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
乾隆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即宿于此,并赋诗一首:“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9月30日,清高宗弘历游少林寺时即以方丈室为行宫,故又称“龙庭”。
该室初建年代约为明初,经历代维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物。
今室内正中置1995年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时信徒赠送的鸡血石“佛祖讲法”浮雕,北壁内侧置少林寺传代世系谱,东侧放置的是弥勒佛铜像,墙上挂有“佛门八大僧图”、“达摩一苇渡江图”。
室内还有1980年日本赠送的铜质达摩像。
周羽魂想到方丈室是戒嗔日后的起居室,便让张九龙等人着重画出那些图画和雕像,务求极限接近前世的样子,好让戒嗔好好的感受一些前世少林寺的别样景象,也好提升自己在其心目中的巍峨形象。
塔林位于少林寺西约300米的小山脚下,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有唐、宋、金、元、明、清及现代砖石墓塔231座。
这里是历代少林高僧安息的墓地。
现存唐朝至清朝历代砖、石墓塔240余座。
1996年,少林寺塔林和初祖庵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塔类繁多,大小参差,高低不同,粗细不一,形式多样、排列散乱,看似茂林,故称为塔林。
塔林的建筑实在太多,周羽魂只能象征性的挑选几个比较著名的建筑,让张九龙等人画出来,其余的还是让张九龙等人随意发挥,就以他们的西域建筑风格来描述,多少也可以有点类似。
初祖庵,位于五乳峰下小土丘上,距少林寺1.3公里,是宋代人为纪念“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而营造的纪念建筑。
因达摩常游化于嵩洛之间,修禅的主要方式是面壁静坐,所以此庵又称作“达摩面壁之庵”。
宋代,初祖庵曾建有“面壁之塔”,塔毁额存。
蔡京所书“面壁之塔”石额今存于寺内,另有古碑四十余通。1983年至1986年,初祖庵全面整修时,建围墙二百余米,恢复了完整的院落。
现庵中建筑有山门、大殿、面壁亭、千佛阁等。
作为异世界第一个庵的诞生,周羽魂为初祖庵绞尽脑汁,想要尽可能的全部恢复。
奈何,周羽魂的脑力实在有限,到了最后,周羽魂也只好再次动用万能的兑换次数,让系统提供其中的建筑图案。
在少林寺背后五乳峰中峰上部有一天然石洞,为当年达摩祖师九年面壁处,称为达摩洞。
禅宗初祖达摩于公元527年到536年在此洞面壁静坐长达9年。
达摩洞面向西南,洞口用青石块砌成拱门,洞深约七米,高宽各三米余。洞内台上有石像三尊,中为达摩坐像,两侧为其弟子。
据清《说嵩》记载,在洞的左上方,原有一小石塔,塔早已毁。洞内东壁题有“本来面目”四字。
洞外西边石壁上有“面壁洞天”四个大字。
释迦摩尼和达摩都属于佛教。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立者,而达摩则通彻大乘佛法,可以说两人都是佛教的无上人物,地位远高于其他诸佛。
为此,周羽魂也很注重达摩的形象,特意兑换了达摩的画像,不想冒犯了达摩的无上威严,也想借达摩之威,好好震慑戒嗔。
让戒嗔领略前世佛教无上人物无上风采的同时,也让戒嗔好好定下心来,将全部的心力全都投入到少林寺中,真正做到心无旁骛,一心效忠周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