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帝都百万平民的疏散问题,斐拉维手下的参谋们也曾爆发过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这些民众不应该疏散,而是尽量“物尽其用”,让他们为保卫帝都和皇帝做出臣民应尽的义务。
然后说这话的人,就被斐拉维狠狠一鞭抽在脸上!
斐拉维虽然从不吝于杀人,但做事至少还有一道最基本的底线在那里,绝不会做出拿妇孺老幼当“人盾”这种事情来。
于是在斐拉维的命令下,帝都的居民开始大批转移,民众们虽然不舍,但一想到这里马上就要沦为战场,因此除了部分生死已经看淡的老人,大多都选择了外逃。
斐拉维站在城头,望着不远处大街上黑压压的逃难大军,心里感觉很不是个滋味儿。
一年前的帝都内乱,十八皇子武装吊丧,那场大混战一度让这座全世界最繁华的大都市满目疮痍,三分之一的常住居民随中央政府一起外逃。等到后来斐拉维登基称帝,留下来的人民总算是过了几个月安稳日子,结果现在外逃的中央政府又大举反攻打了回来,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家园即将再一次受到摧残。
几天后,德拉贡所部第二集团军群前锋抵达帝都以南八十公里外的一处城镇,随即停止前进,就地开始安营扎寨。
在过去的五天半里,第二集团军群就像一把狠狠刺进豆腐里的尖刀,在一百三十个小时里,战斗推进了将近一千公里,一口气从海岸线打到帝都近郊。
而在这期间,德拉贡全程坐着坦克,指挥着主力装甲集群全速向前推进,他们成功创造了一个军事史上的“最速传说”,并且估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被打破。
攻击之所以如此顺利,主要功绩当归属于给力的空军。几个攻击机大队轮换着为地面部队保驾护航,一旦遭遇敌军,空军会先扑上去舔一波地,随后装甲集群正面平推。对手无论是组织部队反扑,还是就地构筑阵地防守,都免不了要挨一顿炸,让空军的飞行员狠狠刷了一波人头。
而另一大功劳则要颁给那些艰苦奋战的伞兵们,若是没有他们事先空降敌后夺取交通要道,德拉贡的主力部队不可能这么一路畅通无阻的狂奔到底。
伞兵们也为此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参战的这六千五百人只活下来不到四千。其中战况最惨烈的一处阵地,空降此地的伞兵坚守了三天三夜,整整一个营打到只剩下半个连,在大桥几乎就快要失守的最后一刻,终于是等来了主力部队的增援。
当德拉贡坐着坦克经过那座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桥时,见到了幸存的那几十个伞兵,他没有让驾驶员停车,而是直接从炮塔里探出大半个身子,向他们郑重的敬了一个军礼,随后通过的其他战车见状也纷纷效仿,向这些勇士致以敬意。
战斗至此一切都符合德拉贡最初的预期,他们成功的再一次回到了帝都,将手上的刀尖儿顶在了斐拉维的喉头。
但德拉贡没有急着对帝都发动最后的总攻,因为他很清楚己方现在看似气势如虹,实则已经是强弩之末,人员和装备都已经快要到达极限,全凭一股毅力在强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