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李慕清却正在女王的宫中。
吃过了晚饭,李慕清便被纳南若琳召入了王宫。
说句实话,即使纳南若琳不找她,她也很想和纳南若琳谈一谈。
这是因为尽管什么事都有之君在背后安排,但若是搞不懂纳南若琳的想法,她还是心里没底。
从她本身来说,以前她并不看好纳南若琳。
她认为尉迟情和纳南若琳根本不在一个档次,纳南若琳即使有些小聪明,偶露峥嵘,但是对尉迟情来讲,都是些小打小闹。
若不是有朱韵儿一直在背后保护着纳南若琳,恐怕她早就被尉迟情给害了。
这也是李慕清这么多年韬光隐晦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原因,李慕清从未对任何人说过,那就是她心中也有些对纳南知华的不满。
纳南知华和她说过,若不回来已交代好了后事,却原来是让尉迟情独断朝政。
是,李慕清承认自己论治国能力是不如尉迟情,可纳南知华也总不能提前交代好让自己靠边站啊。
那样假如尉迟情对纳南若琳有什么企图自己可怎么去管?
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她就没有去管这些事,只是自己韬光隐晦,明哲保身。
现在在这个关键时刻,多少年没有音信的之君却忽然现身,而且将尉迟情的想法摸得一清二楚,并做了周密的计划……
李慕清这才忽然有些警觉,看来纳南知华在纳南若琳那应该也做好了安排,只是没有告诉自己而已,还枉费自己瞎生气,干着急。
想到这,她不由得佩服起纳南知华的睿智。
却忽然诡异的觉得,纳南知华做了如此周密的安排,是不是知道自己肯定不会回来?
又或是她本就不想再回来?
还有这个神秘的圣僧是怎么回事,看今天纳南若琳出来后含羞带笑的样子,她们究竟说了什么?
她们真有办法解决子母河的危机了吗?
怀着种种疑问,她走进了王宫,来到了纳南若琳的等她的地方——太和殿。
太和殿是一座偏殿,是平时女王无事时叫大臣来宫中游玩,说话聊天的地方。李慕清来到了纳南若琳近前,拱手道:“参见陛下!”
纳南若琳说道:“丞相不必多礼,坐吧。”
“谢陛下。”李慕清坐下,但因为满腹心事,眉头还是紧皱,貌似心中有好多疑问却欲言又止,这生动地表情伴着她郑海霞似的身板,着实有些滑稽。
看到她的样子,纳南若琳便有心逗她一逗:“丞相,吾国武官之首可曾为吾国开疆扩土?”
李慕清嗖的一声跳了起来,叫道:“陛下,陛下,你……你……”
她怎么不心惊,这话是十年前纳南知华密见她时和她开的玩笑,那次密谈后,纳南知华就失踪了,现在纳南若琳也要十八岁了,容貌酷似纳南知华,还是那种似笑非笑的表情,那种语气,李慕清仿佛又回到了十年前,怎不吃惊?
只听纳南若琳扑哧一笑,说道:“丞相还是那副样子,难怪母亲说她最喜欢逗你了。”
李慕清呵呵干笑几声,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又坐下了,又听纳南若琳说道:“那天派人跟踪那女子到了皇宫门口丢了,现在有什么线索了吗?”
李慕清屁股还没挨上椅子就又蹦了起来,心中又惊又喜,因为这件事情别人都不可能知道,只有之君才有可能,而纳南若琳也知道,那么不言而喻……
嘴上因为激动有些结巴:“陛下,你……你……你就是之君吗?”
纳南若琳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我不是,我的好丞相,你坐下好吗,我慢慢地告诉你。”
李慕清也觉得自己今天太沉不住气了,慌忙坐下,仔细的听纳南若琳讲了起来。
纳南若琳娓娓道来。
那年她八岁,一天,母亲把她叫到身边好好地爱抚了一会,跟她说有一件关系到女儿国千秋万代的事需要母亲去做,母亲已做好回不来的准备。
假如真的不能回来,自己还小,无法继承王位,朝中之事只能由别人代理。
而纵观朝中最有希望的人就是左丞相尉迟情。
但是此人心机颇深,野心也大,若让她代理朝政,虽然会将女儿国治理的很好,但是自己的安危却没有保障,不知哪一天她会害了自己。
右丞相李慕清为人忠诚,忠心护主,但是治国不行。
所以为了女儿国的大业,自己的安危,母亲想出了一条计策。
将玲珑心和假的传承秘法交给尉迟情,嘱咐她待自己生日时帮助自己传承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