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骑士-湮灭在时间中的真实[BY 魔狼]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湮灭在时间中的真实[BY 魔狼](1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在这里要向大家讲述的,是距今约两千三百年前,发生在艾拉泽亚大陆上,被称为“最终女神战争”的宗教战争史。

大约一百年之前,历史学者仍然认为这场发生在两千三百年年前的战争,是一场规模比较小,历时比较短,形式也比较简单的战争。而在古人流传下来的,有关这场战争诗歌中,似乎这场战争的规模、时间跨度和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历史学者的所认定的史实——一般这些诗歌都被认为是过于夸张了。

而近一百年来,考古类魔法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岁月之守护”魔法被开发出来之后,考古学者已经可以将某件古物的年代精确定位——其误差不超过十年,同时这场战争的遗迹也在大陆各地不断地被发现。我们逐渐发现这场战争竟然真的像古诗歌中所描述的那样波澜壮阔。

经过近十年对大陆各处遗迹的调查、对有关这场战争各种史料的搜集和整理、以及对各个城市博物馆中和这场战争有关的文物的考证,我确信已经可以对这场战争的过程做一个令人信服的描述——我希望这篇论文能够为有志于研究这场战争的人提供帮助。

一、古艾拉泽亚的宗教以及战争的起因

在两千三百年前的艾拉泽亚,宗教有着十分奇特的形式:

首先,对于某一个特定的信徒,或者说某一群特定的信徒而言,他们虽然只信仰唯一的女神,但他们并不否认这世间有其他女神的存在。其次,无论是女神还是信徒,都默认在各个女神之间,存在一种很特殊的竞争关系:无论哪位女神取得了一种被称为“世界树”的神圣树木的认同,这位女神便是众女神中地位最高的女神——通常这意味着在世间拥有最多的信徒,以及因此而获得的、比其他女神更加强大的力量。

取得世界树的认同所带来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女神及其信徒会竭尽全力地去取得世界树的认同,而取得了世界树的认同之后,女神及其信徒也会不惜一切代价的去保持这种地位——通常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得到的强大力量去阻止其他女神取得世界树的认同。

于是,女神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简单:已经取得了世界树认同的女神及其信徒会通过武力阻止其他女神取得世界树的认同;未取得世界树认同的女神及其信徒则通过武力推翻现有最高女神的统治,并取得世界树的认同,然后再去阻止其他女神获得世界树的认同

取得世界树的力量,从女神们的手段变成了女神们的目的。在一千余年的岁月中,竟然接连有五、六位女神得到了世界树的认同,确切的说,是推翻了前任女神的统治——然后过不了多久,就又被其他的女神推翻了——每位女神统治的时间平均只有短短的二百余年。直到名为伊修托利的女神取得世界树的认同为止。

从两千三百年前的路维斯历二二七年开始,一直持续至路维斯历二三五年,在路维斯女神与伊修托利女神之间,进行了历时八年的漫长战争,史称“最终女神战争”。

这场战争的远因,自然是由于路维斯女神与伊修托利女神对于最高女神地位的争夺,而这场战争的近因,则是由于伊修托利女神经过近百年的时间,已经完成了战争准备,同时属于伊修托利女神的世界树也接近于成熟。伊修托利女神的部队遂于路维斯历二二七年在东艾拉泽亚海岸登陆,开始开拓通向世界树所在地的“神之道”(注一)。

注一:

对于这场战争的近因,曾有人认为是因为伊修托利下属的寒冰皇冠骑士团团长罗兰.斯特莱夫因为个人的私怨,才于路维斯历二二七年,在总兵力处于劣势的条件下开始征讨艾拉泽亚:其目的是在艾拉泽亚国王温达姆.奥兰德有生之年亲手杀死他。在罗兰还是温达姆属下一名圣骑士的时候,温达姆诬陷罗兰犯有叛国罪,并杀害了罗兰的恋人久远(据说此名女子的容貌与伊修托利女神很相似)。

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第一,罗兰只是伊军最高指挥三人小组的成员之一,而且这三人中最高指挥官是理查德而非罗兰,他无权单独决定何时入侵艾拉泽亚;第二,在如此重大的战略决定中,掺入任何私人的感情因素都是十分危险的。

二、参战双方的兵力与指挥系统

在开始叙述这场战争的过程之前,我想先对双方参战兵力的基本情况以及双方的最高指挥系统的结构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在开始了解一个事物的细节之前,最好能在总体上对这个事物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路维斯联盟的兵力拥有数量优势,在战争初期,总兵力有近五十一万之多,而在战争最后阶段的“世界树之战”中,二十三万的数量同样凌驾于伊修托利军之上(注二)。这些兵力由两部分组成:隶属于圣都教廷的教廷部队和隶属于路维斯联盟各王国的世俗部队,其中教廷部队是路维斯军的核心力量,与王国的世俗部队的比例大约在一点一比一左右。路维斯军战力最强的三大骑士团:圣剑骑士团、圣锁链骑士团和圣杯骑士团全部隶属于圣都教廷;在路维斯联盟四千余名圣骑士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直接隶属于圣都教廷;而联盟的空军,五千名风暴狮鹫骑士也隶属于圣都教廷。

借助路维斯女神的力量,教廷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不仅神职人员拥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并享有丰厚的终生薪俸(来自于各王国的税收),而且教廷将各个王国的国王置于教廷的控制之下:只有路维斯的信徒才有资格成为国王,并且要经过教皇的加冕。除此之外,教廷对各王国之内的事务还拥有最高裁判权,就连国王本人也必须服从圣都教廷法王厅的裁决。

因此,在这场战争中,教廷的立场极为坚定:要么战胜异教徒,与路维斯女神共享荣耀;要么与路维斯女神一起被毁灭,绝不可能有第三种选择。因此,教廷所属的部队也是这场战争中路维斯军方面作战最为勇敢的部队。

而对于艾拉泽亚大陆各国国王来说,他们在这场战争中所处的立场要微妙得多。路维斯女神为各个王国带来了和平与繁荣,但同时也将王权置于教权的控制之下;路维斯女神是神圣的,可传播女神信仰的却是身为凡人的神职人员,尽管他们的灵魂远较普通人圣洁,但是难保和国王之间会没有任何龌龊;国王们都是路维斯女神的忠实信徒,但他们很快发现伊修托利女神的存在并没有威胁到他们的利益:伊修托利军并没有夺取占领地中任何属于国王们的财产,而由于伊修托利军的入侵,教廷则不得不比以前更加借助国王们的力量。

当国王们的利益和信仰发生冲突,政治家和信徒两种身份无法统一的时候,他们选择了尽量保存自己实力和避免过早表明立场的政策:如果最终伊修托利女神胜利,那么最好避免在这场战争与伊修托利军接下切齿的仇恨;如果最终路维斯女神胜利,那么要避免教廷独占胜利的荣誉——那样会更加削弱国王们的地位。

在这场战争中,除了一两个信仰极为坚定的国王外,其余的国王在提供军队的数量上,都有所保留,这无疑使路维斯军的总体数量优势打了折扣。

伊修托利女神麾下的兵力则全部由忠实的信徒组成,其中包括近万名骑士组成的“寒冰皇冠骑士团”,八万余名轻装步兵(注二),近四万名重装步兵,另外还包括四千余名蝙蝠骑士以及七十余只白龙组成的空军。另外,在西艾拉泽亚平原西部战役之后,伊修托利军还得到了某个国王秘密提供的、六万余人的援军,这些援军全部装备白色的铠甲,但是他们的机动力远远弱于伊修托利军的主力部队。

其中,隶属于“寒冰皇冠骑士团”的近万名骑士,是伊修托利军的核心战力。就个体格斗能力来讲,他们和路维斯军的圣骑士在伯仲之间,但是他们的机动力要远远超过圣骑士,而且他们的数量也是圣骑士的两倍左右。如此数量的精英部队在战役中的高速机动,简直是对手的噩梦,其中最为精典的战例即为西艾拉泽亚平原战役之后,两千五百名寒冰皇冠骑士闪击伊斯等三座农业城市,切断联盟四十万主力部队的补给,迫使联盟大军退却的例子。

而且伊修托利军无论是寒冰皇冠骑士团、轻重步兵还是空军,都是伊修托利女神忠实的信徒,而那六万的盟军,伊军总指挥理查德只把他们当做消耗品来使用——这些盟军的命运,在那个国王把这些盟军赠送给伊修托利女神的时候就已经被确定了——如果最终伊修托利女神胜利了,那位国王根本不敢向胜利者质疑这些部队如何被使用;如果最终路维斯女神胜利了,这六万盟军要么会被当作叛教者,和那位国王一起被教廷处死,要么会被那位国王秘密地灭口。

双方参战兵力的基本情况就是这样,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双方指挥系统的结构。

路维斯女神方面,最高指挥机构名为“法王厅”,由六名成员组成,包括教皇朱利安、被称为“聆听者”的朱利安的弟弟洛伦、大贤者卡达尔、圣剑骑士团团长尤瑟尔、圣锁链骑士团团长乔伊以及圣杯骑士团团长尼克罗。其中大贤者卡达尔头脑冷静,才华横溢,战争中路维斯联盟方面大部分的战略计划都出自他的手中,而三位骑士团团长也都是优秀的指挥官。有这四位高级将领的指挥,再加上联盟的兵力优势,本来战争的天平是向联盟方向倾斜的,但四位指挥官却无法充分发挥的他们的才能——教廷和国王们在决策时相互角力,以至于许多决议是折衷的结果——而在某些时候,一个折衷的结果甚至不如没有结果。路维斯联盟方面的人才和兵力优势,相当一部分在联盟内部各种错综复杂的势力的角力中消耗掉了。

而伊修托利军的指挥系统,则堪称是可以写入教科书的优秀指挥系统。伊修托利女神选出了三名才华最为出众的忠实信徒组成了一个三人指挥小组:冷静且大局观出众的理查德作为总司令官制定战略计划,剑术高超且战术指挥能力出色的罗兰和阿尔萨斯则负责战术性的部署。伊修托利女神将战争的目标——开拓“神之道”传达给三人小组,而具体的部署则全部由三人小组作成,伊修托利女神并不加以干涉。而理查德在完成总体的战略计划之后,同样只向罗兰和阿尔萨斯传达每次作战行动的目标,而作战行动的具体部署,同样由这两人完成而理查德不加以干涉。罗兰和阿尔萨斯在向部属传达命令时也遵循同样的原则,而当他们的部属向更下一级的部属传达命令的时候,也会遵循这条原则。

这样在伊修托利军中,形成了一种被后世称为“任务指令导向系统”的指挥方式:在这个系统中,上级在向下级传达命令的时候,只传达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应该怎样做——实现这种系统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全军上下绝对的互信;第二、命令者在下达命令时,必须设身处地的为被命令者考虑此命令是否可能被完成。这样,不仅每一级别人员的主动性都被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而且全军上下都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使伊修托利军在应对战场突发事件上的能力要比路维斯联军优秀——路维斯联盟的军官有些过于依赖女神的预言了。

另外,伊修托利军的总指挥理查德还组织了一个由优秀的法师组成的顾问团,负责在战争尚未开始之前,就开始策划整个战争行动。而在战争开始之后,这个顾问团也需要时刻监控战争的进程,评估现有计划是否合理,并且负责对计划进行调整——换句话说,这个顾问团是一个高效的参谋本部。在一千八百多年后,毛奇元帅建立现代参谋本部制度时,曾经评为一百年以来最重要的军事改革——而这不过是近两千年前古人的故智。

以上便是双方的兵力和指挥系统的情况。

注一:

其中包括近万人的路维斯女神近卫队。

注二:

在战争末期有近十万名。

三、战争的开始,伊修托利军鲸吞东艾拉泽亚

路维斯历二二七年三月,战争以伊修托利军在东艾拉泽亚海岸登陆、并闪电般攻占文德尔拉开了序幕。

根据理查德及其顾问团的最初计划,伊修托利军将在东艾拉泽亚登陆后,攻占有“艾拉泽亚第一锁钥”之称的炎之城塞,然后依托炎之城塞为据点继续向艾拉泽亚内陆开拓“神之道”。因为伊修托利女神在短时间内屏蔽了“聆听者”洛伦接收路维斯女神预言的能力,将使路维斯联盟无从得知伊修托利军将要发动战争的情报;同时伊修托利军主力的机动力以及自持力都很优秀,所以有望在路维斯联盟完成战争动员之前,兵临炎之城塞城下——顾问团估计这时炎之城塞内最多拥有约九万名守军:三万五千名艾拉泽亚王国常备军再加上四万五千名常驻炎之城塞的圣剑骑士团部队(注一)——总数十五万左右的伊修托利军主力将通过“重量”击碎对方的抵抗意志,然后以相对小的代价夺取炎之城塞。

这个计划经过了理查德和顾问团的反复讨论,被认为是可行的,而事实上也确实是可行的。伊修托利军主力部队的行军速度是路维斯联盟军队行军速度的两倍以上,当他们忽然出现在炎之城塞城下的时候,将造成守军心理上的极大恐慌;再加上守军并不了解伊修托利军的持续作战能力——在炎之城塞攻防战中,伊修托利军的轻装步兵甚至有一天一夜不眠不休连续作战的例子——面对着似乎永无止境的攻势,守军的精神会比更早崩溃;而伊修托利军的前线指挥官罗兰和阿尔萨斯,已经针对伊修托利军持续作战能力强的特点,进行了长时间的训练——通过这种训练,伊修托利军不仅能持续不断地发动攻势,而且可以将攻势中己方的损失降到最低。

然而就在伊修托利军已经在海上航行了三十天,距离东艾拉泽亚海岸还有三天的航程时,理查德接到了一份准确的情报:三万五千艾拉泽亚王国常备军离开了炎之城塞,正在东艾拉泽亚平原进行演习;而圣剑骑士团则由于进行不定期换防的原因,全骑士团八万人都驻留在炎之城塞!

这样,伊修托利军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危机中:

平时在冰封的诺德森大陆,伊修托利军隐藏在地下的兵营中,使得路维斯女神即使使用世界树的力量,也无法得知伊修托利部队的数量——在战争开始之前,路维斯联盟一直认为伊修托利军的总兵力不超过四万。而理查德这次动用了近百分之八十的力量在东艾拉泽亚海岸登陆,则是建立在伊修托利女神屏蔽了“聆听者”洛伦接收路维斯女神预言的能力这一前提下——而这个屏蔽最多维持五十天,而现在伊修托利军距离诺德森大陆有三十天的航程。也就是说,即使伊修托利军现在掉头返回诺德森大陆,路维斯联盟也将于二十天之后得知伊修托利军的真实实力。而在那之后,路维斯联盟肯定会全力加强战备——一旦这样,双方的较量将由于数量的差距而变得毫无悬念。<!--PAGE 5-->

<!--PAGE 5-->

而如果按照原计划闪击炎之城塞的话,在东艾拉泽亚的那三万五千艾拉泽亚王国常备军,则会变成伊修托利军的噩梦:艾拉泽亚王国历来以轻骑兵闻名于世,虽然机动力仍然比不上寒冰王冠骑士团的骑兵,但对于袭扰伊修托利军战线后方这一任务而言则绰绰有余。而如果派出寒冰王冠骑士团追击这些轻骑兵的话,伊修托利军主力则在拥有两千名圣骑士的圣剑骑士团面前讨不到任何便宜——而如果无法迅速攻占炎之城塞这一要塞的话,伊修托利军将有可能不得不在平原地带接受会战——在平原上,即使是路维斯联盟只使用现有兵力,伊修托利军同样没有任何胜算。

在这个足以毁灭伊修托利全军的危机面前,理查德充分体现了一个伟大统帅所应具有的心灵弹性,他迅速分析了现实情况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现在伊修托利军必须立即发动攻势,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否则开拓“神之道”的目的将难以达成;

第二、目前阶段的攻势以攻占炎之城塞为目的;

第三、攻占炎之城塞的前提条件为歼灭位于东艾拉泽亚平原上的三万五千艾拉泽亚王国常备军,以保障补给线;

第四、在歼灭这的三万五千部队时,要防止他们撤退回炎之城塞,增加攻克炎之城塞的难度;

根据这些结论,他制订了一个新的方案:

第一步、由罗兰带领约两千名的寒冰皇冠骑士趁黑夜迅速攻占港口城市文德尔。罗兰要在行动中达成以下几个目标:

首先,罗兰要在黎明前攻占文德尔并且活捉文德尔的领主卡姆,并通过他向艾拉泽亚国王温达姆发出复仇的宣言,以造成这次行动是罗兰的私人复仇这一假象,并且要让领主卡姆无意间得知攻占文德尔的只是两千名寒冰皇冠骑士而已——这一步将是歼灭那三万五千艾拉泽亚常备军的关键;

然后,攻占文德尔之后,要迅速切断文德尔与外界的联系——避免艾拉泽亚王国常备军得知伊修托利军的真实数量。

第二步、当文德尔领主卡姆将罗兰的复仇宣言传达给温达姆之后,理查德早已在艾拉泽亚宫廷内部布置好的间谍会散布流言说:教廷已经得知攻占文德尔的是罗兰,并且在罗兰的恩师——圣剑骑士团团长尤瑟尔的坚持下,教廷准备重新调查罗兰叛国的真相。以此来诱使温达姆动用东艾拉泽亚平原上的那三万五千常备军攻击文德尔——为了隐瞒自己的罪行,温达姆当然会将此事瞒着驻守在炎之城塞的圣剑骑士团——这样这三万五千常备军将会成为一支孤军。

第三步、伊修托利军集中主力部队约十五万,通过伏击的方式歼灭三万五千艾拉泽亚常备军后,留下少量兵力驻守文德尔,剩余的部队分为两个部分:<!--PAGE 6-->

<!--PAGE 6-->

第一部分是伊修托利军主力,包括四千余名寒冰皇冠骑士在内,将沿最快的路线直扑炎之城塞;

第二部分则是五千名寒冰皇冠骑士,分成五百人一队的骑兵大队,将东艾拉泽亚平原的城池和资源都收入囊中,然后在炎之城塞前与主力汇合,攻取炎之城塞。

理查德的计划得到了罗兰和阿尔萨斯的认同,这两人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部队的重组。接下来的事态,完全按照理查德所预料的那样演化:

罗兰于路维丝历二二七年三月二十日攻占文德尔;

得知罗兰归来并听到宫廷内流言的温达姆被恐惧攫住了心灵,命令洛萨带领东艾拉泽亚平原上的那三万五千艾拉泽亚常备军去文德尔灭口,结果便是两个星期后,被告知要秘密行动的洛萨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被且战且走的罗兰引入伏击圈而全军覆没;

随后的两个月内,整个东艾拉泽亚平原都落入了伊修托利军的控制之中——尽管驻守在炎之城塞的圣剑骑士团已经得知了关于伊修托利军的准确情报,但是他们却没有办法阻止对手的行动——一则圣骑士的机动力要弱于寒冰皇冠骑士,二则离开了圣骑士的支援,圣剑骑士团也没有把握抵挡住拥有四千余名寒冰皇冠骑士的伊修托利军主力对炎之城塞的攻势。

在“最终女神战争”中,最为后世战略家所称道的,莫过于理查德这次对原有计划的修订,而理查德也确实配得上这些赞美之词:能将全军从如此巨大的危机中拯救出来,并且迅速制定了应对的方案,使原有战略目标得以实现,足以证明他具有一颗伟大的心灵;而在他制定的那套应对方案中对温达姆所发动的、卓有成效的心理攻势,则说明他认清了所谓的战略,实质上是一种心灵的艺术。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对敌方将领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这一点罗兰功不可没——他为伊修托利军带来了关于温达姆心理弱点的准确情报。

但是在我看来,理查德本人说过的一句话才是对这次作战行动最中肯的评价:“凭借着自身的眼光、智慧、意志、努力以及等待,人可以把握自己一半的命运;而另一半,则是由上天决定的“这句话诠释了战略家的悲剧性角色——即使他们为战争做了万全的准备,也仍然无法保证战争的胜利——而名战略家还常常被期待着每战必胜。

接下来,伊修托利军将会在将会炎之城塞及其附近接连面对联盟方面的两大名将:圣剑骑士团团长尤瑟尔和大贤者卡达尔。

注一:

圣剑骑士团另外的三万五千部队驻留在圣都。

四、炎之城塞的攻防

炎之城塞,被称为“艾拉泽亚第一锁钥”:南北绵延数千公里的那加山脉将艾拉泽亚平原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而东西向流经整个艾拉泽亚平原的尼卢河与那加山脉的交汇点,便是被称为“星见之地”的大峡谷。在“星见之地”峡谷的中部,宽度约为二十公里,其中十四公里为水流湍急的尼卢河,另外六公里便是拥有双层城墙的炎之城塞。<!--PAGE 7-->

<!--PAGE 7-->

除了拥有险峻的地理位置以及坚固的双层城墙之外,炎之城塞还拥有被称为“星见法阵”的防御性法阵,这个法阵甚至比那两道比普通城墙厚三倍的城墙更具防御效果。它不仅可以在两道城墙外部形成一个防御性结界阻止敌人靠近城墙,甚至还有一套小型的备用法阵,一旦防御性结界失效,备用法阵可以使处于炎之城塞范围内的敌人处于“迟缓魔法”的影响之下。不仅如此,炎之城塞还有一套极为秘密的自毁法阵,用于防止城塞失守后被敌方利用——由此可见炎之城塞拥有的防御能力的价值!

据说,当年罗兰作为见习圣骑士与恩师尤瑟尔第一次来到炎之城塞的时候,见到炎之城塞的防御能力之后,不禁感叹炎之城塞简直可以抵得上十万大军。听到弟子这样的感叹之后,尤瑟尔说道:“要塞,只有被纳入了整个战争计划之后,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价值;如果只是被当作一个据点被动地防守的话,则迟早会被攻克”

尤瑟尔此语足以证明他并不只是一个出色的战术指挥官,而是一个可以认清战术与战略关系的优秀将领。他在伊修托利军鲸吞东艾拉泽亚的时候,便已经认清了炎之城塞对于伊修托利军整个战略计划的意义,并制定了极具针对性的应对方案。

伊修托利军的优势在于整个军队的机动性高于路维斯联盟的军队,而且有一个高效的指挥机构,这样的对手如果任其自由发挥,则会给整个联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但是伊修托利军同样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数量处于绝对劣势,因此伊修托利军需要依托炎之城塞的防御能力才能对抗联盟军队的数量优势。

在伊修托利军占领整个东艾拉泽亚之后,尤瑟尔对于伊修托利军的战斗力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他认为一旦伊修托利军有能力突破“星见法阵”的防御,则单以圣剑骑士团的八万兵力很难守住炎之城塞——虽然突破“星见法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从伊修托利军之前的表现来看,他们对于这场战争显然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显然他们不会对突破“星见法阵”没有准备。而联盟方面由于教廷与各个王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联盟方面的战争动员会比较迟缓,这就是说,驻守炎之城塞的圣剑骑士团将很难得到及时的支援——让“教廷第一精锐部队”圣剑骑士团吃一些苦头,将是长久以来受到教廷压制的国王们乐于见到的。

我们现在无法知道当时尤瑟尔认识到这种情况时有何感想,但是尤瑟尔在不得不独自面对炎之城塞在自己手中陷落这一苦涩结果的同时,准备将一个更为苦涩的结果留给了伊修托利军的总指挥理查德:一旦炎之城塞被攻陷,尤瑟尔将启动自毁法阵,伊修托利军将无法利用炎之城塞的防御能力,他们将不得不在数量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接受会战。<!--PAGE 8-->

<!--PAGE 8-->

尤瑟尔的计划极为现实而且辛辣:伊修托利军将在取得了一个“皮洛士的胜利”之后,被淹没在联盟大军的数量优势中——其代价则是炎之城塞百年不落的声誉以及炎之城塞本身,再加上圣剑骑士团的荣誉、鲜血以及尤瑟尔本人的生命——启动自毁法阵的人,将无法逃出坍塌的炎之城塞。

作为一个优秀的将领,尤瑟尔深知优秀的指挥官对于部队的意义,所以尤瑟尔在完成炎之城塞自毁计划的同时,还策划了一个“斩首计划”——其目标就是昔日的弟子,现在伊修托利军寒冰皇冠骑士团团长罗兰.斯特莱夫。

由于炎之城塞的备用法阵将会对进攻者释放“迟缓魔法”,而且距离法阵中心越近,魔法的效果越强——这对于没有魔法抗性的轻装步兵有很大的影响——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派出精英战士占领位于城塞中心的法阵。而法阵是由尤瑟尔及圣剑骑士团近卫军驻守的,想要占领这里,必须是和尤瑟尔同等水准的战士——这便是罗兰(注一)。而只要罗兰来到城塞中心处的法阵,尤瑟尔的目的便达到了——无论罗兰死于尤瑟尔剑下,还是战胜了尤瑟尔之后被埋葬在炎之城塞坍塌的废墟之中——伊修托利军都将失去一个强有力的将领,从而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当尤瑟尔不得不因为自己国家的内耗而去进行一次胜算很小的会战时,我们不禁感慨命运实在太过捉弄这位联盟的名将;而在看到尤瑟尔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仍然以自己的名誉和生命为筹码、殚精竭虑地为祖国赢得一个有力的战略态势的时候,我们又不禁对这位联盟名将伟大的心灵肃然起敬。

而接下来的战争进程,虽然和尤瑟尔预料的略有出入,但是大体上没有改变:先是理查德组织法师召唤赤红星,击破了“星见法阵”的外围防御;接下来双方在炎之城塞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交锋,双方各自付出了近万人的伤亡后,圣剑骑士团退入炎之城塞进行守城战,罗兰和阿尔萨斯则指挥伊修托利军的轻装步兵不分昼夜的攻城。

至于联盟的援军,虽然大贤者卡达尔及时完成了战争动员——他将艾拉泽亚王国宰相利佛斯以“通敌罪”送进了异端裁判所,原因是利佛斯对动员工作有所懈怠(注二),于是各个国王意识到自己的性命比看圣剑骑士团笑话这件事来得重要,所以动员工作进展顺利——但是卡达尔不得不将部队主力集合完毕之后再向炎之城塞进发,因为之前派出支援炎之城塞的小股轻装部队在伊修托利军的空军偷袭下损失惨重,而此时联盟的空军尚未完成动员——这是伊修托利军的空军唯一一次在天空中自由发挥,之后的八年中,伊修托利军的空军一直为联盟空军所压制。<!--PAGE 9-->

<!--PAGE 9-->

没有及时得到援军支援的圣剑骑士团终于被伊修托利军攻上了城头,并在伊修托利军不分昼夜的攻势下逐渐支持不住。而伊修托利军为了赶在联盟主力赶到之前拿下炎之城塞,派出了罗兰夺取中心法阵——至此,所有的情况都在尤瑟尔计算之中——但是尤瑟尔没有想到,随罗兰一同来到中心法阵的,还有一名精通传送术的法师(注三)——正是这名法师,在罗兰战胜尤瑟尔之后,将罗兰从因自毁法阵启动而开始坍塌的炎之城塞中救了出来。

最终炎之城塞攻防战,联盟方面损失了包括一千一百余名圣骑士在内的四万五千部队,并失去了炎之城塞;而伊修托利军的损失是三万五千部队,其中包括近六百名寒冰皇冠骑士,与此同时,他们也没有得到炎之城塞。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