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骑士-湮灭在时间中的真实[BY 魔狼]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湮灭在时间中的真实[BY 魔狼](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接下来,伊修托利军被迫在西艾拉泽亚平原接受会战,双方的数量是伊修托利军十万两千对路维斯联盟四十万。

注一:

当然,还有阿尔萨斯。

注二:

这只是联盟官方的说法,而实际利佛斯到底为什么被投入异端裁判所仍然存在疑点。

注三:

其姓名已不可考,有一种说法是那名法师就是理查德本人,而且在这种说法中,阿尔萨斯也参与了夺取中心法阵的行动。但这种说法值得怀疑,三名部队最高指挥官同时出现在最危险的前线,不像是冷静的指挥官应有的举动,而更像是游吟诗人的杜撰。

五、西艾拉泽亚平原会战

炎之城塞的攻防战后,路维斯联盟虽然失去了“联盟第一武者”尤瑟尔,“教廷第一精锐部队”圣剑骑士团也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失去了战斗力,但是同时联盟方面也获得了一个宝贵的机会:没有按照原计划夺取炎之城塞的伊修托利军将不得不在西艾拉泽亚平原接受会战——纵观整个战争,这是联盟方面获得的最好的一次机会。

与尤瑟尔共事多年的大贤者卡达尔当然明白,这次尤瑟尔用荣誉和生命换来的机会有多么宝贵——别无选择的伊修托丽军将不得不在数量仅为联盟军队三分之一的条件下接受会战——在这种情况下,胜负基本没有什么悬念——联盟大军需要面对的问题无非是要付出多大的损失才能全歼敌军而已。

按照一般的军事常识来看,本来这场战争应该以这次会战为终点的,但是伊修托利女神来到炎之城塞这一事件,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伊修托利女神之所以会来到炎之城塞,最主要的目的是以女神的神力完成一座超大型的聚魔塔——当然,理查德请伊修托利女神来到炎之城塞,还有另一层用意,我们将在稍后解释——这种聚魔塔是伊修托利军掌握的一种尖端魔法技术,通过它可以大幅增强魔法的效果。理查德希望这个聚魔塔可以代替炎之城塞,来使伊修托利军在防御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但是这座超大型的聚魔塔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建成,即使是借助于伊修托利女神的神力,也才在众所周知的“西艾拉泽亚平原会战”开始后四天才完成——四天的时间,足够联盟大军击溃伊修托利军。<!--PAGE 10-->

<!--PAGE 10-->

在得知伊修托利女神来到炎之城塞之后,大贤者卡达尔隐隐感觉到一丝忧虑——卡达尔并不是畏惧那座超大型的聚魔塔,建造那座聚魔塔更像是伊修托利军的垂死挣扎,如果联盟方面马上发动决定性会战的话,它不可能在伊修托利军被击溃前完工——卡达尔担心的是伊修托利女神来到炎之城塞之后,联盟会被“刺杀伊修托利女神”这个的目标所诱惑,分散精力,从而影响“摧毁伊修托利信徒的军事力量”这一目标的达成——而且“刺杀伊修托利女神”这个目标并不容易达到——圣骑士和寒冰皇冠骑士的个体战力在伯仲之间,一旦伊修托利军察觉了联盟刺杀伊修托利的企图,很容易部署对应措施。

果然,伊修托利女神来到前线的消息,在被路维斯女神得知之后,路维斯女神通过“聆听者”洛伦下达了神谕:以正面的会战吸引伊修托利军,同时派出精锐小分队刺杀伊修托利。

大贤者卡达尔的计划和路维斯女神的计划,分别指向宗教的两大支柱:信徒和女神。虽然两者的身份不同,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各自计划中的重点目标。但是就当时的具体情况而言,还是大贤者卡达尔的计划更容易达到“击溃伊修托利军”这一目的——虽然这样会流更多的血,但是“用绝对的优势兵力去击溃伊修托利的主力部队”,要比“用精锐的小分队在对方的军营中刺杀一个女神”容易得多,更何况一旦刺杀失败,对联盟大军的士气绝对是个沉重的打击。如果因此延误了时间,使得伊修托利军的聚魔塔完工的话,将会丧失尤瑟尔用荣誉与生命换来的宝贵机会。

虽然大贤者卡达尔在军事会议上极力说服法王厅放弃刺杀伊修托利女神这一计划,集中全部兵力歼灭伊修托利军的主力部队。他的提议得到了国王们的支持——通过这种方式取得胜利的话,将会是教廷部队和隶属于国王们的部队共同浴血奋战得到的胜利;而刺杀伊修托利的精锐小分队中,清一色的都是隶属于教廷三大骑士团的精英——倒不是教廷故意排斥国王们的部队,而是因为隶属于国王的世俗部队中,武技达到这次任务要求的人确实是凤毛麟角。

虽然法王厅也清楚确实是大贤者卡达尔的计划更加妥当,但是一则女神的神谕不可违背——更何况女神的权威就是教廷的权威;二则国王们的举动引起了法王厅的警惕——教廷绝对无法容忍国王们趁火打劫,借助异教徒入侵的机会和教廷讨价还价,扩大他们的权利。

经过激烈的争吵,最终还是决定执行神谕中的方案——像历史上绝大多数情况一样,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人或集团,因为私人的既得利益而干涉了军事上的决定——而这种干涉往往可能导致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失去全部的既得利益——而这种干涉恰恰是伊修托利军总指挥理查德所希望看到的。<!--PAGE 11-->

<!--PAGE 11-->

理查德在向伊修托利女神建议其视察前线的时候,明确地说明了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希望借助伊修托利女神之力加速完成聚魔塔,而且希望以伊修托利女神为诱饵,引诱路维斯联盟做出刺杀伊修托利女神的决定,从而分散联盟方面的精力,为伊修托利军争取浑水摸鱼的机会——信徒以自己信奉的神明为诱饵,至少在艾拉择亚到目前为止的四千余年的历史中,只有理查德这样做过。

如果说理查德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对原有计划的修订,是整个战争中最为出色的战略运作的话,这次以伊修托利女神为饵诱使联盟改变原有的会战计划,则是整个战争中最为疯狂的赌博——理查德以自己的全部心智、伊修托利女神以及女神的全部信徒为筹码的一次赌博。

理查德这次疯狂的赌博成功后,在战略层面上的胜负天平趋于平衡,接下来便是双方在战术层面上的较量。

伊修托利军方面,完全是一个拖延时间的战术部署——轻装步兵以及重装步兵这些机动力较差的部队居于战线的后方,避免在聚魔塔完工之前投入无谓的消耗中,寒冰皇冠骑士团则作为主力作战部队,利用其高机动力和较强的个体战力在拖延时间的同时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另外还有一些武技高超的寒冰皇冠骑士随时待命,准备狙击联盟方面的刺杀部队。

联盟方面,大贤者卡达尔则制订了一个包围敌军的战术——在战线的中央布置少量的轻步兵,在轻步兵两侧布置精锐的重步兵,然后机动力相对较高的重骑兵则布置在两翼——开战之后,战线中央的轻步兵因为战力较弱,会在对方的攻势下向内凹陷,这时两翼的重骑兵则向前突进,击溃面前的敌人后向内旋转,和因为轻步兵退后而显得突前的重步兵一起包围伊修托利军。如果这个动作得以完成,被包围的伊修托利军将会被很快击溃——卡达尔甚至安排罗兰的仇敌艾拉泽亚国王温达姆.奥兰德来率领战线中部的轻步兵——大贤者希望这多少能够吸引昔日好友的注意力,从而为刺杀伊修托利的精锐小分队增加一点成功的希望。

遗憾的是,伊修托利军将寒冰皇冠骑士团作为作战的主力——近十万的主力步兵部队则摆出了一个防御阵形。众所周知,步兵部队的机动力比骑兵要相差很多,联盟不借助交战时己方战线中部轻步兵部分的自然凹陷的话,是不可能包围对方的——机动力高的骑兵数量少,不足以维持包围圈,而步兵部队则机动力差,无法凭借自身的机动力完成包围动作。

另外,由于寒冰皇冠骑士的高机动力,使得联盟方面无法在机动战中大规模杀伤他们,只得用重骑兵和对方进行漫长的周旋——投入步兵部队围堵寒冰皇冠骑士是不可能的——大规模的步兵移动会使得己方战线变得七零八落,失去统一指挥,而小规模的步兵部队移动虽然能够保持队形的完整便于指挥,却不足以封堵住寒冰皇冠骑士的去路。<!--PAGE 12-->

<!--PAGE 12-->

当发现伊修托利军只有寒冰皇冠骑士投入作战的时候,大贤者卡达尔已经意识到联盟失去了击溃伊修托利军的机会,而刺杀分队被击败的消息传来之后,大贤者卡达尔有一种预感——这次战争恐怕联盟最终会战败——敌人的手段十分高明,而更重要的是大贤者意识到联盟方面的指挥系统不足以保证抓住胜利的机会。

在得知刺杀分队被击败之后,法王厅决定终止会战——并不是因为刺杀分队被击败使他们丧失了信心,而是因为联盟方面为了寻找机会让刺杀分队秘密穿过对方的战线,用去了两天的时间——等到刺杀失败的消息传来,距离伊修托利军的聚魔塔完工只剩下一天的时间了。一旦聚魔塔完成,联盟大军就有可能有猎人变成猎物了,而一天的时间则不足以击溃十余万的部队。

这样,经过近三天的厮杀,在损失了九百余名寒冰皇冠骑士和近万名步兵后,伊修托利军终于挺过了这次会战。综观整个战争,伊修托利军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在余下的时间里,尽管仍然遇到了无数困难,但那都只是战术层面上的问题,理查德、罗兰和阿尔萨斯再没有让伊修托利军遇到任何战略上的危机。

在击溃联盟的刺杀小分队的时候,伊修托利军俘虏了几名地位很高的圣骑士,理查德并没有下令处死他们,而是将他们交还给了联盟。这一举动并非由于仁慈,而是出于战略的考虑——伊修托利军起初要求用罗兰的仇敌艾拉泽亚国王温达姆.奥兰德来交换他们,遭到了联盟的拒绝——在西艾拉泽亚平原西部战役之前,法王厅已经查明了温达姆对罗兰所犯下的罪行,并已经剥夺了其信徒的身份,但是教廷是不会和异教徒谈条件的——然而要求用温达姆交换战俘只是理查德的一个计谋而已,他很清楚教廷不会接受任何条件,否则将有损于教廷的威信。但是由于这几名俘虏的地位很高,而且包括大贤者卡达尔的恋人——圣锁链骑士团副团长迪莉西亚,所以法王厅必然会对此事进行谨慎的讨论。

在法王厅进行讨论的同时,伊修托利军发动了整个战争中最为经典的一次闪击战。

六、克鲁贝斯——伊斯闪击战,伊修托利军击破五城防御,突入斯托加德境内

从地图上俯瞰西艾拉泽亚平原的话,会发现平原的四周都是被雄山峻岭所包围,只有两处是例外——东方是炎之城塞所在的“星见之地”峡谷,西方则是山势相对较缓的斯托加德王国——在斯托加德王国更北方是联盟的圣都所在地米特兰,而在斯托加德以东则散布着包括艾拉泽亚首都达拉然在内的五座大城市,达拉然西方约六百公里处,是联盟和伊修托利军对决的战场。在战场和达拉然之间,是大片的农业作业区以及克鲁贝斯、菲尔纳和伊斯三座储存着大量补给的农业中心。而属于伊修托利女神的世界树,则位于斯托加德更西方的雅赫维山脉中。<!--PAGE 13-->

<!--PAGE 13-->

这样,伊修托利军要想完成开拓“神之道”这一任务,则必须穿越整个艾拉泽亚和斯托加德。因为数量尚处于很大的劣势,所以伊修托利军要绝对避免在开阔的平原上与联盟展开正面会战——而西艾拉泽亚平原会战之后,虽然在聚魔塔的帮助下,伊修托利军能够在防御作战中占有优势,但是一旦伊修托利军继续向西挺进,离开了聚魔塔的作用范围之后,联盟一定会再次发动正面会战——只要联盟大军能够在西艾拉泽亚平原获得足够的补给,伊修托利军就无法再向西前进一步。

但是一旦联盟大军从西艾拉泽亚平原败退,联盟军队数量上的优势将化为乌有——斯托加德地势极为复杂,根本无法展开大兵团作战——而且一旦战场转移到斯托加德,联盟甚至连派出较大规模的部队穿越斯托加德袭扰伊修托利军后方都不可能。如何迫使联盟大军退出西艾拉泽亚平原,现在成为了伊修托利军是否能成功开拓“神之道”的关键所在。

因此,尽管刚刚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西艾拉泽亚平原会战,理查德仍然决定马上组织两千五百名寒冰皇冠骑士对储存有大量补给的克鲁贝斯、菲尔纳和伊斯进行突袭——首先,使用聚魔塔的魔力发动大规模传送方阵,将这些寒冰皇冠骑士直接传送到克鲁贝斯城中,趁守军还未反应过来之际,直接焚毁补给,然后不作任何停顿,直扑位于克鲁贝斯西方的菲尔纳,在焚毁菲尔纳的补给后再折向南方,强攻最后一座农业中心伊斯——这个计划充分利用了伊修托利军的优势:一、路维斯联盟并没有掌握大规模传送方阵的技术,所以难以预料到寒冰皇冠骑士会直接出现在自己的大后方;二、寒冰皇冠骑士的机动力远远高于联盟的圣骑士,这样在寒冰皇冠骑士既不会在突袭时遇到圣骑士的阻碍,又可以在撤退时安然甩掉追兵。

在西艾拉泽亚平原会战之后三天,伊修托利军的两千五百名寒冰皇冠骑士在罗兰的率领下发动了这次整个战争中最为著名的闪击战。

突然受到袭击的克鲁贝斯守军乱作一团,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内即被击溃,甚至连警报也没来得及向联盟大军指挥部发出。我们可以从一个名为“绯红”的游吟诗人的诗句中体会出当时克鲁贝斯守军的惊恐程度:

大地的生灵,在痛苦中呻吟;

人类的命运,在血海中浮沉;

克鲁贝斯在魔法之光下颤抖;

寒风中传来了魔物的狂信

焚毁囤积在克鲁贝斯的补给之后,寒冰皇冠骑士在六个小时之后便到达了菲尔纳,并在一个半小时后攻下了菲尔纳并焚毁了全部补给。然后罗兰便率领寒冰皇冠骑士向伊斯进攻——虽然伊斯得到了伊修托利军突袭菲尔纳的消息并做好了迎击的准备,但是这仍然不足以抵挡罗兰的进攻——如果不是恰巧在伊修托利军攻城时,伊斯附近的山洪暴发,冲散了寒冰皇冠骑士的队形的话——在大水延缓了伊修托利军的进攻之后,路维斯联盟刚刚动员完成的风暴狮鹫骑士团赶到了伊斯,罗兰在联盟的空军打击下,不得不退却了。<!--PAGE 14-->

<!--PAGE 14-->

但是罗兰并没有放弃进攻伊斯的打算,在得到了阿尔萨斯和己方空军蝙蝠骑士的支援后,罗兰决定在入夜后再对伊斯发动一次突袭——曾经有部下质疑这样做是否有效,罗兰给出了他那句著名的回答:“在战争中,精神和物质的比重是三比一。”

果然,联盟的守军没有料到伊修托利军会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再次进攻伊斯,而且由于风暴狮鹫骑士在刚刚升空后时受到了蝙蝠骑士的突袭,使得伊修托利军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后,最终得以焚毁伊斯的大部分补给——代价是一千一百余名蝙蝠骑士的损失,相对的,联盟方面只损失了三百余名风暴狮鹫骑士——联盟的空军确实优于伊修托利军,在整个战争中,联盟一直牢牢掌握着制空权。这一事实提醒人们,在战争中并不应该迷信制空权。

这次闪击战被称做克鲁贝斯——伊斯闪击战,它和之前的西艾拉泽亚平原会战合称西艾拉泽亚平原西部战役。

克鲁贝斯——伊斯闪击战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迫使路维斯联盟无法继续在西艾拉泽亚平原东部与伊修托利军对峙,而且在于它动摇了联盟内部某些人对这场战争的信心——在西艾拉泽亚平原西部战役之后,联盟内部对是否能够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出现了分歧,甚至已经有路维斯联盟的国王向伊修托利军秘密提供援军了,这些援军总数约六万余人,全部装备白色的铠甲。

在三座农业中心所储存的补给被焚毁之后,联盟不得不撤回西艾拉泽亚平原西部的五座大城市中。在得到伊斯战报的当天,大贤者卡达尔就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剩下的补给仅够联盟大军维持一月,若是继续在西艾拉泽亚平原西部与伊修托利军对阵的话,也许会导致一场灾难性的失败。为了组织伊修托利军继续向西挺进联盟方面制定了一个依托西艾拉泽亚平原西部五城进行防御的计划——将联盟大军分散在五座城市中,这样可以获得足够的补给,一旦伊修托利军进攻其中某一座城市,该城守军就依托城墙坚守,然后其余城市则派出支援部队夹击伊修托利军后方。这个计划确实给伊修托利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由于伊修托利军的数量不足,所以难于实施围城打援之类的作战行动,只能集中所有兵力攻击其中的一座城市——我个人认为如果此时联盟用有足够数量轻骑兵袭扰伊修托利军后方的话,联盟方面甚至有可能依靠五城防御拖垮伊修托利军。

面对联盟近乎完美无缺的五城防御体系,伊修托利军吃足了苦头,最后只好决定每攻下一座城市便彻底破坏城防措施,以防被联盟再次利用。据说理查德曾经苦笑着对罗兰和阿尔萨斯说:“接下来的战争,谋略的用处就不大了,完全是双方意志的比拼了”<!--PAGE 15-->

<!--PAGE 15-->

理查德说得没错,伊修托利军在新式攻城器械的支援下,足足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击破五城防御,而代价则是寒冰皇冠骑士团团长罗兰的阵亡(注一)。

接下来,双方在斯托加德进行了长达六年的苦战。

注一:

罗兰是在进攻艾拉泽亚首都达拉然时阵亡的;也有一种说法是,罗兰在攻克达拉然,杀死了仇人温达姆之后便隐居山林了;更有一些游吟诗人说罗兰并没有阵亡,十几年后还在卡那多斯大陆出现过。但对于军事历史的研究者来说,最重要的便是达拉然一战之后,寒冰皇冠骑士团的团长换成了阿尔萨斯,而且历史学者也没有发现任何在这之后罗兰仍然活着的可靠证据。

七、伊修托利军突破斯托加德,双方在雅赫维山脉进行的最终决战

斯托加德南北距离约为一千二百公里,东西方向的纵深约为一千八百公里左右,主要为山脉地形,海拔约为六百至以前千米之间,在东部与艾拉泽亚接壤的地区有少数的丘陵地貌,西方则有一片面积大约为九十万平方公里的盆地,名为法赫多德王国,在法赫多德王国更西方,则是雄伟的雅赫维山脉,属于伊修托利女神的世界树即坐落在雅赫维山脉之中。

我在前面的章节已经提到过,由于斯托加德多为山地,根本展开大兵团作战,所以双方在斯托加德陷入了漫长的拉锯战。伊修托利军有一位寒冰皇冠骑士,曾在他的回忆录中总结了在斯托加德作战的经验——在平原地带,决定战斗胜负的是双方士兵的训练程度,在山地,决定战斗胜负的是士兵的对山地作战的适应能力,而在丘陵地带,指挥官的能力则对战斗的胜负有最大的影响——斯托加德的情况正好属于第二种情况。

交战双方士兵的士兵的个体能力应该处于伯仲之间,双方差距比较大的应该是部队整体的机动能力——但是由于斯托加德复杂的地形,这种差距被大大地缩小了,所以双方才在斯托加德进行了六年的艰苦战斗。

双方在斯托加德进行的战斗,往往是规模在数百人左右的小规模作战,而且这种战斗受到地形的影响太大——同样的士兵,如果双方所处的地形不同,结果也会完全不同——复杂的地形带来的变数太多,处于有利地形的数十名士兵,往往能够抵挡十倍于己的敌人。

这样一来,双方便陆陆续续在各处利于防守的地点修筑了一些要塞或是据点,而双方的战斗也大多是围绕争夺这些要塞或是据点进行的。往往围绕一个比较重要的要塞,会进行长达数月的战斗,在战斗中这个要塞也许会数度易手,只到某一方彻底失去反扑能力,战斗才会结束,而胜利的一方,也会付出重大的伤亡。

这种依托要塞进行防守的战术,是大贤者卡达尔制定的策略,意在消耗伊修托利军的数量与意志——大贤者并不认为通过这种方法就足以击退伊修托利军,而只是将其作为一种争取时间的权宜之计。在对双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全面的评估之后,卡达尔认为联盟方面目前的力量不足以保证战胜伊修托利军,而伊修托利军亦不足以彻底粉碎联盟的军事力量,他已经意识到双方只有在世界树决战的时候才能彻底决出胜负,而在那之前,他必须用尽一切方法为己方在那场决战中增加胜利的砝码。<!--PAGE 16-->

<!--PAGE 16-->

大贤者的应对方案是一方面集中联盟的全部力量准备世界树决战,然后利用斯托加德的复杂地形尽量拖延伊修托利军前进的速度并消耗其数量。

卡达尔提出的世界树决战的准备方案中,最重要的要求便是集中全联盟的力量训练一批足以在世界树决战中压倒寒冰皇冠骑士的精锐部队,尤其是在机动力上——卡达尔是法王厅中第一个认识到寒冰皇冠骑士的机动力巨大价值的人——而寒冰皇冠骑士并不是在攻击力或是防御力上压倒了圣骑士,而是通过机动力形成的“重量”一次又一次砸碎了联盟的战线。

而依托要塞进行防守的战术,则是卡达尔用来拖延伊修托利军前进的速度并消耗其数量的主要方法。这种战术确实给伊修托利军打来了很大的麻烦——在伊修托利军攻入斯托加德的第一年,其战线曾经一度停滞不前。阿尔萨斯的应对方法是围困要塞并且切断其补给,等待饥饿带给联盟守军足够的伤害之后,再攻取要塞,阿尔萨斯将其称为“饥饿战术”。

“饥饿战术”在刚开始实行的时候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其原因就在于重装备的寒冰皇冠骑士在山区无法全力发挥其机动力,而轻步兵由于战力相对较弱,经常会被联盟击破其封锁线,这时联盟就会趁机向被围困的要塞输送补给。

直到伊修托利军将重装步兵投入封锁作战后,“饥饿战术”才得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而将重装步兵投入封锁作战则源于一次偶然事件——有一次十余名伊修托利军重装步兵在山区迷路,受到近二百名联盟步兵的进攻,本以为稳操胜券的联盟步兵惊奇的发现,他们竟然追不上这些重步兵,伊修托利军的重步兵在山区机动力几乎不受影响——这十余名伊修托利军重装步兵在山区的速度比联盟的轻步兵还要快得多!

这次事件之后,在法师顾问团经过多次兵棋推演和士兵演习,在报告中确认己方重装步兵在山区的优势之后,阿尔萨斯便果断地将重装步兵投入封锁作战——具体做法是在轻步兵封锁线后方配置重步兵机动中队,一旦轻步兵战线的某一点被突破,重步兵中队即立刻进行支援。由于重步兵维持战线的能力比轻步兵强很多,联盟在也无法轻易突破伊修托利军队封锁线向被围困的要塞中输送补给。联盟的要塞守军对这些拥有惊人平衡能力、给己方带来饥饿与死亡的伊修托利军重步兵恨之入骨,将其称为“有八只脚的蜘蛛怪物”。

于是,在这种“饥饿战术”下,伊修托利军用了六年的时间,终于缓慢而又不可阻挡地突破了斯托加德,在攻陷了联盟的边境城市伯日丁和伯日丁西方的中立国法赫多德王国之后,伊修托利军终于完成了开拓“神之道”的任务。接下来,双方在雅赫维山脉中进行了史称“史上最长的黎明”的世界树决战。<!--PAGE 17-->

<!--PAGE 17-->

由于发生在世界树的决战甚至已经涉及到神的生死,以人类的心灵已经无法容纳这种冲击,所以关于这场会战的具体情形,反而没有太多详细的资料,或者说,详细的资料已经被故意销毁。在这里,我们只能根据伊修托利军总指挥理查德的回忆录《湮没在时间中的真实》中的相关描写,大体描述一下会战的过程。

对于一个尚未和世界树进行融合的女神来说,要想取得世界树的认同,需要进行以下仪式——将自己的意识与灵魂都注入位于属于自己的世界树树冠顶端,被称为“灵魂之石”的法阵中,用三天的时间将自己的意识与与灵魂与世界树进行融合——这个仪式被称为“苏生仪式”,进行过苏生仪式女神便成为了新的最高女神。在这个仪式中,只要“灵魂之石”法阵不出现问题,“苏生仪式”便能够顺利进行,想要阻止“苏生仪式”,唯一有效的方法便是破坏“灵魂之石”法阵。

在抵达位于雅赫维山脉中的世界树下后,为了保护“灵魂之石”法阵,伊修托利军修筑了一座直径大约为十公里的圆形城堡——“黎明之城”,并在这座城堡中部署了包括七千二百余名寒冰皇冠骑士,约十万名轻装步兵,三万两千名重装步兵,七十余条白龙和四千只蝙蝠骑士在内的近十五万部队。

而联盟方面,则投入了包括四千一百余名圣骑士,五千名风暴狮鹫骑士,十二万名步兵,以及十万世俗部队在内二十三万部队,其中应大贤者卡达尔的要求训练的近一万的路维斯女神近卫队则是其中最精锐的部队——而这些部队确实也起到了预期的作用。

会战的大体过程是这样的——第一天双方的战斗发生在“黎明之城”城门,联盟在路维斯女神近卫队中的攻城部队支援下,顺利按照原有的计划在第一天便攻陷了城门;第二天,由于伊修托利军派出的刺客成功刺杀了路维斯女神近卫队中步兵部队的指挥官,使得联盟在第二天便将战线推进到世界树树冠的计划受挫,但联盟还是在第二天午夜完成了原有的计划;第三天在世界树顶端的战斗则完完全全是一场混战,经过三天不眠不休的战斗,双方士兵差不多都失去了理智,完全是靠已经接近于疯狂的意志来支撑作战。

最后在联盟就要攻到“灵魂之石”法阵之前的时候,伊修托丽女神的“苏生仪式”仪式完成了,这场惨烈的会战才得以结束。双方在这场会战中死亡的总人数接近于三十万——根据伊修托利军总指挥理查德的回忆,当时的世界树就像是不断从树冠向四周洒落血液一般,将世界树和整个“黎明之城”染成了红色的修罗场。

在经过长达八年的苦战后,伊修托利军凭借着全军上下高度的互信、良好的训练、三人指挥小组和法师顾问团的出色指挥,再加上异常坚定的信念和不错的运气,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留给后人的,除了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斗、令人敬仰的英雄传说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留给后人很多意味深长的启示:<!--PAGE 18-->

<!--PAGE 18-->

路维斯联盟并非亡于伊修托利军这一外患,而是亡于自身的内忧,这一点已经为人所公认,但是在之后的历史中,为何又有无数国家重复了路维斯联盟的命运?

理查德在近两千年前就已经建立了参谋本部的雏形,而为何毛奇元帅建立现代参谋本部制度时,会被人们认为是毛奇元帅的原创?

在人们看到路维斯联盟法王厅在西艾拉泽亚平原会战前为了眼前的私利而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失去了击溃伊修托利军最好的机会,最后终于失去了全部利益的时候,一定会唏嘘不已,但为何这种目光短浅的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比比皆是?

或许,伊修托利军总指挥理查德回忆录中的一句话能够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多少道德体系和思想体系经历了被发现、被忘却、被重新发现、被再次忘却、过了不久又被发现这一连续过程,而每一次被发现都给世界带来了魄力与惊奇,好像它们是全新的,充满了智慧。之所以会如此,并不是由于人类精神的多产,而是由于人类的无知。”

或许,通过阅读历史,我们可以少重复一些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而这便是我撰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即使人类的命运陷入无法预测的螺旋,也强过一成不变的循环。<!--PAGE 19-->

<!--PAGE 19-->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