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个论调出场之后还是受到了不少质疑,不过可惜的是就目前的形势来说,任何质疑这个理论的行为都是非法的,在一批傻瓜因为怀疑而倒霉之后,所有人都当即表示了拥护态度,而且其中以李光地为首的大批知识分子更是心领神会,积极参与到这个理论的完善以及补充工作中来,在短短的数十天之内,朱延寿的这帮学生整理出了一整套的、与儒家忠君思想一脉相承的儒家理宗学术体系,使这个干瘪瘪的观点骨架初步成为一个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具有极大说服力的政治斗争理论,而同时牛庭直领导下的zhèng fǔ则相当默契的开动了最高宣传效率,钦州城里所有印刷坊接到了印刷任务。
相对于知识分子,对军官的教育工作就简单多了,这些军官眼下都是大明zhèng fǔ的既得利益阶层,平时也是久经愚民政策以及忠君观念的熏陶,更妙的是他们大部分都是文盲,所以当刚刚丢出这个理论,这些军官就没有任何迟疑的接受了这个上层大肆吹鼓的理论,与此同时,在汉庄熙熙攘攘几天之后,牛庭直zhèng fǔ紧锣密鼓加派民夫修建的“忠烈祠”宣告竣工,在前几场战争中牺牲的各级军官灵位被大张旗鼓的放了进去,朱延寿本人更是一身素服,手书“英灵不死、浩气长存”命人铸成牌匾,在灵位前跪拜祭祀痛哭流涕,哽咽着大声宣布这些军官的父母双亲由zhèng fǔ养老送终,并且还享受超级荣誉——总兵一级以上的阵亡军官父母见任何官员都无须下跪,而其他级别的军官则往下排,按官职大小对官员的权威免疫。
这个荣誉可以说是一个超级荣誉了——中国统治阶级的传统理论来说就是“礼法孝义”,这个孝字那是看得极重,从“大汉朝以孝治天下”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于是当场的所有军官都受到了一场心灵震撼,很多血气方刚的军官当场就热泪盈眶,万分羡慕灵堂里的阵亡者,而其他实际点的将官则也被这个丰厚的社会待遇所吸引——如果他的父母能享受这个待遇的话,那么即使他阵亡了,他本人在家乡也算是美名远扬虽死犹生,和这个高级荣誉比起来,那些所谓的“贞节牌坊”简直象地摊上的三流垃圾了。
随后这些军官们就在武学内学习一整套的军事纪律——这个东西虽然不太新鲜,但在军官在充满归属感之后依然学习得非常认真,其中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关于“对皇帝不忠、背叛投降、抗命、战场逃跑”等罪行的附加惩罚,许多人当时都被吓得心中乱跳。本来触犯这种军法当然是杀头,军官们也不奇怪,但这回的附加惩罚却苛酷到了极至,触犯这些罪名的军官家属也将受到株连严惩,其中包括剥夺军属权利、从宗族祠堂中家庭除名、没收所有财产和流放吕宋、安南、朝鲜等等——朱延寿这件事情上可也算是未雨绸缪,之后大明zhèng fǔ的第一次大规模征兵,他都尽量选择有家属的青壮,为了保证官兵的忠诚他宁愿背负其眷属的大包袱,在他看来,军队的忠诚和战斗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东西与这个比起来都微不足道。
完成第二个步骤之后,这些脑袋被洗刷过一遍的军官们又开始学习如何对普通士兵进行洗脑——这个工作终端可以说是最简单也是最实际的程序,这个时候指导理论中的所谓的“忠孝仁义”或者“民族大义”分量很少,其核心内容主要围绕在“二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方面。朱延寿的这些学生们把这个理论进行了巧妙的分解,把军功、军饷、家属待遇计算出一个等级收益,解释了最容易让农民得到土地的方法:那就是服从命令、遵守纪律、勇敢作战,这样的话大明朝廷就会非常优厚的为士兵的家庭分配最好的土地。
当然这里面自然还有晋升军官方面的诱惑,根据明军的等级制度,士兵和军官的待遇可以说是泾渭分明,虽然朱延寿很有限了承认了士官制度——新兵的军饷要少于老兵、经过战争的老兵待遇要高于未打过仗的老兵,而在战场上老兵还有权对新兵发号施令,但这些和军官所享受到的优厚条件自然还是比都没得比,所以这里还不少晋升条款来诱惑想吃军队饭的军人。
虽然这样对军队进行政治教育的方法部分违反了《孙子兵法》中的“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等愚兵古训,但这回却得到了明军几大巨头的高度赞扬——这个东西不复杂,这些政治家没理由看不出这么做的巨大收益,所以为了推行这场军制改革军方和zhèng fǔ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支持。
当汉庄武学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划时代改革的时候,大周王朝的使者终于再次抵达了钦州城。
大周皇帝吴三桂对于这次出使可以说是极为重视,其中使者团的整体是素有“小张良”美称的江南才子汪士荣,这个人在长江以南广有才名,少年时就有“机智多变、腹有奇谋”的风评,在上一次煽动马鹞子王辅臣叛清造反的活动中就曾为吴三桂皇帝陛下立下大功,此役后,他临机处断的才能得到了许多重臣的认可,不过大周丞相、驸马夏国相大人却因为忌惮的关系,屡次在皇帝面前淡化汪士荣的功劳,称此事为“事缘机巧”而不表其功,所以在大周开朝立国之后,他未能得到相应的封赏,但所谓名声在外,这次大周群臣在考虑这个危险而重要的任务的时候,还是同时向皇帝陛下推荐了他。
不过汪世荣当真不愧狐狸的光荣称号,由于吴军与明军、清军的战线相互交错,而从昆明到钦州之间的一条最为便捷的要道必须经过三军交错的地方。
由于不愿浪费时间,汪世荣竟然命人直接从便捷要道的地方经过,一开始使者团偃旗息鼓,并没有搞出个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场景,可等到大周使者团近大明军防线的时候,汪世荣却突然命人敲锣打鼓,万分嚣张的经过清军的防线之前,意在挑衅不远处的清军,而在清军忍不住派出骑兵追杀之后他又迅速朝明军的防线逃跑,差点让许久未曾爆发大战的三军交界处再次爆发大战。
清军统领刘震撼久为大将,虽然不是什么很懂政治的智将,但这样的把戏倒也瞒不过他,对方这样做无非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向清军方面传递“明军和大周勾结”的讯息,一方面也是侦察试探明军方面的军备、战力以及双方在前线的军事现状。虽然知道被这个混蛋耍了一把,但刘震撼倒也没有强行攻击明军的阵地,毕竟清军在长江以南的rì子是越来越难过了。
至于明军方面的总兵,由于来者的身份以及级别相当之高,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职权范围,所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这帮伪周朝的使者团吃好喝好,然后再派出快马,向钦州的朱延寿汇报实情。
至于伟大的皇帝陛下究竟有何打算,派出何人迎接使者,迎接团的级别又有多高,这却不是他能掌控的了。V!!!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