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等他们有所反应一束强烈的手电光把他们的脸照亮。
两人几乎吓懵了。
来人忽然将手电熄灭像什么也没生似的转身便走。
鲍福最先反应过来他对着吓得筛糠似的桂晴耳语道:“是霍组长。”
桂晴不听则已一听吓得连腿都迈不动了。
两人好歹回到家里也顾不得喂羊只一股脑儿躲在屋里判断凶吉……其实这凶吉早已判断出来了那肯定是凶多吉少。……不过他们还是希望会有奇迹出现。
“你说这如何是好?”桂晴这时全没了主见。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大不了我成为第五个倒霉的人。”鲍福脖子一扬摆出一副死活论堆的样子。
“什么意思?”
“霍组长已经抓住四个了到我这儿不成为第五个了吗?”
“你瞧你都什么时候了还尽说这些没用的话?还不赶快想想办法?”
“主动权在人家手里我能有什么办法?”鲍福两手一摊无可奈何地说。
“那你也不能在家里干等着!要不你到工作组主动认个错。”桂晴恳求道。
“认个错?你以为认个错就没事儿了?谁像你一样好说话?告诉你吧现在正在风头上说什么都没有用。”
“那可怎么办?”桂晴急得都快哭了。
“听天由命吧。”鲍福板着脸说。
“不行你要不去我去说真要到了不可收场的地儿连孩子都要被挂。大人的事儿小孩子还早着呢。”说着就要出去。
“你回来。”鲍福将她拦住声音变得柔和起来“桂晴咱俩风风雨雨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你还不了解我吗?听我的话沉住气常言说:‘天无绝人之路。’‘世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他霍仰记也不完全是六亲不认今天他既然撞上了却没有马上带着咱们去工作组这里面就大有文章说不定这事儿会不了了之。退一步说真把我搞到上宣传车的地步那我什么也顾不得了我下了宣传车就一个一个地找他们算账到那时大家都别想干净就是鲍昭珙那老狐狸也别想滑溜了;工作组在芦花村就更没有一天好日子过了。”他越说越激动。
“你小声点儿好不好?我求你了!”
“没事儿的宝贝儿。咱们现在就去喂羊草料既然弄来了而且又花费了那么大的代价怎能不让咱的羊美美地吃上一顿呢?”
“要喂你自己去喂我懒得动弹。”桂晴一动不动地坐着。
“我早就说过你呀女人就是女人……头长见识短。你不想想你就是在这里呆上一夜也没有用啊!一点儿小事儿就把你吓成这样幸亏你还没随我出过远门呢不然你早就吓死一百回了。”
桂晴虽然心里安慰了许多但还是很后悔:“都是你我说不去罢你偏要去。”
“都怪我这行了吧?”鲍福像哄小孩子似的哄着她“别生气了今儿晚我好好地陪你玩儿玩儿。”
“去你的。”桂晴的脸上掠过一片红晕。
“你放心我说没事儿就没事儿。”
桂晴瞅一眼鲍福那若无其事的样子再想想他从前一次次逢凶化吉的情景心中的惧怕顿时消除了一半。她坚强地站立起来随他一步步朝羊圈里走去……
第二天桂晴一整天没有出门鲍福照样四处忙碌外面没有传来一点儿风声。
第三天一大早有人向鲍福传话:“霍组长叫你去呢。”
桂晴听见分明又是一声晴天霹雳。
鲍福却安慰她说:“你在家好好地呆着我去去就来。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不会有事儿的。”
鲍福尽管嘴上这么说但心里总在大鼓。一路上他想了很多倒不是怕挨批受罚而是不甘心让汪清贤那臭小子看笑话。
他诚惶诚恐地捱到霍组长的办公室里问:“霍组长您找我?”
霍组长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一份印有“**曹川地委”字样的红头文件听到问话声诧异道:“没有啊。”看到鲍福就要离开忽然叫道:“回来。”
鲍福像听了纶音佛语一般忙收住脚步。
“哦可能是黄组长在找你吧?刚才我好像听到他让谁给你传话去了。”说完他又埋头阅读起来。
鲍福心里虽然轻松了一下但那块石头仍然没有落地。他在想黄组长找我又要干什么?莫非前天的事儿霍组长交给他处理了?不管他!进去再说。
<!--PAGE 5-->
想到这里他清了清嗓子站在黄组长的门前高声叫道:“黄组长一早传话有何指示?”
“哈哈哈就你小子鬼名堂多。”黄组长笑着迎到门口“还不进来说话!”
听口气不像呀!可是黄组长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还没有用过的信笺纸和一支自来水笔是干什么的?按照鲍福的理解这通常是工作人员在调查情况时安排的场面。鲍福心里不住地嘀咕:看来那事儿是瞎子见鬼……成真的啦。他虽然这样想脸上却表现得非常平静。
“鲍福是这样……”黄组长刚要说话却被一名工作人员叫去了。
不知为什么在这当儿鲍福一点儿畏惧感也没了他只有一种准备:把这两天来考虑好的话端出去就是了。
黄组长很快就交代完事情坐下客气道:“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是这样上面急着要一份材料是关于剧团的我觉得你对这些事情比较清楚所以一大早就把你给折腾起来了你可别骂我惊了你的好梦啊。哈哈哈……”
我的天哪原来是这种破事儿你老兄怎么不早说啊?鲍福心里埋怨着嘴里却说:“就那档子事儿嘛我多少还知道一点儿但不知道你让我从哪儿说起?”
“这个你不必着急我问你答最后我再把材料整理出来。现在咱们就开始你回忆一下四平腔这一剧种产生于什么年代?有什么背景?它的前身是什么?创始人有哪些?”
“要说产生的年代嘛恐怕是四几年吧?反正那时我还没有出世呢。据说创始人有十三位名字我也说不很全这十三位老师大部分在河南和山东也有的在山西、河北、安徽现在仍健在的就不太清楚了他们过去大部分是唱花鼓戏的也有的唱坠琴、梆子、豫剧据说郭老师是唱京剧的。准确地说它的前身是花鼓戏。因为当时兵荒马乱这些老艺人为了躲避灾难才聚到一块的经过他们一撮合这四平腔很快就开创出来了。”
黄组长一边认真地听一边迅地整理道:
四平腔产生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初。三十多年前当**《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表后不久晋、冀、鲁、豫、皖等地的进步艺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高举“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旗帜。为进行广泛的文艺宣传特别是鼓舞我人民军队坚持敌后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他们将原流传已久的花鼓戏进行了加工再创作从而形成了四平腔这样一个崭新的地方剧种。该剧种在广泛吸取了京剧、豫剧、黄梅戏、坠琴、梆子等众多剧种精华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艺术氛围并广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该剧的传唱区域已由开创时的鲁豫交界处扩展为整个中原大地大有向全国各地曼延之趋势。
黄组长接着问:“那么解放以后这四平腔剧团又演出过哪些剧目?影响怎样?”
鲍福说:“解放后上演过《玉堂春》、《陈三姐爬堂》、《白玉楼》、《十五贯》、《唐伯虎点秋香》……最有影响的就是《乌蓬记》。当时群众有句顺口溜:‘扒了房子卖了地也得听芦花村的《乌蓬记》……”
<!--PAGE 6-->
“传统戏就不要讲了说说有哪些个新戏?”黄组长连忙打断他的话。
“新戏嘛当然就是样板戏了《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等总之八大样板戏都演过。当时我们还两次去县里做了汇报演出。”
“有没有自遍自演的?”
“有啊如《送货路上》、《儿子教父记》、《三定桩》、《瓜园风波》、《张大嫂家的新鲜事》、《小二栓捉贼》、《公社书记下乡》等等。”
黄组长听着又整理道:
解放后作为四平腔源地的芦花村仍然活跃着一支文艺队伍这支队伍在**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积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深入开展三大革命运动热情讴歌社会主义祖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双百”方针。他们在传统剧目的基础上经过推陈出新创作了不少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新剧目这些新剧目有的以展现工农群众的英雄形象而楚楚动人有的以揭露阶级敌人的罪恶面目而人深省有的以赞美社会主义的崭新面貌而闪耀光彩有的以挖掘封建思想的残余势力而激励斗志。这些新剧目主要有……
如此一问一答材料的框架很快初步形成。黄组长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的年青艺人在长期的文艺生涯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鲍福想了一会儿道:“说来话长了我终生都不能忘记的一件事情就是拜师学艺。一开始我学的不是笛子正是胡琴。那时候我家里穷身上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听说西胡庄有一位姓胡的琴师远近闻名我就打点好行装前去拜师学艺。没想到那琴师一看我这身打扮连问都没问一声就把我轰了出去。当时我的心伤透了我誓一定要学出个名堂来将来好好地羞辱他一番。从那时起我断绝了拜师的念头开始周旋于各个剧团里干打杂儿但目光总盯在琴师的指头上。一来二往各个剧种的调门我都记熟了。后来我回到家里偷偷买了一把胡琴和一本《乐谱》。我一边接受着书上的教导一边回忆着琴师们的指法和动作慢慢地就摸索出了几句简单的曲谱。从那时起我开始白天干活儿晚上拉胡琴。我怕一开始拉出来让人家听了笑话就一个人躲在地瓜窖里偷偷地拉天天如此我在地瓜窖里整整练了两年。终于有一天我憋不住了我得出来走走我这个人从小就认一个死理儿:‘是骡子是马咱得拉出来遛遛。’找谁遛去?得找个大腕儿那样才过瘾。真要输给他那也不丢人那叫‘能撞金钟一下不敲破锣三千。’咱从头再练就是了!大不了再蹲在地窖里憋他个三年五载反正咱有的是时间。你姓胡的不是很牛吗?那好咱俩先过过招儿。想好了我便打扮成一个叫花子提着一把破胡琴来到了他老兄的大门口。还没等亮弦儿就有人嘲笑开了。哼你们笑你们的我拉我的。随他姓胡的一辈子走南闯北风光一世我一个穷要饭的怕他个俅!他姓胡的不就是会那两下子吗?今儿咱还真想尝尝‘班门弄斧’的滋味!有道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一曲未了面前的人开始变腔了这个说:‘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那个说:‘看来从今往后再不会是老胡的天下了。’人越聚越多喝彩声越叫越响我从正午拉到天黑胡老兄始终没敢出门。最后我把人们给的整布袋干粮全送给了村里最穷的人家。”
<!--PAGE 7-->
黄组长听得眉飞色舞手里的笔却停止了跳动。他一个劲儿地称赞:“这个故事好!这个故事好!”并当即表示:“我得把它单独整理出来题目我已经想好了就叫《鲍福学艺》。”
两人又说了一些梨园行的话到吃早饭的时候鲍福才离开办公室。
霍组长已经在门口站立很久了看见鲍福走过来示意让他进来。鲍福心里又是“咯噔”一声。霍组长似乎没有做好跟他长谈的准备因此也没有让座他只瞅着鲍福笑了一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以后手脚要利索一点儿要是下次再让我撞见可没得说了。”(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IAoShUo.com)
<!--PAG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