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淬中华-血淬中华第一部 关河梦断 第四十一章 春帆楼风波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血淬中华第一部 关河梦断 第四十一章 春帆楼风波(1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1895年3月19日对马海峡浪急风高。WWw!qUAnbEn-xIaosHuo!cOM

悬挂着“中国头等议和大臣”旗帜的德国商船“礼裕”号和“公义”号正在驶向日本关门海峡船上那几只高大烟囱里不断冲出的滚滚浓烟迅逝向远方。中国头等议和大臣李鸿章以及李经方(李鸿章之子)、参赞伍廷芳、马建忠和美国顾问科士达等人都在领先的“礼裕”号上。

此刻在“礼裕”号船的天遮下面李鸿章在李经方的陪同下正迎着海风卓然而立他颌下那已经花白了的胡须随风不停地飘动着。仅仅七、八个月的时间李鸿章就消瘦和苍老了许多只有那两道山丘形的眉毛和双目中依然锐利的目光还在显示这位掌控北洋二十多年清朝末期最为显赫的封疆大吏的威严。

72岁的李鸿章威风一世却不料暮年蹉跎。他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舰队已经全军覆没淮军又在中日战争中一败涂地自己多年的心血不但付之一炬而且还背上了甲午兵败罪魁祸的骂名。现如今为求挽回危局他又不得不勉强奉旨出使日本。

李鸿章其实早就知道议和是个受累挨骂不讨好的差事:战争形势的展明摆着这次议和肯定要割地赔款而只要割地赔款就会被许多国人斥责为误国、卖国。唉!想不到一世英名到老却背上了遗臭万年的骂名。想到这里他摇摇头不禁暗自长叹:国势积弱又岂止是鸿章一人之过?要不是自己在中日战争中确实指挥失当有不可推诿的责任心中有愧于国自己又何苦以七十多岁的高龄尚如此奔波劳碌……

海浪涌动船体颠簸甲板上的人们也在跟着起伏摇晃。看到涌起的波涛不时将带有海腥味儿的水花飞溅在李鸿章的官服上李经方不由得有些担心。他上前一步扶住似乎有些站立不稳的父亲轻声说道:“父亲海上风高浪急您最近的身体又不太好还是回舱里休息吧!”

虽然心下酸楚、凄苦但李鸿章并没有在儿子和众人面前表露出来。他摆了摆手然后转过身子接过随从手上的千里镜朝东北方向望去:近看对马海峡波光粼粼渔帆穿梭;远望只见茫茫大海水天一色一碧万顷;极远处隐隐约约青烟数点那便是马关了。

李鸿章知道:在那里等待着他的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谈判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辽河平原战役的胜利为他这次和谈增添了一枚极重的砝码亦让他有了和日本人讨价还价的本钱。这个冯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以后有机会一定要见见他……

就在李鸿章为即将到来的谈判想起冯华和辽东大捷之时冯华亦对李鸿章和马上将要进行的中日和谈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虽然他知道此次和谈中国肯定改变不了割地赔款的命运但是自己仍然要竭尽所能尽可能的让中国少受一些损失为中国多保留一点儿重振国势的原气。

冯华对李鸿章的印象大大不同于现在的很多人他知道单纯将李鸿章评价为卖国贼、刽子手是不太客观的。“弱国无外交”是很多现代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可不少人却都自觉不自觉的忽略了李鸿章所处时代中国的现状中国正处在一个最萎靡不振封建王朝的末期。李鸿章由于对各列强本质、对中国自身实力认识的先天不足导致了他“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总体方针的提出也导致了他一生不断对外妥协退让的事实。

不过有一点儿要引起人们的注意:李鸿章所签的许多“卖国条约”都是在外国列强兵临城下时签订的“城下之盟”而且是得到满清朝廷认可的因此将割地赔款的罪责完全加于他一人身上是并不恰当的。虽然李鸿章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一味主张外须和戎甚至不惜牺牲民族的利益换取满清王朝的苟延残喘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一个个屈辱的历史记录但不可否认他不但是一位有识见的外交家更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他的很多见识、观点都远远出了当时绝大部分的中国人。

中日甲午战争的进程、展和变化冯华可谓了然于胸他明白由于朝廷上层抵抗意志的不坚定中日双方将战争继续进行下去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到底能取得何种结果主要取决于这次中日和谈。当然谈判桌外的许多因素如局部战争的结果、心理战和外交战的如何开展都会最终影响和谈的进程。而几天之后就会有一件足以影响本次和谈的突事件将在马关上演自己必须要好好的加以利用。

3月2o日李鸿章到达马关。翌日下午在马关春帆楼中日双方开始了第一次正式和谈。

这家以景色秀丽、温泉宜人而驰名四方的河豚料理店此刻戒备森严。除了谈判人员无论何人何事一概不得踏入会场所有前来采访的新闻记者全被拒之门外。

当李鸿章等人提前五分钟进入会议室时日方代表早已经在里边等候。中日双方谈判开始后面对中方率先提出的停战要求伊藤博文的态度异常傲慢。他根据事先已拟好的条款提出了“中方若想求得日本停战必须交出大沽、天津和山海关;上列地区清军全部缴械;天津至山海关铁路由日本管辖;占领区日军军费由清国负担”等极为苛刻的条件。李鸿章立即明白了倭人的用意这哪里像是谈判?分明是利用军事高压逼迫他到这里来签字的。

虽然李鸿章是前来迄和的但看了这种类似最后通牒式的无理条款他也忍不住怒气勃一股恼怒之情已然挂在脸上:真是欺人太甚了这些地方乃京畿门户让与倭人无异引狼入室。当下断然予以拒绝。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中日双方在谈判桌上仍然就先停战还是先签约问题僵持不下。

3月24日李鸿章、李经方、伍廷芳与日本相伊藤博文和外相6奥宗光继续就停战及合约条款进行磋商。为了先停火还是先允约议和双方已经争论了好几天因为话不投机会场的气氛极为紧张让人不由得感到有些窒息。

由于日本大本营中以对华作战统帅小松亲王为的军方态度异常强硬伊藤博文仍然对“先答应合约条款才能停战”的立场寸步不让谈判从一开始就是唇枪舌剑剑拔弩张。

为了缓和过于压抑紧张的气氛伊藤博文从谈判桌前站立起来踱步到窗前。居高临下凭窗远眺关门海峡碧波浩淼。他的思绪已从马关的这家著名的河豚料理店飘到了千里之外的台湾海峡仿佛看到攻澎混合支队正在追杀毫无斗志的清国官兵;仿佛看到旭日旗已经在宝岛上空迎风飘扬心中不由地升起帝国扬威四海的骄傲。

伊藤博文转过身子面对着李鸿章语调虽温和话语却咄咄逼人:“中堂谈判已多日期限甚促和款之事应从定夺决不能再拖延了。其实事情也很简单也就是允与不允两句话而已嘛!”

听了对方这飞扬跋扈、目中无人的话语李鸿章心中更为恼怒:想当年李中堂叱咤风云何等威风如今却向你这岛国使节卑躬屈膝。幸好自己手中握有辽河平原之役歼敌八千多人这个重要筹码还有周旋的余地还有讨价还价的本钱。

早在去岁8月李鸿章就提出“只要能够挥6军的优势打赢一、两仗日后的谈判就会更为有利。”然而这场期盼已久的胜仗却让他足足等了小半年!想到这里李鸿章不禁对那个素未谋面的冯华为社稷百姓拚杀出的一线光明前景感激涕零。

看到伊藤博文还在双目炯炯的等着自己回话李鸿章也不由得提高了几分语调:“伊藤君大清国希望和平但也不是没有再战的能力刚刚结束的辽河之役当是明证!据我所知贵国还有上百名被俘官兵尚在我军手中。”

伊藤博文冷笑了几声摇着脑袋说道:“不不中堂你错了我们大日本帝国的军人只有尽忠为国的英雄没有贪生怕死的懦夫帝国绝没有被俘的军人!”

伊藤博文早就估计到对方迟早会打出辽河之战这张牌的。他对大本营那些军人七嘴八舌漫天要价的做法甚为不满他想如果早一步停战大清国的谈判代表手底下连一张可用的底牌都拿不出来。军方那些将领非要动新的辽东攻势现在可好碰了个灰头灰脸不说还让自己在谈判桌上也处于了被动局面。

伊藤心中虽然这样想嘴上威胁的口吻却更加变本加厉:“中堂我们的主攻方向并不在辽东这一点您是非常清楚的。我不得不提醒您广岛现在泊有运船六十只兵员数万人小松亲王随时准备添兵再战皇军登6大沽口只是早晚的事情;到那时候皇军从天津沿大运河溯源而上北京城必然不保啊!”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