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淬中华-血淬中华第二部 怒海潮生 第四章 筹谋千秋业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血淬中华第二部 怒海潮生 第四章 筹谋千秋业(1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由于以西太后慈禧为的封建顽固势力从中阻挠作梗都察院最终也没有收下康有为起草的这份儿《上皇帝书》。wwW!qUAnbEn-xIaosHuo!coM

未时末已经在炎炎烈日下苦等了三个多时辰、且水米未进的十八省举子们在康有为和梁启的带领下怀着愤懑失望的心情开始撤离都察院。围观的路人、百姓在支持和同情之余也不情愿地慢慢散了开去。

跟随着已经筋疲力尽、互相搀扶着向宣武门走的举子们冯华他们几人的心情也是极为复杂各不相同。李九杲、贺菱和龚芳由于亲自参加了在辽东的对日作战心中对《马关条约》的签订比这些举子们还要感到更加的激愤与屈辱。经过义勇军全体将士的浴血拼杀眼见着辽东的战局正在向着非常有利于大清的方向变化战胜小鬼子也已经成为了可能可是朝廷却一心停战求和、苟且偷安如今更是要割地赔款受此奇耻大辱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因为亲身感受到了民众蕴含的巨大力量冯华此刻也是百感交集不由得陷入了深深地思索之中。对中国近现代史比较熟悉的他当然知道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不断进步的主要力量。可是知道归知道并没有亲身经历过类似运动的冯华仍然禁不住为这些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爆出来的巨大力量和漏*点所感染心中更对自己的过分理智和谨小慎微提出了一丝怀疑:虽然顽固守旧势力还异常强大进行大变革的条件也不成熟但是民心难道真的不可一用吗?

北京的城区格局基本形成于明代城分为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其中内城的“前三门”即祟文门、正阳门和宣武门外尤其繁华热闹。正阳门即前门外一带店铺林立商众云集摩肩接踵喧嚣交易是清代北京最繁华的闹市区;崇文门设有税关门内往西有会同四译馆;宣武门外则聚集着许多的会馆当然最著名的菜市口刑场也在那里。当时士子常出入宣武门商人多出入崇文门官员上下朝多进出正阳门。

“大家快闪开马惊了!”举子们的队伍刚刚走出宣武门来到菜市口前面的人群中忽然产生了一阵混乱。还没等众人反映过来只见一匹惊马拉着一车杂货正飞地向着城门洞方向奔来。冯华刚想往边儿上躲闪却猛然现走在自己前面的贺菱好像对这个意外的变故丝毫也没有做出反映顾不上多想他一个箭步向着贺菱扑了过去。冯华与贺菱之间的距离只有三四步远可是迅若奔雷的惊马却已经快到了贺菱的近前时间有些来不及了。

就在这千钧一之际路边一个身材瘦小的年轻人突然冲过来抱着贺菱翻滚了出去那匹惊马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惊得又是一声仰天长嘶前蹄猛的向着地上的两人冲踏而去。与冯华并肩而行、也已经现情况危急的李九杲此刻终于显示出了自己过人的武术功底比冯华快上一步死死的抓住了惊马的辔头。随着几声怒吼以及一阵马的嘶鸣惊马终于被李九杲的神力慑服逐渐安静了下来。

看到事情终于转危为安冯华已经提到嗓子眼儿的心慢慢放回到了肚子里。旁边的路人和一些举子也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纷纷赞扬起那个见义勇为的年轻人以及勇拦惊马的李九杲来。来不及平复还有些起伏的心情冯华和刚刚才被惊醒过来的龚芳连忙向着仍倒在地上的贺菱二人跑去。

脸色煞白的贺菱此刻仍然惊魂未定心怦怦地跳个不停。直到听了冯华和龚芳的叫喊她才慢慢回过魂来一抬头却现身子尤自被那个救了自己且异常俊朗的年轻后生紧紧抱着。虽然对方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而且自己也一向很大方可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一个年轻后生抱着还是让她一下子羞红了脸。

贺菱涨得通红的脸以及忸怩挣扎的表情让那个年轻人不由得愣了一下。不过当看到贺菱扎的耳朵眼时他马上就为之释然了轻轻一笑站了起来。

“多谢兄台对舍弟出手相救不知可否见告尊姓大名?”知道贺菱安然无恙冯华没有再多做关注而是来到那个年轻人身边抱拳施礼问道。

“救人危难理所当然区区贱名不足挂齿兄台不必客气。”年轻人转过身来温文尔雅地向冯华回了一礼。不过两个人一打照面俱都不禁一愣:好面熟啊!

冯华虽然感觉这个年轻人似曾相识但一时之间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曾在那里见过。当下他再次一抱拳:“兄台可否赏光咱们在附近的酒楼坐一坐?”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冯华委婉地拒绝道:“多谢兄台厚爱小弟今日还有要事咱们他日有缘再见。”说完冲着冯华拱了拱手又冲着贺菱微微一笑然后转身离去。

年轻人那淡然地笑容让冯华轰然一震脑海中浮现出了在张家湾码头遇见的那个身穿水蓝色镶边长裙年轻女子的身影。“就是她难道这就是‘千里有缘来相会’吗?”看着年轻人慢慢消失在了周围的人群中他在心中问道:我们真的还会有缘再见吗?一刹那间冯华有些茫然了……

年轻人离去的如此突然,让贺菱和龚芳都不禁为之有些错愕只有江湖经验异常丰富的李九杲心中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看到围观的众人已经慢慢散去李九杲笑着对因年轻人离去时的微微一笑而再次涨红了脸的贺菱说道:“我说菱儿妹子平常看你也挺机灵的可是今天怎么有些呆头呆脑起来。你还一个劲儿的脸红什么呀?那个年轻后生也跟你一样是个扎耳朵眼的!”

“什么她也是个女的?李大哥你真坏怎么也不早告诉我呀!竟看人家的笑话。”听说救自己的年轻人也是个女子贺菱本有些忐忑的心情猛然一松人也再次活泼起来。

“原来我们的菱儿是看上人家那个俊俏小伙子了用不用我去给你做个媒呀?”知道了真实情况的龚芳一边开着玩笑一边咯咯地笑了起来。惹得贺菱又是一阵脸红一阵嗔怒。

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冯华他们都没有了继续追随举子们的兴趣。随意在正阳门外的一间小吃店吃了点儿杏仁豆腐和凉粉后几个人就回去了。不过一路上他们的话题都围绕着那个女伴男装、身手矫健的年轻女子展开天马行空地猜测着她的来历只有冯华一直默默的不知在想些什么。

晚饭过后冯华和李九杲再次来到东单二条胡同去拜访一直未曾得见的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翁同龢。翁府的门房管事还是昨晚那人看到冯华他们到来连忙说道:“老爷已经吩咐下来只要二位大人来访随时都可会见。二位大人请!”说着躬身行礼抢先一步在前面带路。

翁同龢的宅邸虽不如孙毓汶府邸那么奢华却也不失内阁大员的气势。二人随着管事曲曲折折来到一座小园只见园内清幽谧静山石岷峨芭蕉映掩新竹吐绿十几株海棠花枝累累那娇艳的花朵开得正盛一条小径直通林木深处的花厅。

听闻冯华与李九杲来访翁同龢不由大喜过望立即出厅相迎。宾主双方见过礼翁同龢就像对待子侄一般十分的亲切随和。他左手执着冯华的衣袖右手挽着李九杲心中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冯将军、李将军老夫直到今日早朝后回到府中才得知你们昨日前来拜访这一下午我都在等你们。二位将军让老夫盼得好苦呀!”说罢他爽朗地笑了起来花白的胡须随着满脸的喜气也不停地跳动着。

翁同龢如此热情随和让冯华二人也深受感染。微微的一笑冯华说道:“晚辈何尝不是也想早日朝觐圣颜聆听大人的教诲。只是倭奴未灭战事未平一时无法分身啊!”

“唉!‘倭奴未灭’真是令人可恨呀!”一提到这场中日战争翁同龢的脸色立刻又沉重了起来。不过他随即将愁颜一展拂须笑道:“先不说这些恼人的事二位将军请入客厅一叙。”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