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淬中华-血淬中华第二部 怒海潮生 第八章 “龙虎”会京华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血淬中华第二部 怒海潮生 第八章 “龙虎”会京华(1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众人谈话的气氛愈的热烈起来,尤其是当冯华和李九杲现身说法,亲自讲述辽东三战三捷的经过时,更是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极大兴趣。Www!QuAnBen-XIaoShuo!cOM他们一会儿为青苔峪之战差点儿功亏一篑让佐藤联队逃脱紧张着急;一会儿为义勇军连续作战、翻越千山山脉的壮举深感佩服;一会儿为奇袭鞍山驿、以少胜多雪夜追残敌大呼痛快;一会儿又为牛庄血战的惊险刺激、一波三折惊呼不已……

义勇军在辽东的几场胜利可以说是此次甲午战争中清军唯一的闪光点。这一段时期以来众人无不为甲午战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感到悲愤屈辱、心痛异常。可是此时此刻在实际了解了辽东大捷的经过后每一个人心中都不由得热血澎湃、激动万分他们从义勇军身上又看到了中国重新站起来的希望。

谭嗣同胸中的血沸腾了:想当初自己离家游历各地十年间涉足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往来于直隶、甘肃、新疆、山东、湖北、浙江、台湾等十余省观察各地风土结交天下名士为的就是将来能一展救国救民的壮志。可是这番游历虽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闻但却于国家一无所用。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深重的民族灾难都无时无刻地焦灼着他的心让他苦闷异常、彷徨迷茫。现在听了冯华他们的讲述他终于明白了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冥冥之中吸引着自己前往京师。

想到这儿谭嗣同禁不住出了一声感慨:“子夏常言说‘三十而立’可是我直到今天才明白了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大丈夫生逢乱世当如是耳!也只有如子夏这般才可真正称得上英雄!”

“复生兄言之有理我现在也是心往神驰恨不得能同子夏一同杀敌报国一舒胸中的这口闷气。”梁启也赞同地说道。

谭嗣同、梁启的这些肺腑之言实际上也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众人纷纷对冯华、李九杲以及义勇军的英勇善战大加赞扬。就连一直都表现得非常沉稳的康有为也连连点头忍不住开口说道:“子夏在辽东的连战连捷实在是功在社稷、大长国人之志气乃真英雄耳!不过我有一点儿不太明白子夏此番进京面圣正应该挟辽东大捷的赫赫威名大展鸿图争取为日后的变法图强打下坚实的基础。可是为何却如此低沉连一些正常的宴请往来也拒之不受?”

眼见自己与谭嗣同以及康有为、梁启拉近关系的目的已经顺利达到冯华再次冠冕堂皇地抛出了一番自己精心准备好的说辞:“如今《马关条约》虽已签订完毕但辽东的很多事情却仍旧未处理妥当义勇军的全体将士也都在翘以盼冯华早日归去。此次京师之行如果不是适逢皇上龙体有恙冯华还真的抽不出多少空闲时间。这几日为了劝柬皇上励精图治、变法自强冯华虽然不才亦在殚精竭虑忙于上书条陈因此未免会对来访相邀的客人有所怠慢。未成想却让康先生和诸位误会了实在是惶恐之至。”

辽东大捷的一连串胜利让冯华近一个阶段以来声威日振很多人都把他看作是如曾国藩、左宗棠一般的中兴名将。然而此次进京他表现得却相当低调这让很多人都感到十分不解。此刻听了他的解释众人皆露出一片原来如此的神色而谭嗣同、康有为和梁启更是被冯华此说勾起了很大的兴趣。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冯华和他的义勇军在辽东百战百胜他最擅长的应该是行军打仗、排兵布阵以及编练新军等军事方面的内容。可是如今听说他也准备上书请求变法自强几个人不由得感到有些新奇都想听听他有什么高见。

对变法自强最为关心的当然是非康有为莫数不过看到谭嗣同也是一副急切的表情因此他虽然急于了解冯华上书条陈的内容与观点但只是张了张嘴并没有说出话来。

“噢”了一声作为主人的谭嗣同再次率先话:“自从得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嗣同亦是焦灼万分、苦闷难眠。深感当今中国大化之所趋风气之所溺非守文因旧所能挽回只有酌取西法补中国古法之所无才能救亡以图存。子夏自西洋归国对如何变法自强当更有一番真知灼见可否说来让大家听听?”

听了谭嗣同的话语那些士子举人们也一个个都竖起了耳朵纷纷把好奇的目光投向了冯华。所有的人都屏着呼吸想听听抗倭英雄、中兴名将冯华除了打仗特别厉害外在革除弊政、改革变法方面是不是也有一些惊人之见。

其实冯华此次欣然赴约不但是想要结交谭嗣同而且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借众人之口把自己的观点、立场宣扬出去。

见众人都露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冯华微然一笑摆摆手说:“冯华一介武夫能有什么真知灼见。要说改革变法那还得听康先生的。”

“子夏太过客气了康先生的变法方策嗣同已经拜读了确实见识精深、切中时弊。不过子夏既然有心上书当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妨说来听听以收取长补短之效!”谭嗣同再次肯切地说道。

该做的姿态已经作足冯华未再作推辞:“好吧!既然复生兄如此说冯华就把自己的一点儿陋见表述一下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诸位谅解。其实对于变法自强在康先生的上书中已经论述得相当全面深刻冯华认为唯一有所不妥的地方就是变革的范围和幅度过大恐实际操作起来不易于施行。因此我的观点是变法的方式应该是渐进式的而且要符合我大清目前的实际状况不宜全盘借鉴泰西各国的经验。”

冯华的这些观点其实也是老生常谈并不算新鲜李鸿章早就有过类似的论述。他曾说过:“天下纵有笨伯亦断不敢谓今日言之明日成之也……是故华人之效西法,如寒极而春至,须迁延恶耐,逐渐加温。”但是由于其“调和两宫”的主张在此场合是不能明说的因此冯华只好把“循序渐进”单独提出来再加上了一个不可“全盘西化”的论点可是仅凭这些却根本不足以将众人说服。

果然冯华的话音刚落四周立刻就响起了一片嗡嗡声既有人表示赞同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而康有为则更是忍不住立时加以反驳:“子夏你的说法确实称得上是稳妥之见可是当此国势艰危之际改革无异于死中求生渐进式的变革乃是‘远水不救近火’恐无济于事呀!当前的形势已经到了‘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必须进行全面大变’的生死存亡关头。至于不可全盘借鉴泰西各国的经验虽然道理确实不错但我亦有不同的看法中国三十年学习洋务何尝不是如此做法?如李鸿章之流亦每每言及‘穷则变变则通不变通则战守皆不足恃。唯有师夷之长去我之短国势富强方有可期之日。’然时至今日非但成效未睹反图增丧师割地之辱。其原因何在?乃只知变事不知变法也!其学习洋务或逐末而舍本或扶东而倒西故愈治愈棼万变而万不当也。吾以为只有扫除更张再立构堂行大变全变之治本之法才是重振国势之唯一出路。”

虽然早就知道自己的观点很难一下子得到多数人的同意更不会让康有为改变想法但是冯华怎么也没料到康有为的分析竟然如此深刻、犀利。不但有理有据地将自己的论点一一驳斥而且亦具有非常强的鼓动性立刻就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与赞同。冯华明白若单论文采之风流、学问之精深以及言辞之锋锐自己是拍马也赶不上康有为自己所能倚仗的无非是历史已有证明的观点与事实可是这些却根本无法作为说服众人的依据。所以冯华并没有急于对康有为的观点进行辩驳而是反问道:“康先生你之所言不能说不对但如此大变势必牵连甚广亦会引起很多既得利益者的群起反对。在如此形势下如何还能将变法顺利地进行下去?”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