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华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这篇东拼西凑、剽窃古今中外的《变法自强疏》竟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Www!QuanBeN-XiaoShuo!cOM虽然《变法自强疏》开始只是在朝臣以及封疆大吏之中进行传阅签注但由于这篇变法方策的提出者是威名赫赫的抗倭英雄冯华而且其立意和见解也确实有新颖独到之处因此它很快便通过各种渠道流传了开去。短短几天功夫不但京城内外已经传了个遍而且由于各地洋人办的一些报纸也全篇介绍了这篇文章并进行了大量的评论和追踪报道因此《变法自强疏》迅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可以说上至朝廷重臣、各部官员下至乡闾小吏、工商士子几乎所有的人议论的都是冯华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大力展新式教育、实行民办工业化、改革军制编练新军以及建立“经济特区”的那些改革变法设想许多人对《变法自强疏》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冯华和义勇军也再一次成为了全国瞩目的焦点。
不过几天以后由此引出的另一件事不但成功转移了人们对冯华的注意力而且也将“变法自强救亡图存”的运动推向了真正的高氵朝。
虽然刚刚才进入5月下旬但江宁(今江苏南京)的天气却已初步显露出“火炉”的威力来不但气温节节升高而且还极为的湿闷让人懒懒地提不起精神来。此刻在两江总督府的书房之中年近花甲、长须飘然、身着儒服的署两江总督张之洞正和他的两个心腹幕僚辜鸿铭、梁鼎芬热烈地讨论着冯华的那篇《变法自强疏》。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人清末著名的清流派干将洋务派领。他以科举跻身仕途起家翰苑出掌文衡先后抚晋督粤移节湖广署理两江最终位至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他不仅位高权重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建树就是**主席也曾说过:“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1894年11月因刘坤一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师辽东朝廷遂令湖广总督张之洞暂时署理两江总督。
又扫了一眼手中的《变法自强疏》向来有“梁疯子”之称的梁鼎芬对冯华的这篇大作讥讽道:“香帅!这个冯华的很多观点到与您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只是作为篇的《务本篇》论述的实在是过于牵强而且整篇的文字也多有不合体例的地方实在是让人太看不过眼。”
“节庵兄(梁鼎芬字星海号节庵)此说对于冯华来讲未免有些强人所难。冯华乃是从西洋回国的自幼受到的都是西式教育于中学及孔孟之道自是所知有限怎么也要给他一些时间来适应。当初我刚回国时连汉文都不懂比之现在的冯华亦差之远矣如不是香帅及节庵兄日夕相帮也断不会有今日之成就?”虽然也是秉性疏狂但由于与冯华有着近似的经历而且心中很是佩服他的见解辜鸿铭有些抱不平地替冯华辩解了几句。
赞同地点点头张之洞接口道:“是呀!这个冯华确实算得上是一个人材节庵你切不可因其在儒学和文字上有所欠缺而轻视于他。他的这份变法方策不但与我多年总结出的观点很相似而且有些内容实在是非常有见地如‘建立经济特区’、‘民办工业化’等观点都是前人所未曾有过的独得之见真是后生可畏啊!”
其实除了他已经说的这些原因外张之洞还有一点没说出来。早从今年3月份起他从与刘坤一往来的信件电报中就知道了冯华的大名也比别人更多地了解和熟知冯华那些对时局进行分析的观点与策论。开始时他对冯华关于中日战争以及《马关条约》进程的判断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可是事实却一次又一次让他感到无比震惊几乎所有的展都是按照冯华的预测进行的。“太不可思议了这个年轻人绝对不是一个等闲之辈!”这就是张之洞一直以来对冯华的印象。
尽管还有些不服气但梁鼎芬却没有再出言讥讽而是话锋一转说道:“香帅冯华的这篇变法方策确实还不错与咱们日常所议论的许多内容都不谋而合只是说法太过直白和怪异了些。鼎芬以为既然太后懿旨令各督抚对其进行签注评议而且香帅您也对如何变法自强早有自己的设想不如就以此为基础取长补短也写上一篇呈献给太后?”
梁鼎芬的建议让张之洞禁不住有些怦然心动。近几十年来大清的国势可谓是“国步维艰外患日棘”真的已经到了山穷水尽、日暮西山的地步。一直以来张之洞都对“如何变法自强”进行着反复地尝试和探索而且在各个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心得和设想只不过并未形成具体的文字而已。而冯华的这篇《变法自强疏》虽然在儒学义理、纲常名教方面论述有所欠缺但绝大多数的改革措施却都说到了他心里并且还使他心中那些尚不甚清晰的地方一下子豁然而通此时此刻他还真有些不吐不快的感觉。不过毕竟冯华的变法设想已经囊括了经济改革的各个方面自己就是写出来也不过是补冯华所论之不足这种有抄袭他人观点之嫌的事情他张香涛又岂屑于为之。
见张之洞手捻须然,在书房中徘徊犹豫了很久都未对此建议做出答复已经入其幕府近十年且深深了解他想法的辜鸿铭脸色一整说道:“香帅先不说您的观点本就与冯华基本相同就是从为《变法自强疏》拾遗补缺的角度来说再写一篇也未为不可。只要您在篇中说明此变法方策乃是以冯华所论为基础所进行的补遗之作即可谅不会有人说三道四。”
辜鸿铭不愧是张之洞最亲近的幕僚他短短的几句话就彻底打消了张之洞惟恐名声受污的种种顾忌。喟然一叹张之洞说道:“好吧!只要能对国势有所裨益我就如你们所议今晚即开始草拟这篇回折!”
随着人们对《变法自强疏》的争论愈争愈烈越来越多的各部官员和实际掌握各省军政大权的地方督抚们也开始纷纷上奏提出自己的变革主张。如署两江总督张之洞、陕甘总督陶模、户部侍郎胡燏棻、袁世凯、陈炽乃至吏部尚书徐桐和张百熙、準良、信格等等。不惟一直倡行洋务的就是一些以往恪守祖宗成法之人也认为再不有所变化亡国之祸就在眼前。一时间变法自强的呼声在朝廷内外、举国上下愈演愈烈变法维新的春潮由于冯华的介入大有席卷全国的燎原之势。
在上书请求变法的朝廷官员中虽然有人对冯华的某些主张持反对意见,但更多的人还是认为冯华的观点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可以试一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署两江总督张之洞他在回奏中除了列明自己对变法自强的意见还以冯华的《变法自强疏》为基础重新写了一篇变法方策——《强学篇》。
张之洞不但是洋务派的领袖更是一个精通儒学义理、以维护名教为己任的儒学大师。他的才学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纲常伦理的了解根本就不是冯华这个来自现代的大学生所能比拟的因此《强学篇》刚一问世立刻就凭借其精彩的文字、严谨的结构以及更符合当时人们思维习惯的论点在朝野上下引起了更大的轰动。张之洞提出的“官倡民办”、“设立自开口岸”等说法显然要比冯华“民办工业化”、“建立经济特区”的怪异名称更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很快舆论的注意力就纷纷从冯华转移向了张之洞。
不再成为人们议论瞩目的焦点冯华禁不住大大松了一口气。有些自嘲地笑了笑他颇为感叹地想道:“盗版还是不如正版受欢迎啊!只是名字怎么会是《强学篇》呢?看来历史生地变化和偏离是越来越大了。不过这个《强学篇》由于综合借鉴了自己的许多观点到是比《劝学篇》完善了许多而且凭着张之洞的影响力那些变革主张应该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吧!”
一切都像冯华所预料的那样张之洞的《强学篇》果真如《劝学篇》一样获得了绝大部分人的交口称赞也使得很多原本有争议的变革设想赢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就连人们争论最多的“在旅顺、大连建立经济特区”的设想也由于慈禧的一句“祖宗之制应因时制宜因时变而制宜适也。”以及获得了张之洞、刘坤一、李鸿章和王文韶等几个最具实力地方大员的一致支持而顺利得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