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作真的值得吗?”当位于印度东部的加尔各答沐浴在清晨第一缕阳光之中时在印度—孟加拉战区的指挥中心内却丝毫感觉不到任何的温暖和光明。<a href="http://www.QuAnBen-XIaoShuo.com/book5/0/1/" target="_blank">全本穿越小说</a>经过了一夜的浴血苦战印度东部军区长期以来积累的海、空军力量在针对中国海军“江苏”号航母战斗群的蜂拥围攻之中伤亡惨重。此刻指挥中心内应该没有任何人会对昨夜那样糟糕的战绩表示满意。
参战的印度空军的18o余架各型战斗机之中有过9o架印度空军的新锐战机在激战之中被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战机和中国海军护航舰艇的防空火力击落另有过1o架左右的印度空军战机在返航途中因为迷航或机械故障而坠毁在孟加拉湾的近海和印度内6。这一夜可以说是印度空军自撤出马六甲海峡地区之后最为惨重的战败。印度空军在印-东战争爆以来一直努力建设的二线后备力量几乎全部消耗殆尽。
与印度空军的损失相比印度海军的伤亡更为沉重。参加围攻中国海军“江苏”号航母战斗群的印度海军2艘核动力攻击型潜艇、8艘常规动力潜艇之中有6艘在激战之中被中国海军的护航舰艇击沉1艘遭重创、2艘遭轻创、1艘失去联络可以说是无一完旅。而与这些钢铁兵器的损失相比更令人惋惜的是那些与自己的军舰共命运的训练有素的印度海军潜艇兵。这些印度海军穷十年心血培养起来的精锐战士是难以用金钱和资源来弥补的。
“我们的战士们经过了一夜的苦战最终击溃了中国海军最为强大的航母战斗群。现在我可以荣幸的向大家宣布在印度海、空军的努力之下孟加拉都达卡的大门已经向我们的战车和士兵一望无前的敞开了。”如果说此刻在印度—孟加拉战区的指挥中心之内还有一个人能够对这样的惨败抱以乐观态度的话那么这个人只可能是印度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印度6军上将—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此刻一夜未眠的他笔挺的站立在指挥中心的大厅里以最为激昂的语调向自己的同僚们敲响了向孟加拉都达卡进军的号角虽然他的眼神之中充满了血丝头也显得极其凌乱。但这一切并不影响他此刻信心十足的战争意志。
“昨夜在孟加拉湾之上的激战实际上争夺的是孟加拉都达卡的控制权。”在远离战场的中国都北京由于加尔各答的时间迟于北京时间两个半小时所以当太阳刚刚从孟加拉湾之上升起之时在北京的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部的电子兵棋推演中心的餐厅内胡维风中将已经与他的参演团队一起享用过丰盛的早餐。对于印度海、空军力量的孤注一掷实际上早已在胡维风和蓝军推演指挥方高级将领的计算之中。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回到兵棋推演中心的蓝军指挥中心内胡维风再度以《孙子兵法》作为蓝方—印度军队昨夜行动的总结。虽然从目前来看印度与孟加拉两国之间的兵力的确存在着悬殊的差距但是以山地步兵为主的印度6军要想在1~2周之内穿越水网密布的孟加拉东、西、北部的国土一举攻陷孟加拉都达卡却并不容易。
虽然印度6军在1971年曾有过2周天内席卷整个孟加拉的辉煌战绩—印度政府以大批难民流入为理由于1971年11月21日宣布将派兵进入东巴基斯坦但实际的印度军队正式动全面进攻是在12月3日至12月15日印度6军的地面部队主力已经从东、北、西三面进抵达卡市郊2o公里。使达卡瘦军在孤立无援欲战不能欲退不得的绝境下不得不于12月16日宣布实行全线停火向印军投降。印度6军仅在13天内便完成了在孟加拉地区军事行动的全面胜利。
不过这一一再被印度军队传为不朽神话的丰功伟绩实际却有着种种的内因外果并非只是一战之功。先当时的东巴基斯坦内部不稳自蒙巴顿的印巴分治法案实施以后随着巴基斯坦的建立印度教和穆斯林两个教派之间的矛盾渐渐退居次要地位这个国家东西两翼之间的裂痕却开始出现并日益加深。从孟加拉语的政治地位问题到东孟加拉议会选举巴基斯坦各种固有的矛盾激化了。政治形势动荡不定中央和东西巴基斯坦两者内阁之间接连不断生危机。
从1968年11月初开始巴基斯坦的政治局势急剧恶化。此后几个月整个东巴几乎完全为人民运动所吞没。参加斗争的不仅有工人、学生、知识分子、律师、职员更有来自农村的贫苦农民。愤怒的群众不断袭击警察局、政府机关和官吏的住宅抗缴捐税公开审判、惩办不法官吏。政府失去对农村形势的控制全省陷于瘫痪状态。虽然巴基斯坦政府曾尝试以和平谈判和给予孟加拉高度自治的形式维护国家稳定。但是形势却急转直下会谈破裂。军队被迫采取行动逮捕了众多孟加拉反对党的主要领导人。
但东巴基斯坦各阶层人民立即以普遍的起义作出回答。当晚驻扎在吉大港、迪纳吉普尔、婆罗门巴里亚、库米拉、米门辛格、杰京尔、库尔纳、库什提亚、博格拉、拉吉沙希等地的东孟加拉团、东巴基斯坦步枪队和警察部队同时难。26日层任驻吉大港地区的第八东孟加拉团领导入之一的齐亚.拉赫曼少校(现任女总理卡莉达.齐亚的丈夫)率领一部分军队占领吉大港电台宣布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而独立成立孟加拉国临时政府。从此东巴基斯坦的人民运动遂演变为争取独立的武装斗争。
从1971年3月底至12月东巴基斯坦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争取独立的战争。各阶层人民先是学生、工人、农民和下级职员纷纷拿起武器组织“民族解放军”进行武装抵抗。原东孟加拉团、东巴步枪队和警察人员构成了解放军的骨干。到11月东孟加拉有组织的武装力量约达1o万人。他们实际上控制了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以外的广大地区。所以当印度6军**之时多数的孟加拉民众并没有进行殊死的抵挡相反视其为盟军和解放者。
不过这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局面在今天的印—孟战争中已经一去不复返实际上与印度政府自诩为孟加拉独立的“助产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独立之后孟加拉国政府和军队便从未再视印度为自己的救星和天然的盟友。1971年12月16日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之后流亡在加尔各答的孟加拉国人民联盟政府随即迁回达卡之后新政府所要作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要求印度军队退出原东巴基斯坦的所有领土。在新成立的孟加拉国政府眼中印度更象是一个趁火打劫的强盗。所以在此后的宣传之中孟加拉国政府更是对自己领导的“民族解放军”浴血奋战大书特书而对印度在独立战争所起的作用则极力的回避。
而当今天印—孟两国终于走上了兵戎相见的不归路之后强大的印度军队刚一踏入孟加拉的领土便遭到了孟加拉人民的群起抵抗。整个孟加拉全国上下同仇敌忾不仅各大城市积极的展开战争动员广大青壮年踊跃加入新组建的民兵部队和动员师社会各界是出钱出力一时之间都达卡等地都沉浸在一片慷慨赴国难的气势之中。边境地区的孟加拉农民更是自组织起了抵抗运动他们拒绝向印度军队提供任何补给和帮助暗中破坏公路、桥梁虽然到目前为止战争还只是局限于在边境地区组织的游击战还没有全面的展开。但是可以预见在全国上下一片仇视的目光之中印度6军的推进将举步为艰。
其次在1971年的战争之中印度军队兵员齐整拥有武器和战术之上绝对的优势。不仅在地面上有上千辆坦克和装甲战车组成的铁骑洪流空中更是以借助军用直升机实施机动的第57山地步兵师和擅长空降的印度6军第5o伞兵旅为长臂借助着掌握着制空权的优势不时越过巴基斯坦军队重兵集结的要塞在各地实施机降、伞降夺取交通要点和桥梁。虽然东巴基斯坦地区的巴军虽然拥有13个旅的庞大兵力但是12个旅部署在前沿地区以旅为单位构成了坚固的阵地。但是在印度6军强大的装甲突击集群和不时出现在纵深出现的印度空降兵的联合打击下巴基斯坦军队在孟加拉一线的防御阵地结合部和间隙地带一再被印度6军突破最终土崩瓦解。
不过在这场战争之中印度6军的战术较之三十多年前却不仅没有提高相反却变得日益呆板当然这并不是印度三军武器装备上的退化或者是指挥无能而是实在是“巧夫难为无米之炊”在刚刚结束的中印战争中印度6军不仅损失了几乎所有长于远程奔袭的伞兵部队更有两个装备最为精锐的快反应师—第57山地步兵师和第4机械化步兵师被优势的中国6军围歼于海外战场这给此刻印度6军对孟加拉全面战争的调兵布阵上带来了短期内难以弥补的影响。不仅敌后的大规模空降难以实现就是平原地形上优势装甲部队的迂回穿插都无力实现。在战场之上印度6军更多的时候不得不依靠山地步兵的一线平推来艰难前进。
而最为关键的一点则是印度军队此刻正处于糟糕的多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之下。虽然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之中印度军队同样是两线作战。但是在这种看似不利的局面之下印度军队不仅在东线地区狂飚突进更在西线上以攻为守。在集中绝对优势的空军和海军支援下6军部队从多个方向同时对孟加拉地区实施全面合围向心突击。更在与巴基斯坦接壤的西线全面遏制住了巴基斯坦6军的猛烈进攻在局部地区甚至还集中优势兵力实施了有效的反击。北线夺取了包括巴基斯坦萨克加尔和锡亚尔科特等边境城市在内的1ooo平方公里的土地形成了围困巴基斯坦西北重镇拉合尔、进逼伊斯兰堡的有利局面。南线更是一举攻占巴基斯坦信德省26oo平方千米的土地距离巴基斯坦重要的港口城市—卡拉齐近在咫尺。即便是双方长期对峙的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军队也对巴基斯坦方面的前沿阵地起了猛烈攻击虽然伤亡很大但仍一举抢夺了巴方5o多个哨所。如果不是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以1971年战争的形势来看印度同时“摆平”东巴、西巴并非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但是这一切的基础却是建立在一个重要的前提之上那就是中国当时的虚弱和无能为力。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文革”十年浩劫的顶峰时期虽然巴基斯坦军队总参谋长、海空军司令甚至总统叶海亚的特使都连续来到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但是面对全国一片混乱的局面之中与印度相接壤的西藏同内地一样极不稳定连西藏军区司令员被造反派揪斗中国的确对巴基斯坦的困难有心无力对巴基斯坦的援助只有在政治、外交上给以支持除了谴责和声讨印度对巴基斯坦的侵略行径之外只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一些包括战斗机在内的常规武器。
但是今天的局面却完全相反乔京德尔所要面对的不仅是西线不断磨刀霍霍的巴基斯坦还要承受中**队来自北线西藏军区、东线的印缅边境、南线的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强大压力。此外还有印度南部地区以孟买和果阿为中心形成的分裂势力。这一系列的外部和内部的挑战已经令乔京德尔和新德里几乎至于四面楚歌的围困之中各方面的行动都是多方制肘。虽然表面上在对孟加拉形成三面合围之势但实际上乔京德尔所真正寄于希望的还是可以一锤定音战胜。
“虽然孟加拉国与印度有着辽阔的6路边境线但是这些地区在战前便已经被经过了孟加拉国6军的长期经营。依托城镇建设的筑垒地带对于印度6军的**无疑将形成最有效的迟滞。要知道在2oo3年强大的美军在面对已经不堪一击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在无险可守的沙漠地形之上也打了近1个半月的时间。所以印度6军如果按照常规的打法想要在2~3周之内结束战争几乎是痴人说梦。”站在乔京德尔的立场之上胡维风便不能了解到对方昨夜如此不遗余力的猛扑中国海军“江苏”号航母战斗群的真实目的。
“既然从6路边境难以下手那么唯一的突破口就在……。”此刻坐在胡维风中将对面的负责在本次模拟兵棋推演之中指挥印度海军的中国人民国防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张新少将望着巨大的战区地图预言而止的说道。“不错就是这里!”胡维风的目光同时落到了孟加拉南部总长度711公里的海岸线之上。
“消灭或者驱逐在孟加拉湾内游弋的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之后印度海军基本便可以无视孟加拉海军的威胁在这漫长的海岸线之上随意的寻找登6点从孟加拉6军空虚的侧翼下手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直捣达卡。”胡维风中将微笑着说道。在他看来这无疑是一招妙棋如果乔京德尔的确与他“英雄所见略同”的话那么在达卡孑然一人的任令羽将难以抵抗印度6军的这一“掏心战术”。
“如果这是采取这一战术的话印度6军可以从东部加尔各答的第3集团军中抽调出一直作为战区预备队的第3机械化步兵师之一部在印度海军东部舰队残余战舰的掩护之下利用战时征集的大量渔船和货轮逆恒河而上直扑达卡。”负责模拟指挥印度6军第3集团军的中国人民国防军沈阳军区第39集团军军长艾寅少将此刻不由得兴奋的打案叫绝。
但是很快他便好象想起了什么兴奋的脸上突然乌云密布黯然的沉默了起来。“相信大家此刻都意识到了这个看似完美的计划有一个最大的漏洞那就是补给的问题。借助着印度海军的掩护突破孟加拉海军的拦截进入孟加拉近海甚至逆流而上都没有问题。但印度6军所要夺取的毕竟是一个国家的都。如果只是小股部队在达卡附近登6根本无法完成即定的战略目标。要迅包围、攻占、控制象达卡这样规模的城市至少需要一个师级规模的机械化军团。兵力对于印度人似乎不成问题。但是如何保证这样一支大军的后勤补给便成为了第二个难以逾越的难题。”看着艾寅和张新两位少将脸上的难色。胡维风微笑的道出了答案。
孤军深入、顿兵坚城、后勤不畅这一系列可能出现的问题随时都可能毁灭这一支由海路直扑达卡的机械化军团。“所以我们还要依靠达卡城内的第五纵队。”胡维风此刻的双眼注视向地图上那一个圆形的光点在地图上它只是一个小小符号但是在现实之中它却代表着数以千万人类聚集的历史名城在这样人口密集的城市之中“用间”显然并不困难。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虽然《孙子兵法—用间第十三》在开头部分所阐述的只是军事间谍在情报工作之上的巨大作用但是在现代化战争之中一支出色的间谍队伍所能承当的当然远远不止在于情报的刺探和收集。
“我们要孟加拉人自己为我们打开通往达卡的大门!”在印度—孟加拉战区的指挥中心内刚刚从新德里赶来的印度国防情报局所属特别安全局局长—马利克少将自信的向乔京德尔保证道。而与此同时在濒临孟加拉湾的北侧、印度东部的最大港口—加尔各答内数十艘破旧的印度渔船正缓缓的驶离港口这些渔船之上所装载的已经不是出海的渔民而是此刻正在驶向恒河入海口的印度6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所需要的油料和弹药。
一夜鏖战之后的黎明总是会让身处疆场之上的战士感慨万千随着东方欲白海天之间淡淡的氤氲雾气逐渐的地散去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在波涛之上依旧陡立的水面舰艇瞬间被披上了宛如金色的铠甲般的光泽海面之上也泛起一片灿烂的光芒。
“想不到印度海军之中竟然还有如此老辣的潜艇指挥官。”不过此刻在孟加拉湾之上对于刚刚从“上海”号核动力航母之上乘坐中国海军航空兵的舰载直升机起飞飞翔在海面之上的中国人民国防军海军大校—徐杰显然再也没有闲情雅志去欣赏这美丽的自然风光。昨夜的中印两国海、空军之间的激烈较量表面上虽然中国海军颇占上风。但是在最后关头“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突然遇袭却为这场海空大战画上一个糟糕的句点。
接到“江苏”号核动力航母被敌方鱼雷命中的消息是2oo8年3月19日凌晨的4点45分。当时“上海”号航母的舰桥之上大家的注意力依旧集中在印度空军的战斗机群一波又一波的强大攻势之上但是在前线的“江苏”号核动力航母战斗群中的多艘战舰却相继向“上海”号出紧急的通讯信号:其拱卫的“江苏”号航母遭遇了来自水下的致命一击。
接到这一消息徐杰大校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作为“江苏”号航母曾经的舰长。徐杰对于“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可以说有着父亲对儿子般的深厚感情。虽然在下达“上海”号进行离位维修的命令之前徐杰大校曾对“江苏”号能否独自承受印度海、空军巨大的压力有过担心。但是最终出于对“江苏”号航母自身性能和所属各级官兵的信任。徐杰大校仍决定冒险一试。但是此刻事实已经证明他的选择并不正确。甚至可能已经毁灭了自己曾经最为深爱的军舰。
根据从第一线临时接任战斗群指挥任务的俄制“光荣”级导弹巡洋舰“宁夏”号上传来的消息当时“江苏”号都刚刚回收完2架实行拦截作战的歼—1oh型舰载战斗机。在战机着舰过程中整个战斗群行驶在顺风的东南方向上。当所有战机完成着舰之后舰队正开始转向以便重新回到航线上继续向孟加拉国航行并再度放飞下一个攻击批次的战斗机群。但就在“江苏”号开始这一转向时突然在“江苏”号航母近侧的数艘o52B型“广州”级反潜导弹驱逐舰和o54型“温州”级导弹护卫舰的舰艏方向闪现出了反潜火箭深弹短促齐射的火光随后接连有两声巨大的爆炸声从“江苏”号航母的后侧数公里处传来。
由于“宁夏”号导弹巡洋舰当时位于“江苏”号航母的距离过11公里担任着外侧的防空任务。虽然在黎明前的后夜之中无论是利用望远镜还是其他观测设备此刻都无法确切的知道“江苏”号航母具体生了什么一片混乱之中也没有任何无线电报及其他信号来说明所生这一切的情况下但是所有人仍能按常识判断出“江苏”航母此刻很可能遭遇到了印度海军潜艇的尾流鱼雷的攻击。
作为一支曾经一直以克制或击沉敌方航母战斗群为战略目标的海军中国海军的大多数舰艇指挥官都清楚的知道对于数万吨的航空母舰来说尾流自导鱼雷是最为可怕的对手。一般的攻击鱼雷是通过声纳接收舰船的回波来完成自动跟踪、攻击目标的。这样的攻击往往可以用水声对抗来摆脱而尾流自导鱼雷却是根据舰船航行时尾部推进器搅动的水流来紧紧的锁定目标。
当潜艇现敌水面舰艇之后先由指挥仪根据目标运动的各种参数计算出预定尾流捕捉点确定尾流探测器的开启时机而后以大攻击夹角射尾流自导鱼雷。当鱼雷到达预定尾流捕捉点之前约1.5~2千米处鱼雷上的尾流探测装置开始工作。只要鱼雷能穿过舰船尾流尾流探测器便会测出尾流的存在此时舰船航行的尾迹已被鱼雷盯住。
尾流自导属非声自导不受水文条件的影响可在贴近水面高航行对于攻击水面舰艇有较强的威力。同时由于尾流难以伪造产生干扰尾流自导鱼雷比较困难。因此尾流自导鱼雷抗干扰能力强。尾流自导鱼雷航高、噪声大、隐蔽性差。但由于鱼雷是从舰船尾部进行跟踪处于声纳盲区之内并且尾流消失需要时间因此水面舰船对尾流自导鱼雷实施对抗和规避很难奏效。
当然这个世界之上没有永远无坚不催的攻击之矛除了利用反鱼雷火箭式深水炸弹对来袭的65型尾流鱼雷实施硬性杀伤之外。从一直以来苦于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身上学习到了另一套行之有效的防鱼雷战术。美国海军为了防御尾流鱼雷采用了在舰艇后面拖带防雷拖舱的方案。
这种担任着李代桃僵认为的拖舱其内放置着用高强度纤维制成的多顶拖网其强度足以捕捉重型的尾流鱼雷当然为了摧毁鱼雷这一危险的爆炸物在拖网上之上往往还加装用于引爆鱼雷战斗部的炸药。除了一触即的强力炸药之外拖舱的尾鳍之上还装有换能器可按主动或被动方式探测鱼雷。舱内有各种传感器可通过操纵舵控制拖舱的深度和位置来阻挡鱼雷。虽然经过了美国海军的多项拖曳遥测和各种试验之后美国海军宣称这一新型的明完全有能力抵御俄制65型尾流鱼雷。
但是在中国海军的研制类似产品的过程之中中**工却意外的现美国同行对这种新型反尾流鱼雷拖舱的种种宣传充斥着夸大其词。问题并不出现在拖舱的本身之上而在于以俄制65型鱼雷为代表的尾流自导鱼雷所使用的蛇行攻击模式。
65型尾流自导鱼雷往往根据事先设定的程序穿过尾流后会自动向目标航行的方向转弯并以3o°的夹角再次穿出尾流自动转弯反复围绕尾流作蛇形运动直至与目标形成攻击交点将舰船击中。如果鱼雷在围绕尾流作蛇形运动时从舰船前方通过而没有命中目标它将继续进行环形搜索在原地来回穿梭直至重新捕捉到尾流为止。如果鱼雷始终没有测出尾流而从目标前方通过它走完了预定的行程之后将掉头朝原航向返回直到现尾流再作蛇形运动向舰船起攻击。这样的大范围的蛇行攻击模式往往可以轻易的绕过由航母释放和拖带的小型防雷拖舱。
虽然存在着种种的问题不过在此刻这个危机时刻也能聊胜于无。“江苏”号航母一边不断提高航以躲避着宛如剧毒无比的海蛇一般不断逼近的威胁一边释放出2个中国海军自行研制的“玄龟”小型拖带防雷拖舱期望用这些小型的吊舱引开那致命的攻击。但是在激烈的实战之中“玄龟”小型拖带防雷拖舱系统显然还无法应对俄制65型重型鱼雷的威胁。高蛇行的尾流鱼雷丝毫没有受到防雷拖舱的影响继续向“江苏”号航母的尾部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