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无法在此刻争得你们所有人的同意但是我想我们的牺牲最终终将铭记在中国人民海军的展史之上也许作为这艘导弹护卫舰的舰长我作出了我军旅生涯中作为错误的一个决定。因为这个决定将可能会最终断送我的战舰—临海号。”以上这段文字最终被公著于世时竟是在2o年之后。2o28年数名来自中国的潜水爱好者自的来到了已经远离战火和硝烟的孟加拉湾在布满了参战各国海军战舰残骸的海底寻找着那些以血写就的历史中那激动人心的只言片语。
他们潜水勘探的起点便是于2oo8年3月19日凌晨沉没的中国海军o54型“马鞍山”级导弹护卫舰—“临海”号。作为中国人民海军用于替代老式的“江卫”级的多用途型导弹护卫舰o54型“马鞍山”级被中国海军寄于了厚望。中国海军希望这种新型的护卫舰可以伴随中国海军的核动力航母在远洋部署并拥有强大的防空和反潜作战能力。在“江苏”号航母战斗群中有2艘来自中国海军东海舰队的o54型“马鞍山”级导弹护卫舰担任“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内侧警戒。而其中的一艘正是舷号为527的“临海”号。
在印度海军“绑架”的俄罗斯海军“阿库拉”级核动力攻击型潜艇—k-152“海豹”号潜入“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内侧反潜圈之前“临海”号在当天的作战之中一直都表现的相当勇敢。在舰长谢志坚中校的指挥下“临海”号不仅连续射了4枚“长缨-1”型远程反潜导弹在9o公里之外击沉了2艘印度海军的常规潜艇更利用舰载的红旗-7型防空导弹系统击落了印度空军对“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射的多枚am—39“飞鱼”型反舰导弹。
但就在一切都显得无比顺利的时候突然从“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后方出现的4枚俄制65型重型鱼雷却打破了“临海”号上原有的平静。作为中国海军的多用途型导弹护卫舰o54型“马鞍山”级导弹护卫舰突出的是对空和反舰能力。在反潜武器配备上o54型“马鞍山”级导弹护卫舰“临海”号实际上也相当的不俗。不仅配备了2具3管324毫米鱼-7反潜鱼雷射管用于近程反潜远程的反潜攻击则完全可以依靠“长缨-1”型远程反潜导弹来实现。但是此刻这些先进的武器系统在此刻对于“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噩梦却束手无策。
“对付尾流自导鱼雷的唯一有效的办法只能是……。”1987年当一位美国将军被问及航母如何对付这种尾流鱼雷时提出在己方航母后面拖带一条护卫舰以引爆鱼雷的方案。此刻在o54型“马鞍山”级导弹护卫舰“临海”号之上舰长谢志坚中校的脑海里闪过了一个空前疯狂但却又无比理性的想法。“全转舵靠上去跟在‘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后面!”谢志坚中校以他人生中最为高亢的声音向着舰桥上所有的同僚们庄严的宣布道。
当清楚的听到自己舰长所布的命令所有人的脸上所呈现的并不是错愕或者是惶恐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从容和慷慨。“那是中国人自己的航母他将代表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中国海军可以损失一艘护卫舰但是绝不能让我们的航母如此轻易的被你们击沉。”采用组合柴油动机-柴油动机(codad)配置的o54型“马鞍山”级导弹护卫舰“临海”号全开进以27节的高航插入了“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后方。以自己同样脆弱的舰尾挡在两枚全袭来的俄制65型尾流鱼雷的面前。
“我们并非全无办法。”“临海”号在谢志坚中校的指挥下突然全转入倒车状态与大型的航母不同轻型的护卫舰可以灵巧的利用前进和倒车使战舰尾迹生紊乱。但是这种一度很实用的办法此刻却无法有效的骗过身后的猎手。随着两条高翻动着的白色浪迹逐渐逼近“临海”号的浩劫最终降临了。第一枚65型尾流鱼雷正面击中了战舰。这枚鱼雷准确地追踪到了“临海”号的螺旋桨随着一声刺耳的巨响“临海”号灵巧的螺旋桨和舵瞬间被炸的支离破碎战舰尾部被猛烈的气浪托出水面汹涌的海水不住的灌入战舰可怕的伤口之中。
战舰尾部的薄薄的船舷甲板被炸得稀烂直升机甲板在烈炎和浓烟之中变形扭曲在战舰不时传来的强烈颤动中两台法国制造的semTpie1stick柴油动机和两台中国自行生产的陕西柴油动机出了最后几声干吼终于无助的停了下来。
“还有一枚来吧!来吧!”舍身堵枪眼的“临海”号的舰长谢志坚中校此刻无比期待的等待着紧接而来的第二波攻击。但是一切却陷入了可怕的平静之中。“临海”号挡住了印度海军的第一击但是另一枚65型尾流鱼雷却绕过了已经失去了动力的“临海”号继续追逐着“江苏”号核动力航母而去。在短暂的数分钟之中同样的劫难在“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尾部再度爆了出来与击中“临海”号的那一声剧烈的爆炸相比“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尾部传来的爆炸声显得的沉闷很多。巨大的战舰在海面上剧烈的颤抖着停顿了下来。在了两三分钟之后巨舰上闪亮的灯光突然开始黯淡了下来。受到重创以及因汽油管道破裂引了内部的大火航母甲板上的烟已越来越浓瘫痪的舰体已经出现了自由漂游的迹象证明战舰可能已经失去了动力。
当徐杰大校所乘作的舰载直升机越过重重的云雾“江苏”号核动力航母那熟悉的轮廓再度映显在徐杰大校的眼前在这一刹那已经无数次经历过战场上的得失成败和生离死别的这位中国人民海军的百战名将第一次激动的流下了眼泪。在徐杰大校漫长的军旅生涯之中据他所说这是为数不多的三次落泪之一。“度尽劫波兄弟在!”看到宛如一条受了伤的巨鲸一般漂浮在海面之上的“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徐杰大校感叹的念道。
早在“江苏”号核动力航母铺设第一块龙骨的开工仪式之上当时仍只是一位海军上尉的徐杰大校便在上海的江南造船厂的长兴岛基地见到了这艘尚在襁褓之中的艨艟巨舰。龙骨是传统船只船底中心线上的脊梁是整船框架的基础。从技术上讲采用模块化技术建造的现代航母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龙骨。但是按照传统的惯例中国海军仍然为了一艘开创中国海军未来的新希望举行了隆重的龙骨铺设仪式。
被誉为“中国第一厂”—江南造船厂就走过14o年的春秋了。江南厂的展历程几乎浓缩了中国民族工业的沉浮轨迹。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江南造船集团已展为造船界的知名品牌而江南厂也在国际上打响了中国造船工业的品牌。据说这座船厂最古老的文物是一件纸张黄其上的小楷字依然清晰的记录着一代洋务巨匠李鸿章的夙愿—“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在这个曾被称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摇篮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车床自行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推进的军舰“惠吉”号和第一艘铁甲军舰“金瓯”号研制出中国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磅无烟火药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铁……。但是中**事工业的奋起直追却无法改变清皇朝的腐朽没落的命运更无法改变中国近代备受屈辱的历史。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到了11月上海沦陷江南造船所为日本6军侵占改名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利用中国产业工人数代人的积累日军占领时期利用江南造船所共建造各类船舶1oo多艘特别在战争后期还疯狂建造了3oo多艘用于特工攻击型的“神风艇”并进行了大量的船艇修理。由此江南造船厂陷入了苦难的深渊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让始终未能恢复以往的生气。连年战乱的践踏尤其是1949年5月国民党军队撤退前的大破坏使江南厂满目疮痍破败不堪。
所有的3座船坞闸门上半部及抽水间、内燃机厂、第二电厂等被炸毁;1~8号仓库全部焚毁;机器厂、外钳厂、车床厂、电气厂等大部分被破坏。所幸的是船厂的职工在**地下党的组织动下开展了“反疏散、反搬运、反破坏”的护厂斗争减轻了国民党军队破坏工厂所造成的损失取得斗争胜利保住了工厂的骨干和基础。
1949年5月陈毅元帅签署上海市军管会第一号命令正式宣布接管江南造船所从此古来的江南造船厂又重新回到中国人民的手中开始了辉煌的新生。自强不息的江南人冲破重重困难以自身的实力与自信持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历史: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护卫舰、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自行研制的国产万吨巨轮“东风”号、我国第一代航天测量船“远望1”、“远望2”号和艘大型远洋调查船“向阳红1o”号。
而随着2o1o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江南造船(集团)公司不得不离开自己百年的居巢—开始第二次的腾飞—搬迁到吴淞口外的长兴岛之上。长兴岛隶属于上海宝山区它三面临江一面临海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全岛面积76.32平方公里被誉为绿色的翡翠镶嵌在万里长江的入海口上。这里水深坡陡、视野开阔是造船厂的理想所在。
在2oo4年7月***同志为江南造船厂所题的“江南长兴”四个大字之下占用岸线长达3.75公里腹地深度达1.5公里的4个大型船坞、9个舾装码头、2个材料码头包括船台和大型厂房在内的中船长兴造船基地的一期工程近5ooo名建设者的辛勤劳动之下顺利的完工。这里不仅将形成45o万吨以上的年造船能力。更将成为中国的“纽波特纽斯船厂”—中国唯一、世界第二位的大型核动力航母制造厂。
由无锡船研中心、7o1、7o8等所联合设计的“江苏”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图纸最终被顺利的通过。当时更为庞大的“直辖市”级核动力航空母舰还在设计和酝酿之中。所以“江苏”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实际上综合了当时中国最新的造船技术、成熟的核动力装置、增强的防护措施和完善的飞行甲板。
从龙骨至飞行甲板间有一双层舰底和八层甲板由纵横舱壁分隔成2o个水密舱形成22oo个隔间的整体式箱型结构具有高度的抗沉性。为了减少横摇、纵摇与偏航在舰体外装2对主动式减摇鳍、一对稳定舵并在舰体内一组快调整的压载系统形成一个计算机控制的稳定系统大大提高了航行的稳定性使操纵舰载机的作战功能显著增加。
“所有在场的中国海军军官都可以在这上面留上自己的名字。”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船台之上当中国海军总司令、中船集团公司总经理、江南造船(集团)董事长一一在属于一个个重达数百吨的金属构件的小块钢板上用粉笔写下自已的姓名之后中国海军司令员—赵胜中将微笑着向身后站立着的身着深蓝色海军制服年轻的中国海军军官们说道。
“在美国只有航母的命名人—也就是美国的总统有机会用粉笔在龙骨之上写下自已的姓名字母然后由焊工用焊枪将它焊刻下来。但是我们**人相信历史的车轮是由人民推动的。”赵胜中将看着一块块钢板之上写下的一个又一个铁划银勾、遒劲有力的名字他们之中有多少人的名字可以将这些名字将与那些辉煌胜利的战役一起留在中国海军的历史之上此刻赵胜中将或许无从得知。但是这位已经亲眼目睹了中国海军近代迅崛起的赵胜中将却相信这些年轻的名字终将与这些钢板一起构成中国海军的海上长城。
写满了中国海军年轻军官的金属构件最终将成为“江苏”号核动力航母舰部分航空燃油补给中心的一部分并与那些写满了这艘战舰的设计师、船工名字的数百块类似构件共同组成这艘中型航母的主体结构。中文名字无法象英文字母那样简单的焊刻在钢板之上但是船工们还是用电焊笔将这些名字一笔一划的记录了下来。这些名字将永远的与这艘巨舰一起在属于中国的海洋之上扬帆远航。
“江苏”号航母经过强化的防护性能与抗爆能力使战舰的在凌晨的那次突然袭击之中有效的保护了战舰的主体结构。“江苏”号航母的舰体为由22oo个隔间形成整体箱型结构水下部分采用多层或双层结构因此有非常好的抗水下爆炸能力。舰上电子与电气设备具有承受核爆炸电磁脉冲的能力通信功能、舰载机弹射或回收舰载机基本不受影响。
该舰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抗核爆炸能力。结构上加强和布设装甲防护等。除机库和动力装置外全舰形成一个堡垒式结构舱内保持正压并具有三防能力。结构能承受北约组织规定的核爆炸压力场标准。而且考虑了防导弹、鱼雷和水雷的攻击。舰体水下部分采用双层或多层结构增强船底板强度从而具有抗水下爆炸的能力。
而航母靠近外侧及底部均有水密仓。航母的水密仓如蜂格状相互并不连通而且每个单体密封仓均可承受一定压力所以既使有几个水密仓被击破了水也不会灌进去。而且由于其水密仓内有一定压力的气体其气体可以灭火而且其密封仓内壁上的东西在密封仓破裂后跟海水反应会生成跟泡沫似的填充物阻止海水进来。
不过即便如此9oo公斤的俄制65型尾流重型鱼雷战斗部的威力却也同样不容小觑。鱼雷击中了航母右侧的螺旋桨。剧烈的爆炸瞬间撕开了航母尾部的水密仓巨大的冲击波和火焰直冲破航母尾部的作业舱大火在航母内部肆意的燃烧着。虽然已经事先实行了疏散和抗攻击的准备。但是如此巨大的破坏性却远远出了大多数“江苏”号航母水手的预期夹杂着火焰和船体碎片的冲击波横扫着所遭遇的一切大火通过油路和电线在一个又一个的隔舱内燃烧了起来。
“绝对不能让大火蔓延到机库、弹药舱和动力舱去!”在飞行甲板的右舷的舰桥之上“江苏”号航母的舰长李永义海军上校果断的向第一线的损管组下达了绝不能后退的死命令。从部署在战舰4o个损管站出击的损管组以最快的度向航母尾部的火场前进对于这些来自中国海军最勇敢、最默默无闻的战士来说火焰就是命令警报就是召唤。
机库是航母的重要部位它位于主甲板上“江苏”号航母的机库长138.5米、宽29.4米、高6.1米。在机库甲板和飞行甲板之间有一层吊舱甲板(也被称为:高炮甲板)。这里多为办公室。医院布置在机库前。医院升降机和弹药升降机共用。在机库的周围设有飞机维修工作间和备件库。一旦大火蔓延到这里“江苏”号将陷入空前的灾难之中。
机舱和弹药舱是重点防护区四周均布设装甲形成一个装甲箱。弹药舱在全舰上是最危险区域为防止引起链锁式爆炸反应这些弹药舱需前后分散布置。相邻舱之间用装甲隔壁隔开。在一般情况下备用弹均放在水线以下的弹药舱中防止受攻击时引起爆炸。在当天到处蔓延的大火之中布设有装甲的机舱和弹药舱也同样难以幸免。损管队员用自己的血肉之趣捍卫着这些必守之地
防火是提高航母生命力的一个重要要素。这一点对于装有大量航空燃料和弹药的航空母舰来说不管是平时还是战时均匀特别重要。在飞行甲板和机库等大多数区域都设有遥控消防操作系统、高喷射量的泡沫炮和充有乳化剂的喷淋系统。另外在飞机升降机、弹药升降机和垂直通道处也都采取了必要的消防措施。所以当大火蔓延到这些要害地带时损管组可以利用这些喷淋系统来对抗这些毁灭之火。
但是当战线继续向前延伸损管组必须冒着烈焰向毁损的中心前进。当一队队被呛人的浓烟和令人眩晕的高温驱赶着的水手们互相搀扶着向后撤去时损管队的队员们却穿过刺鼻的黄褐色浓烟扑向了军舰受损的地方他们中有相当多人最终都不再回来。但是他们的牺牲却被证明是完全值得。在几乎蔓延了半艘航母的大火之中。
最终大火在蔓延了半个小时之后逐渐被平息此刻战舰已经失去了几乎所有的动力。虽然“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反应堆和主汽轮机和一侧的螺旋桨仍保持完好但是战舰的水线附近出现了那恐怖的伤口和倒灌进战舰之内的数千吨的海水。加上战舰尾部推进系统的毁灭性破坏却足以令这艘曾经驰骋大洋的巨舰寸步难行。
“如果不是‘临海’号在最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的话‘江苏’号的灾难可能将远不止于此。”在两艘“光荣”级导弹巡洋舰的拖带之下“江苏”号核动力航母艰难的以4节左右的度在海面上航行着。当徐杰大校所乘作的舰载直升机降落在“江苏”号核动力航母之上神情委顿的“江苏”号航母的舰长李永义海军上校无奈的向自己的上司和“江苏”号航母的前任舰长汇报着战舰的损毁情况。
“是啊!如果没有‘临海’号那一切将更为糟糕!”望着“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尾舷方向那波涛汹涌的孟加拉湾徐杰大校无奈的长叹道。此刻他和中国海军已经永远的失去了o54型“马鞍山”级导弹护卫舰“临海”号。在被鱼雷击中之后“临海”号薄薄的尾舷甲板被炸得稀烂燃烧起的熊熊大火将漆成银白色的上层建筑烧得一塌糊涂。情况正在不断的恶化已经到了不得不弃舰的程度。满载着伤员的救生艇和气筏不断从两舷放下但军舰上还有损管人员在竭尽全力地灭火。
“舰队必须撤离这片危险的海域!但我们不能留下‘临海’号。”在考虑舰队的下一步行动时徐杰大校也曾怀着强烈的冲动希望能不惜一切力量挽救“临海”号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之下作为一个舰队的指挥官徐杰大校却不得不正视“江苏”号航母战斗群所面临的困难局面。随着“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受创中国海军航空兵已经几乎失去在孟加拉湾上空的作战能力—毕竟“上海”号核动力航母目前仍处于离位维修的状态之下。单纯依靠水面舰艇的防空火力将难以抵抗印度空军下一个攻击波次的打击。所以舰队必须迅的撤退退至孟加拉湾东部—安达曼群岛的中国岸基航空兵的保护之下。而在此刻舰队很可能将难以对已经失去动力、仍燃烧着熊熊大火的“临海”号提供更多的帮助。
中国海军的数艘护航舰艇在“临海”号附近的海面上展开了相当长时间的反潜搜索寻找着那该死的水下刺客。同时几架舰载直升机冒着被敌方战机击落的危险飞临“临海”号的上空协助灭火。在此刻寻找敌方的核动力潜艇显然比盲目的救助友舰更为重要。在世界各国的海战史上不乏在救助友舰时被敌方潜艇再次击沉的事件。
印度空军显然意识到了受伤的“临海”号已经成为了中国海军“江苏”号航母战斗群中最为脆弱的一环一波又一波的攻势围绕着遭遇重创的“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和“临海”号导弹护卫舰展开。虽然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用密集的防空导弹有力的回击了印度空军的袭扰。但是显然这并非长久之计。
“我并没有尽到了一个舰长的职责所以我将用我的生命来向‘临海’号作出最后的补偿。”当大火最终无法控制之时“临海”号导弹护卫舰的舰长谢志坚中校将所有水兵都送下战舰之后自己选择了独自留在了“临海”号的舰桥之上与自己的爱舰共同沉没。无独有偶的是“江苏”号核动力航母舰长李永义海军上校在战舰顺利的撤出战场之后选择在了自己的舱室内用配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江苏”号航母尾部作业舱被大火焚毁的墙壁之上人们惊奇的现在主体结构的钢片之上用焊枪描画着一个个曾经年轻的名字其中就有李永义海军上校。
“我们虽然此刻离开但不代表和我们不会回来!”拿着溅满了李永义海军上校鲜血的绝笔信徐杰大校望着西方加尔各答的方面坚定的说道。东方初升的朝阳中初尝败绩的共和国水兵们唱起了悠扬的中国海军之歌和着伤员的呻吟所有的人都不禁落泪。“红旗飘舞随风扬我们的歌声多么嘹亮。人民海军向前进保卫祖国海洋信心强。爱护军舰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卫和平保卫国防。我们有**英明领导谁敢来侵犯就叫他灭亡!”(全本小说网 <a href="http://www.QuAnBen-XIaoShuo.com" target="_blank">www.QuAnBen-XIaoShuo.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