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3月,在英国海军部的高级作战室里,丘吉尔和他的助手们正在研究作战方案。敌人的胜利,就是我们的失败。在德国步步紧逼,节节胜利的时候,英国的处境就越发的不妙了。
上任不久的海军大臣丘吉尔发现,英国还没有为战争做好准备。海军不仅装备陈旧,而且数量不足,战舰绝大部分还是他在任期间建造的——那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不过,丘吉尔这个人是个典型的英国佬,生性坚韧不拔,却又很现实,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什么手段都使的出来。这些困难还不会让丘吉尔泄气,他做了很多工作,来改善海军处境,又组织了商船护航。
但是,丘吉尔现在关注的可不是这些。中德贸易路线不但吸引了众多商人的注意,也把丘吉尔吸引过来。
这条中国-伊朗-土耳其-德国路线,就象一根针一样扎在丘吉尔的心上。通过这条路线,德国就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中国是世界第一的农业国,世界第二的工业国。丘吉尔清楚,一个无虑补给的德国有多可怕,如果欧战德国的补给充足,那就胜负难测了。
一言以蔽之,这条运输线对德国,就如同大西洋航线对英国一样重要,是决定胜负的生命线。丘吉尔说什么,也要掐断它。
意见提出了很多,也有不少都在执行中,却还没有能够根本解决的办法。
意大利弊在与希腊交战,英国趁机浑水摸鱼,已经用潜艇在地中海击沉了不少往来的商船。中国虽然明知道是英国所为,却也抓不到证据,只好白白吃亏。中国想要在地中海组织护航舰队,可不容易。在这里,中国既没有港口,也没有盟友愿意为之提供军事基地,最终也就不了了之。
但是,中国商船觉得不安全,便改走黑海,从东欧运往德国了。而且,庞大的利益驱使,使得投入其中的各国商船数量有增无减。在名义上,这些物资都是运往中立国家的,英国不可能都将之击沉,引起公愤就麻烦了。
从陆地上封锁,希腊与意大利交战中,也愿意亲近英国。但在德国近在咫尺的威胁下,希腊不会冒着触怒德国的危险,断绝物资运输的,最多也就是限制少部分敏感物资的运输。贝尔格莱德的态度倒是很强硬,然不走南斯拉夫还可以走罗马尼亚,可以走意大利。
再说,德国已经把边界扩张到巴尔干半岛,没有一个人认为巴尔干半岛国家可以抵挡德军的进攻。也就是说,即使英国成功的在这里中断了运输,德国恢复它也不会很难。
于是,在麦金托什上校的建议下,众人把目光挪到了西亚地区。土耳其和伊朗两国都是中德路线的必由之路,只要有一国倾向英国,就能终止中德间的贸易。
然而,考虑再三之后,丘吉尔发现,这个主意也不是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