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倒槽!’
唐绍仪站在回龙院前的门廊里,心里忽然冒出了这么句话,转眼他不由笑了,‘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挨得上吗?’
唐绍仪身穿一身汉服,花白的头发挽了个发髻,用青玉簪子简单一扎,长袍迎风,大袖飘飘,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样子。人人看了都得称赞一声,“洒脱飘逸,风采不减当年!”
不过,唐绍仪今天穿的衣服不是很合适。十月初南方的天气,还会热儿上一阵。连续几日的高温,气象台预报说,今天天气晴,气温依然如故。唐绍仪就有意穿的凉爽点儿,就选择了襌衣。襌衣,即无衬里的单层衣,是夏天穿的汉服。
谁知道,这十月的天空,也象孩子的脸,大风卷起树叶、沙砾等细小的杂物,抛向半空,顷刻间,一层阴云笼罩住整个天空,不大工夫,竟漓漓拉拉地下起了小雨。秋天的天气就是如此,有太阳就热,下雨就冷。
一阵风带着淋漓的细雨,扑面而来,唐绍仪忍不住抖了起来,暗暗诅咒了气象台的工作人员几句,他盘算是不是回屋里等一会儿,这要是感冒,就讨厌了。
唐绍仪刚打定主意,就见远处驰来一辆浅黄色的“长安”,他深吸了口气,竭力令自己显的精神些儿。
果然,穿着一身和服的日本大使铃木下了车。铃木一下车,就见唐绍仪在门口迎接,连忙赶了几步,先是一个九十度鞠躬,才连声说道:“唐君太客气了,这怎么敢当,怎么敢当……”
唐绍仪浅浅地回了一礼,心说,‘不是今天,自不会这么给你面子’,嘴里却大声说,“中日互为友好邻邦,一衣带水,亲善千年,这也是应该的,铃木君不必客气。”
铃木也知,这是中方有意表示亲善,虽满心的不情愿,也还是客气了一番。外交就是这样,争执的再厉害,只要有共同的利益在,就还是要把分歧隐藏在桌面底下。
汉服在中国已经成为正式的礼服,被广泛使用。中国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民众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人手里有了闲钱,追求就从物资上,转向了精神,社交活动也多了起来。男子的冠礼和女子的笄礼,都成为其成年,进入社交界的重要仪式。
学校每年都会为之举行一次集体的成年仪式,普通人家也会在其生日的当天,遍邀亲朋邻里为之举行个人的成年仪式。汉服就成为必备的礼服了。每个人成年时,都会做一套,在成年礼和重要仪式上穿着。
这些都是中国人富强以后,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的外在表现,不足为奇。倒是有些奴性深者群起反对,以旗袍、长衫、大辫子和西装为美,鲁迅专门写了《孔乙己》等文章来讽刺此类人。
随着中国的强大和中日关系的密切,日本人也越来越多的把和服当作了正式礼服——只在中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