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近代史-第130章[全]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0章[全](1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42年春节过后,民主党42年一期代表大会就正式召开了。此次会议,主要是为了应对明年的大选,制订候选人,统一竞选纲领什么的。为了平息两年来扩军演习等一系列行为在国内引起的反弹,统一党内思想,我不得不在会议上,做了题为《世界大战和我们的应对措施》的演讲。

我在讲演中指出,从本质看,欧洲的战事,是德国与英法之间争夺领导权的纷争,没有正义与邪恶的区别。德国与英国如今的战争,是在争夺殖民地,都是“令人厌恶的殖民主义”的延续。中国对此争夺,既不感兴趣,也无意参与其中。

“我个人是赞同罗斯福总统提出的“四大自由”,支持以“民族自决、机会均等、公海自由通航”为主要精神的《大西洋宪章》。但基于现实考虑,我无意使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政策产生误解。

而且,我以为“四大自由”说法并不完善。我也东施效颦,提出一个“三种自由”,以为参考。

一,是生存的自由。生存的自由是所有自由的基础,包括基本生存必需营养供应、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在当今世界上,我们都知道,许许多多的民族都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处境,中国人民现在站起来了。但是,请不要忘记历史,那就意味着对历史的背叛。在这里,我不想指责谁。不过,考虑到英国人在过去,在现在,在非洲,在亚洲,在中国的所作所为,丘吉尔首相的发言实在令人费解。

二,是发展的自由,包括教育、机会均等和合理的社会制度。

三,是安全的自由,包括裁军和共同限制战争。

后两点与“四大自由”,没有本质的差别,我就不再多说了。

总而言之,欧洲战争也好,太平洋战争也罢,都与中国无关。中国会在这些大战之中,保持中立立场。

然而,这并不是说,中国就毋须扩军备战了。在一个混乱的,危机四伏的世界中,和平是需要有足够的实力保障的。况且,中国不希望战争,却不惧怕战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北方的那个国家,始终是中国的威胁。中国在过去十几年中,有一半以上的军队,部署在北方防线上。

在该国的国情咨文中,也始终以中国为头号敌国。

在可以预期的未来,也看不到这一形势有扭转的希望。

……

削弱一个不友善的国家,是符合中国的利益的,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如果有需要,有可能,有机会,我不介意,以短暂的战争来换取长久的和平。

……

此外,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必会随之一变,中国会在其中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也是我们今天所不能不考虑的。”

这是一次半公开的演讲,参与者众多,保密是不可能的。我已经在党内高层之间初步达成共识,这是一次有意识的党内动员,以避免在接下来的大选中,步调混乱。也就是说,不要再发表反战言论,即使不宣扬战争,也不要把话说死。

至于消息的泄露,我也有所准备了。不说美英苏心知肚明,中国参战,不是什么新闻。早在军事演习之前,面对苏联大使言辞激烈的抗议,中国直接驱逐了他,召回了中国驻苏大使,断绝了中苏关系,就已经表明了态度。

知道了中国参战,却不知道,中国何时参战,也没有太多用处。苏联采取的措施,也就是修筑阿塞拜疆防线、伏尔加河防线和古比雪夫防线等。老实说,苏联正在修建上述防线,并在当地驻扎了大约九十~一百一十个师。

当然,这些师多以新编为主,数量也参差不齐,只有二十几个师是原来的老部队,战斗力尚可。自去年“勒石”演习后,苏联反映有些过敏。演习部队是没有撤军,那中国在哈萨克的驻军也就四十几个师,一百多万兵力而已。也不至于要修建那么些防线吧!

不顾怎么说,苏联红军在与德军激战中。如果时刻还要注意防守中国,其战斗力必然会打一个折扣。中国可以耐心等待,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对其发动进攻。

消息泄漏以后,反响强烈。很多评论认为,这是一篇“**裸的战争宣言”。有人还称我为“好战的老头子”。这样的声音不多,我在国内的声誉向来很好,敢这么说的年轻人,通常会挨家长打的。

不过,中苏关系素来不怎么样,除了少数因信仰的反对派,对此反对的不多。更多的反对者,是不愿意参与战争。然,这个声音与军方、军火集团、大中华主义者、扩张主义者等等的声音比起来,就小多了。

何况,中国人口众多,几年前由于北方土地分配完了,而宣告终止的《宅地法》,还被许多人所怀念。在有人有意的提出这个问题以后,反对者就更少了。

说到底,共和国成立以来,一向采取对外扩张政策,又培养尚武精神。我主持的几次对外战争,都以不大的代价,轻易取胜了。民众光看见占便宜,没见着吃亏,扩张主义者自然很多。

加上中国的民族政策较为公平,又有接纳犹太人的例子在前,支持者可以高举着正义的大旗,以解放者的姿态出现,也说的过去。

国内议论纷纷,也就如此了。有煽动反战的,就有鼓动战争的,后者在人力物力上,远远朝过前者,又有组织,反战者不会掀起大波澜。

日本在42年初,陆续攻克了新几内亚、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彻底解决了美英在东太平洋有组织的武装力量,并把势力延伸到印度洋。澳大利亚和印度成为前线。

随后,日军对澳大利亚展开攻势。这种进攻不是有组织的,而是试探性进攻。对于接下来,是进攻澳大利亚,还是进攻印度,日本内部还存在争议。

从日本的根本目标来看,进攻澳大利亚是早晚的事。

日本的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众多,一直希望占领一个合适的地方大批移民。这个地方不是那么好选择的,一要资源丰富条件好,二要地广人稀。

日本原本想就近处理,选择了中国东北,没想到风云突变,只好忍痛放弃了。现在,日本是占领了不少地方,物产也很丰富,但没有一个地方符合地广人稀的。东南亚资源丰富,气候温暖,人口数量向来就多。少量移民还可以,大量移民想都别想。

所以,澳大利亚就是日本最好的选择,差不多也是唯一的选择了。

然而,对印度和澳大利亚进攻的顺序,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日军现在在海空军上占据绝对优势,夜长梦多,以美国的工业基础,很快就会赶上来。主张进攻澳大利亚者表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但反对者的意见,也很有道理。澳大利亚已经有所准备,登陆战不是那么好打的,需要长期的准备工作。准备就绪,澳大利亚至少也会武装百万部队,战争势必长期化。在此过程中,美国是不会坐视不理的。胜负难测,不如打印度有把握。

进攻印度,可以从缅甸出兵,印度又有人反对英国统治,策略妥善的话,很容易得到当地人的配合的。

而且,印度士兵大多数,是在近期内武装起来的农民,缺乏训练。

责话自然无法说服另一派,印度兵是缺乏训练,澳大利亚兵不也如此。印度兵力现在就过百万了,那是一百多万人,就算一百只万羊,也不是轻易取胜的。再说,澳大利亚的武装只会越来越强大,现在不进攻,将来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