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回去。”李诚赶到了。
一班豪客侠少大感压抑,包括刚才还嚷嚷着无颜再活的卓恫在内的都一个个溜了出去,谁敢忤逆锦衣卫呢?
白彦山和一身穿粗布衣衫、貌似文静的青年走在最后,听那青年对他道:“这家伙的速度惊世骇俗,虽未见其真正出手,亦可想象出他的武技绝非你我所能望其背也!”
白彦山点头道:“如他向我下狠手,其势危矣,想想就后怕!但不知孙兄弟的几位师伯、师叔有无这般功力呢?”
孙姓青年不答,只道:“他们皆是世外之高人,自不会与凡夫俗子争长短,但若他日后沦入魔道,他们自不会坐视不理。”他本是随口所说,却没想到却为师门的惨淡引下伏笔。
沈任这时也赶了回来,见面就问原吉:“没有伤人吧?”
李诚接口道:“一群纨绔子弟,怎值得原老弟随手拍打。”
原吉一笑,道:“其实他们也不全都是纨绔子弟,最后走的那两人还是有点功力的,‘秋月禅师’白玉峰的后人就逼得我险些忍不住伤人。”
沈任起了兴趣,道:“噢,你们都是洛阳同乡,对白家的情况知道多少呢?”
原吉稍思后,道:“少时听长辈们说,白玉峰曾在洛阳城同福寺里授拳,后在好友李叟和觉远和尚的邀请下去少林寺传艺,现在少林寺的五拳、十八手皆是他所传。被少林僧众尊称为‘秋月禅师’,死后葬在塔林。但他两子不喜武技,在洛阳城经商,倒也安份守己。这个叫白彦山的应是其孙子辈,倒也有些功力。”
沈任点头道:“不错,其实白玉峰与李叟、觉远上人才是少林武学的真正奠基之人。”
李诚在旁不解地问道:“不是说天下武功出少林,他们有七十二种绝技吗?”
沈任不接话题,转而问李诚道:“既是明天交易,你们这边准备好了没有?”
李诚答道:“早已备齐了,只等他们来了。”
原吉却沉吟着道:“最好能把钱都换成银锭,三万两之多怕有十几箱,够他们拿的。”
“好办法。”李诚击掌叫好。
原吉又道:“最好将那帮子人也叫上闹一闹,只有使他们分心,我们才有机会。另外,以我考虑他们绝不会把小宝儿带到王家,以免不好脱身,还得李大哥使人暗自在城外布置,不然就怕人财两空。”
李诚拱手致礼道:“原老弟所言皆是我等未考虑到的,大恩不言谢,容当后报。”言罢匆匆而去。
原吉忘刚才的关于少林寺的话题,问道:“你刚才挤眉弄眼的,是什么意思?”
沈任道解释:“有些话不能让他听,因为他毕竟是公门中人。”
原吉难得地脸一红,暗怨自己做事还嫩点!
沈任道:“是该让你知道传承的事了,你不是一直想知道‘神刀’一词的由来吗?”
他沉吟了会,遂叙述起来:先从少林寺说起,唐初少林寺得到唐王的敕封,允许成立护寺僧兵而名闻天下。至女主大周大业年间已占地颇广,俨然成了天下诸佛寺之首。而且少林寺为求自保不断地广收门徒,提倡武事,每隔一段时间便邀请武林人氏进寺讲武表演,暗地里使人抄录汇编,对外伪称是达摩所创七十二绝技,为武林同道讥笑。
但他们却反而沾沾自喜,并使人广播“天下武功出少林”这句狗屁话。安史之乱时少林寺欲有所为,便制‘神刀’令牌欲号令天下武林。却不想被一个叫沈陵的搅了局,偌大寺中竟无一人在人家面前递出叁招的,沈陵又凭一把单刀破了他们最后的依仗“罗汉大阵”,迫使他们不得不献出‘神刀’来。
原吉至此方知“神刀”一说源于少林,却是为他人作了嫁衣!不由问道:“自沈陵后至你算多少代了?”
沈任答道:“我是十六代传人,而第四和第十四代并非沈姓。”
原吉好奇,催着饮茶的沈任说个究竟。
盏茶过后,沈任始叙道:“家祖厌武喜文,故我曾祖把它传给了河北英雄陈显,十年后我父沈复技艺有成,又接回了‘神刀’至于第四代之事年已久远,我也不太清楚了。”
原吉点头,稍思后道:“令尊也是个不简单的人,如无过人绝技,陈显也不会归还‘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