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浪子-第六十五回大将之才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五回大将之才(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接受征北大将军的调遣。

圣旨既下,不忘问方孝孺道:“方爱卿可有什么话说?”

方大学士稍思后道:“五十万大军非同小可,皇上须挑选辅助曹国公的大材,方能使其不出偏差,马到成功。”

建文帝点头,稍思后道:“这个朕早已想过,诚意伯次子刘璟素有大材,深得朕皇祖的赏识,可让他随军谋划。”

言此又瞅向礼部尚书高巍,召他近前,道:“你之前上书要出使北平,劝燕王改过自新,朕就遂了你的心意。”

年近七旬,以孝闻天下的高巍跪谢,道:“请陛下放心,老臣此去要在燕王面前披肝沥胆,陈以大义,晓以祸福,说服他罢兵来朝觐见我皇。”

建文帝落泪,亲下御座双手扶起这个长者,喉中哽咽不能言语。

这时又有人出班奏道:“驸马都尉梅殷文韬武略举世公认,何不让其担当大任?”

建文帝见是大理寺丞刘端在直言,脸色就不那么自然了。

他岂有不知梅殷何人,皇祖父钦定的托孤重臣,留给他的顶天之柱。但除燕王外,最让他不放心的亦是梅驸马了,不言历史上那些外戚权臣让他警惕,就是身边宠臣也没一个说他好的,针对

他的传言太多矣!

建文帝正不知如何说辞时,还是黄子澄最了解皇帝心思,忙道:“梅驸马弓马纯熟,仍可继续让其在淮安训练数十万新兵,以备不测。”

建文帝即准奏道:“黄爱卿言之有理,训练新兵亦是重任,就让梅驸马继续为国分忧吧。”

刘端在心里长叹一声,遂不再言。

万事俱备,八月三十上午李景隆在京城誓师北伐。大明皇帝亲乘龙辇出宫送行,当朝文武重臣皆来捧场,引来满城百姓夹道观看。

辰时一到,一身戎装的曹国公跟在皇帝身后登上帅台,先经一通繁琐的祭祀天地丶祖宗仪式。

司礼太监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社稷不宁,燕逆谋叛,上违祖制,下害黎民,扰乱朝政,人神共讨,天地不容。敕命左军都督曹国公李景隆为北征伐燕大将寺,总领征燕事宜,奉天

行讨,以诛叛逆,钦此。”

李大将军复叩首谢恩领旨。

皇帝从龙椅上起身,亲手递给他大将军印符,又赐通天犀带和象征军事最高威仪的斧钺仪仗,又当场亲笔写下:体尔祖弥忠孝不忘。八个大字以示激励。

最后亲执其手嘱咐道:“全仗爱卿鼎力,勿负眹之重托。”

李景隆激动地落泪,道:“臣当竭力,不负君命。”

言罢两人相携走下将台,向江边走去。江边早已摆开酒宴长席,为将士们饯行。。。。。。。

李景隆辞别相送的众人后登上大船,放眼看那浩瀚奔涌的扬子江及巍巍雄峙的钟山群峰,直觉志得意满。皇帝给他的待遇在本朝实所未有,连徐家兄弟的父亲,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中山靖王徐

达都不曾让洪武帝为他如此!

念此不禁踌躇满志,心胸澎湃,仿佛一切皆在他李大将军掌控之中,只要他大军一到,朱棣就会束手待毙!

遂催大军一路北上。到下船换马时,沿途官军不断地前来报到,当九月十一到达山东德州时兵力已达五十余万,加之原真定之兵十几万人归他调遣,他实际已统辖总兵力达到六十余万。

欲建不世之功的李大将军信心满满地兵发河间府,准备直扑北平,一举消灭全部叛军。为配合官军主力,江阴侯吴高丶都督杨文丶耿献等率辽东兵马越山海关进逼永平。

消息传到北平,全城哗然。

燕王升帐点将,见诸将皆有忧色,不禁笑道:“昔汉高祖宽宏大度,知人善任,使英雄为用,不过能将十万人。李九江膏粱竖子,寡谋而骄,色厉内荏,忌刻而自用。未尝习兵见阵,辄予五十

万众,是自坑也,亦诚可笑。”

见众人脸色稍缓,燕王又分析道:“兵法有五败之说,李九江皆蹈之:为将政令不修,纪律不整,上下异心,生死离志,谓之一;

北地早寒,南兵棉衣不足,披冒霜雪,手足皲,甚至坠指,人无赢粮,马无宿草,此其二也;

不量险易,深入趋利,则为三;

贪而不治,智信不足,气盈而愎,仁勇俱无,威令不行,三军易挠,是其四;

部曲喧哗,金鼓无节,好谀喜佞,专任小人,谓之五也。”

众将无不信服,可见燕王深入研究过此次北伐大军的细节问题。都道朝廷撤换一个身经百战的宿将,而用一个不会用兵,寡谋骄横的绣花枕头为大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北平都是一件

好事。

燕王遂与他们商议应对之策,在众将各抒己见后,他先把来自京城的消息以及探马侦得的军讯说了一遍。

后道:“倘若全力固守北平,无异于坐以待毙,李景隆那厮必会让大军围城,坚壁清野断我粮道,与我打持久消耗战。与其这样等着他们南北夹攻,就不如使部分勇士守城,我大军游动在外

寻机击其一面,挫其锐气。”

众将茫然,均在心中暗自怯怕,燕王想干什么?难道要放弃北平?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