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浪子-第一百一十四回临边一决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四回临边一决(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匿小人,荒迷酒色。。。。。。

岂期幼冲心志蛊惑,牢不可固,必欲加害殿下而后已。殿下应以仁义之师。。。。。。

臣闻之,圣人动惟厥时不违天命,使汤武持其时而不为,则桀纣之暴益甚,而苍生之祸曷已,是终违乎天命也。

汤武岂忍斯民之涂炭而不解是哉!臣等伏望殿下遵太祖之心,倡汤武之义,履登帝极之奠,慰悦万方之望,则社稷幸运,天下幸甚。臣等不胜惓倦之至。

燕王看后即明白他们的心意,想他们之所以甘愿跟着他出生入死效力卖命,除自己善于笼络人心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看自己有想当皇帝的野心,并认为他是“龙种”早晚要当“

皇帝”跟着他打天下。

将来成功了都能成开国功臣萌及子孙后世,哪管谁是谁非!

然而朱棣决不像他们那样目光短浅,胸怀狭隘,他看得更远,他绝不愿意偏安一隅,当个管辖区区数府州县的小皇帝,他朱棣要做就坐一个堂堂正正的大明王朝皇帝。

在这个时候宣布在北平称帝岂不是自乱阵脚,为人诟病而失民心吗!

于是他对他们道:“我之所以举兵,是为了诛奸恶,清君侧,以保大明社稷,岂有他想!吾行周公之事,以辅孺子,此吾之志也。尔等自今勿复再言。”

其实在心里他对属下的忠心还是非常嘉许的,因而下令奖赏他们,让张信等欣喜不已,都道殿下乃真正的有道之君,他们跟对明主了,暗自下决心跟定燕王不离不弃,士为知己者死吗!

这段时间燕王又陆续收到不少来自京城的情报,都言朝廷为倾全力阻截燕军,而使京城防务变得空虚,且沿途守备亦大多空设,便再召道衍过来商议。

道衍对他道:“四方人心多观望,惟视金陵成败为向背耳。若复攻城略地,广土众民,必待四方宽服而后待议根本之计,则稽延岁月,师老时复,非所谓批亢捣虚之失也。盖其所急在京师,

而不在四方。”

燕王豁然开朗,慨然地道:“频年用兵,何时已乎?要当临边一决,不复往顾矣!”

而促使他下此决心的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攻打彰德时,守将赵清拒降的一句话:“殿下至京城日,但以二指帖召臣,臣不敢不至,今未敢也。”

这使燕王看到了官军中大多数的将领效忠的是大明的帝位皇权,并不计较坐在帝位上的人是谁。自己若能占领京师,以朝廷的名义号令天下,则各地的守将就会不战而降,全国亦会传檄而定

江山还是朱家的大明江山,皇帝还是朱家的人,对绝大部分官吏和百姓来说没什么区别两样。

有鉴于此,朱棣觉得再也不能与官军进行一城一地的争夺,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尽快攻占京城。于是在他反复的推敲下,一个全新的战略方针决策完全形成。

关于南进的路线,燕王在多次推演后決定不再走德州济南一线,而是取道河北、山东和河南几省交界的中间空隙地带,避开大城池和军事要冲,以减少阻截和干扰。

正在他积极准备之时,建文三年十一月下旬,蒙古鞑靼部部落可汗遣使来晋见燕王,表示愿意归顺。

这让燕王大是振奋,如此不仅不再忧虑边患,而且还可令他们在边境制造事端,牵制官军,让杨文等不敢再集中兵力跃马关内,可谓一举多得矣。

回说云天与铁冠道人斗嘴取乐,他乐,人家可不愿意了,狠狠盯他几眼正欲训斥他不敬老者罪,云天却转身回屋躺**去了。

张中呆了呆,正当百灵和画眉以为他要大发雷霆之时,老道却仰天大笑道:“有趣,这小子真有趣,莫非就是卦上的那人?”

说完不仅不离去,反而推开卧室之门,搬张凳子坐在云天的床前,道:“很久没遇到过有趣的人了,你得给我好好聊聊。”

云天冷笑道:“我不给快进棺材的人多说什么费话,破不起的。”

“那个呸。”张中不仅没恼怒,反而得意地笑了。

复道:“老道命硬得很,即将达元神出窍之境,再活上他个几百年根本不成问题。反倒是你小子命相劫难重重,有随时挂掉之险。”

言此嘿嘿一笑后又道:“我老人家最是慈悲心肠,若你能好言相求求道爷,说不定我大发善心而救你一次。”

“呸”云天索性坐了起来。

又对脸大骂道:“老不死的骚胡假道人,你当我真不知道你的底细吗?调戏人家良家妇女而被彭和尚追杀那么多年,还敢到处招摇撞骗?”

张中脸色大变,即起身历声道:“你到底是从哪钻出来的野小子?敢如此污蔑老道,真想求死吗?”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