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浪子-第一百五十九回意外大胜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九回意外大胜(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燕王叫人把他绑来,问道:“你淝河战败后,马也不停蹄的就再次向我叫阵,为什么呢?”

平安一心求死,冷笑道:“我认为自己刺殿下如拉朽耳。”

燕王不仅没动怒,反而赞道:“高皇养的好壮士!”

前文交代过,平安是明太祖的义子。燕王深知他的勇力以及带兵才能,不忍杀之,让人把他送到北平去。后来平安感谢燕王的不杀之恩,终于归顺,此乃后话。

另外燕王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对朝廷方面的一般官员和武装,只要不是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的死党,他都尽量宽宏大度,以免树敌太多,亦为“日后”做准备。

当日,燕王又索性把那一百五十多个文官都放回京师,杀之无益,就让他们代为宣传燕王的仁义,胜似燕军自我说百遍矣!

不得不提的是与燕王相比,朝廷捉住的“叛军”将领都是用酷刑,挖眼削鼻、开膛破肚、无所不用其极,很少有活着的。

燕军稍作休整,于五月初移师泗州。路上接到北平的急报:朝廷调辽东杨文部往山东西南欲与那里的官兵汇合,来切断燕军的后路。

燕王随即把它扔掉,笑道:“杨文本就是无能之辈,何足挂齿。”

而事情果然如他所料,杨文刚到天津塘沽,就被燕将宗贵伏击而全军覆没,包括他本人都做了俘虏,一兵一卒也没到达山东。

就这样,江淮一带除盛庸部外,已没多少精锐的机动兵力可用于拦截燕军南下了。至于铁铉等只想固守,而不敢追击燕军。

泗州位于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地凤阳的东北方向,是朱氏皇朝的祖陵所在地,明太祖的祖父从沛县迁居至此,死后就葬在泗州城北郊。

朱元璋登基后,在此修建了陵庙,设了祠祭署,派专人管理祭祀活动,并设二百九十二户人家供奉香火资费,庙中供奉着朱元璋的三代先辈。

当然,现在这陵里面只是朱家先辈的衣冠,其尸骨已迁葬“凤阳陵”了。

镇守泗州的将领名叫周景初,主动率领官员开城投降,燕王勉励一番后,仍令他继续守城。

朱棣肯定不会忘记这一争取民心的机会,在祖陵衣冠冢祭拜一番后,让士兵搬来酒食、钞票、布匹等慰问当地的百姓。

而当地的百姓大都认为天下本是朱家的天下,燕王又是太祖嫡子,自然欢声雷动,有的甚至在心里呼“万岁”了。

燕军抵达淮河,屯驻北岸,时时准备渡河南下,让盛庸寝食难安。于上次的“济南”战役不同,燕军当时是骄兵必败,这回恐怕是“哀兵必胜”呀,因为他们是境地不容许失败。

盛庸此时有马步兵十万左右,还掌握着千艘战船,又有淮海的天然屏障,但他还是不咋放心。用手中的大将军灵印急招驻守在凤阳的都督同知孙岳、知府徐安所率领的十万大军。

而孙岳和徐安一心报国,早有准备,甚至拆掉了当地大部分寺庙的木材制造战船列阵淮西。

另外还有淮安的驸马都尉梅殷的四十万新兵,虽然大都是临时招募的乡勇新军,但梅殷号令严明,战斗力也不可小觑。只可惜盛庸不敢轻易让这个名倾天下的梅驸马加入这场战局,什么原因

就不啰嗦了!

其实他们都错了,梅殷是真心实意的想为国效力,就那前几天的一事来说吧:燕王攻破灵璧后曾想从淮安南下,派人送信给“妹夫”,以去“孝陵”进香的名义试探一下他的态度。

梅殷猜出了燕王的心思,义正言辞的回绝道:“皇考有训,禁止进香,违者不孝。”

燕王不死心,又写信威胁道:“今日兴兵以除君侧,矢命有日,非人力所能阻挡。”

梅殷看后冷笑,即命人割下送信人的耳鼻,对其道:“暂留尔嘴,回去对殿下晓明君臣大义。”

燕王听使者哭诉后勃然大怒,却也无可奈何,形势不允许他招惹如此“大敌”。

燕王少时在宫中“大本堂”读书练武时就曾感叹:文不如刘璟,武不及梅殷。非到万不得已,他不会给梅殷“立功”的机会,从而让他掌握兵权,那会更不利!于是便息了取道淮安的念头,

专心对付盛庸这个老对手。

大战在即,每个人的神经都绷紧起来。五月初,有官军哨探来报道:“燕军一连几日都在搜集船只、编造竹筏,即将渡河了。”盛庸吃了一惊,忙亲自去岸边查看情况。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