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浪子-第一百七十四回壬午之难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四回壬午之难(1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说永乐帝登极称帝,当然要诏告天下了,群臣都一起推荐方孝孺草拟诏书,于是便请他上殿。

不料方孝孺穿一身孝衣上来伏地大哭建文帝,永乐帝既尴尬又不禁有点感动,劝道:“先生毋自苦,请起来回话。”

方孝孺即质问:“你口口声声说要效法周公辅成王,如今成王安在?”

永乐帝反问道:“先生不知他已投火自尽了吗?”

“何不立他的长子?”方孝孺再问。

永乐帝皱眉,道:“国赖长君不利幼冲。”

“何不立他的兄弟?”方孝孺步步紧逼。

永乐帝的脸色变了,即斥责道:“帝王家事,岂是你能议论?”

言此,平复一下心情,道:“令师‘宋濂’是我最敬重的一代大儒,而道衍先生也要我留你一命,只要你起草诏书,往事一概既往不咎。”

命人取来纸笔,递给方孝孺。

不想,被方孝孺狠摔在地上,边哭边骂。

永乐帝又好气又好笑,威胁道:“尔想一死以全所谓的名节,独不顾九族乎?”

方孝孺愤而回道:“即便你诛我九族又有何妨。”

言罢即趴在地上,拿起纸笔大书四字“燕贼篡位”。

永乐帝气得脸色发青,立即叫人用刀割裂他的嘴巴至两耳处,下令将其家人、宗族、亲属等九族,外加其门生弟子等好几百人尽数押往刑场斩首。

刑场上的方孝孺见亲友一个个即将被杀头,不禁泪下,他的弟弟方孝友即作诗安慰道:“阿兄何必泪涟涟,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犹自到家山。”

方孝孺则高吟“绝命词”:“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酋。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这一对兄弟可谓有气节矣,正是“难兄难弟”一词的由来。

笔者写道此处不禁慨叹永乐帝实在残暴亦!华夏自古最重的刑罚不过诛九族,但他竟然加了方孝孺的门生一族,可谓空前绝后。

但反过来说迂腐之极的方孝孺自己求死也就算了,何苦非拉着自己的宗族、亲友、门生陪葬?他常常标榜自己是圣人弟子,把忠君爱国作为座右铭,却为什么不顾至亲的死活,于心何忍?

可见“孔孟”之学亦能使人丧失心智、泯灭人性。可赞乎?可悲乎?可为后来者戒乎?

接下来黄子澄被人押解到京城,永乐帝亲自在大殿上审问这个“始作俑者”。

黄子澄自知难免一死,仍直呼“殿下”而不称“陛下”,并讥嘲道:“殿下‘不道’的行为,不可为训,恐子孙有效尤者。。。”

永乐帝没心情听他啰嗦,就让他将自己的罪行写下来。黄子澄即写道:本为先帝臣,不职谏削藩权不早,以成此凶残,后嗣慎不足法。永乐帝大怒,立即命人将他碎尸于市,诛其九族。

惟其子侥幸逃脱,改姓田,从此隐姓埋名地远离京城。

齐泰更没能幸免,他本是奉密诏去徽州募兵的,当京师陷落,到处都是捉拿他的告示,他慌了。便用黑墨把坐骑白马抹成黑色,但因匆匆赶路而马累得出汗,被人认了出来,逮到京城。

前文已经讲过,对于削藩以及针对燕王最激进的就是齐泰,也是朱棣最恨的两个人之一。

不仅落个腰斩于市、株连族人,而且齐泰的姐姐和两个外甥女被送进了官办的妓院“教坊司”,每天让二十多个强壮北汉轮流奸污,直至被折磨致死抛尸荒野,下场极为凄惨。

永乐帝对另一个最厌恶的建文旧臣铁铉更不手软,不仅实现了济南城下的诺言(事见济南战役),把他削鼻割耳、撂进油锅,而且将他的妻子杨氏和两个女儿也送进教坊司。杨氏病死后,在

别人的劝说下,朱棣才赦免了他们的两个女儿。

永乐帝最不想杀掉的不归顺的建文旧臣有两个,一是原户部侍郎卓敬,二是谷王府长吏刘璟。

先说卓敬的主张是“徙藩”,以弱其势力,这样既可保朝廷的基业,又不伤皇帝与诸叔的情分,实乃上上之选(永乐帝后来基本上实行这个政策)。

永乐帝怜其才,把他关进大牢里很多年不忍坏其性命,并且找了不少说客劝他回心转意,但都被他泣绝。

后来道衍来京,劝帝道:“卓敬虽是一书生,但有英雄才略。既不能为朝廷所用,就不要养虎遗患。以免为‘有心人’所用。”永乐帝醒悟,才下决心杀了他。

卓敬临刑,从容叹道:“变起宗亲,略五经划,敬死有余罪。”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