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云天本人不傻,而追逐一个暗器高手能敢大意?眼见对方的肩头有异动,九劫掌刀疾劈了过去。
司徒继的手法不可谓不快,但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是今天遇上的也许是武林中出手最快的云天。
扣着银针的手臂刚要后甩,一凌厉的刀气已吻上了他的前臂,只感到触处一麻,那段手臂已离开自己的身体和手里的银针一起往下掉。
随之而来的巨大疼痛及极度恐惧,让他“娘呀!”一声向前栽倒昏了过去。
“快来人帮他止血,不能就这样便宜他。”云天话轻松心情却不轻松,与隐仙湖的梁子结定了!
但他不后悔,这种人必须受到惩罚。
“大侠真乃天人也!”宋景过来大拍马屁。
云天不接话,急走到吴畏面前,让他扶自己回家,原来内伤发作了,再不离开肯定要出丑。
其实他的伤势根本就没好,这次强提真力,又有加重的迹象,强忍着回到家中,沾床即昏迷。
萧湘女在为他诊断后,对哭哭啼啼的云姬和苏云道:“你们不要过于担心,他这次的伤情不比以前厉害多少。况且他有九条命,会恢复如初的。”
苏云不似云姬那般多愁善感,收泪调侃萧湘女:“二姐把相公比作猫,他岂会愿意?”
闻言,云姬也破涕为笑。
萧湘女微笑,反问道:“大家欢好之时的动作,哪一式不是用动物的名字来描写的?”
“二姐真坏,让人羞答答的!”云姬脸红。
萧湘女脸色一整,道:“这段时间,大家都得在这张**度过,治疗相公的同时,也得提高你们的修为。因为相公的最后两劫面对的是魔、神级别的,所以我们中每个人都得尽一份力。”
再说永乐帝朱棣起兵之初身边仅有八百人勇士,历经三年多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推翻了建文朝,自己登上了大位,自然忘不了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将士。
而对于封赏,朱棣可谓以史为鉴的,想当年西楚霸王项羽能礼贤下士,仁而爱人,但就是极为吝啬封赏,终使将士离心,遂有乌江之败。
反观汉高祖轻慢悔辱士大夫,连拿儒生的帽子当尿壶的事都做过,却能最终获得天下。何也?就是他言出必行不吝封赏,让将士们有了“奔头”。
九月初,大兴封赏有功之臣。封公爵两人:朱能为成国公,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左军都督,食禄五千二百石,子孙世袭。并赏黄金四百两,宝钞四千贯等等;丘福为淇国公,子孙世袭。
何以不一样呢?因为朱能和张玉(被追封为荣国公)是永乐帝夺天下的左膀右臂,封赏当然最为丰厚。
封侯爵十五人:信阳侯张武,武安侯郑亨,老将顾成为镇远侯,曾帮朱棣脱困的张信为隆平侯,武承侯王聪,泰宁侯陈圭,保定侯孟善,永慷侯徐忠,安平侯李远,思恩侯房宽,同安侯火真
。。。等等,都是让子孙世袭。
伯爵十四人:只说其中几个,张玉之子张辅没有依靠父亲的原因,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军功被封为信安伯的。
还有建文旧臣茹瑺和王佐,因“迎驾”有功分别封为忠诚伯、顺昌伯,是皇帝做给建文旧臣看的。伯爵也是子孙世袭。
其他从征将士则分为四等赏赐:一等为奇功;二等为首功;三等为次功;四等为大旗下功。
除封官加职外,还分别赏赐银两文琦等物。就连那些在征战中拥护或帮助过燕军的普通百姓,也得到了赏赐,就不一一叙述了。总之,创业功臣论功行赏,尽得重用,没有怨言者。
对于诸王,包括周、齐、代、岷,一律复爵就藩,谷王因和李景隆打开金川门有功,厚加赏赐,改封长沙王。
惟有宁王朱权不咋满意,当初燕王许他推翻建文帝后平分天下的。
朱棣当然不会旧事重提,只把他留在京城。朱权动力性子,屏退左右护卫,只与老中官数人远走南昌,卧病城楼上,久不还京。过了一段时间后,永乐帝就把南昌封给了他。
就此产生芥蒂,但本书不录宁王子孙后来造反的事。
追封亡者也很重要,他们都是为他朱棣以身殉职的,当然要让其子孙有饭吃。
继张玉后,永乐帝追封徐增寿为武阳侯,不久又进爵为定国公,子孙世袭。值得一提的是,徐辉祖虽被削爵,但恢复只是早晚的事,今徐增寿再被封为公爵,算是“一门二公”。
不仅是明即便在整个华夏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上,亦是很少见到的。
至于其它的就不一一叙述了,只说武官子弟都得比武后才能承袭爵位,但永乐帝念他们的父兄为自己而死,允许先继承,等长大后再比武。
最后重点讲一下两个为永乐朝贡献最大的功臣,道衍和尚与李景隆:
先说后者,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曹国公、加食禄一千石’黄金四百两等等,皇帝的封赏可谓是最丰厚的。而且朝廷每有大事,李景隆都以班首主议。
这让那些功臣不服气了,他们九死一生打下了江山,却让一个降将骑在脖子上!于是纷纷来找道衍和尚,要他向皇帝进言,讨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