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刚落地,就有人响应道:“我愿交代,只求上差从轻发落。”既然有人开口,余者纷纷随之,于是,云天就让人记录下来。。。。。。
纪纲等人赶到时已是次日上午,他先是致歉道:“昨晚被圣上召进宫,所以来迟,望师叔莫怪。”
说着递给云天一信笺,又解释道:“这是圣上给您的亲笔信,请您过目。”
此书不算圣旨,而是用家书的方式写的,上面仅有了了两句:“朕知师弟能处理好这事,一切按你的意思去办吧。江湖非久居之地,回来吧,我要同你一齐共治天下。”
出自当今皇帝之手,何等的荣耀?但云天仅仅看了一眼就收了起来放在怀里,把一叠供状交给纪纲,道:“好好看看吧,整个杭州镇抚司没几个清白的!从而也想象得出你们的锦衣卫是怎么
一个环境氛围。”
纪纲粗略地看了几份,忧郁地叹道:“触目惊心啊!我这个都指挥使不称职,回京就向皇上递交辞呈,并且请罪认罚。”
历史上对纪纲其人毁多誉少,但究其原因,他只是十分忠诚的执行皇帝的命令而已。而永乐帝也十分信任于他,没有批准他的请辞。但这小子随后得意忘形不学好,大肆敛财,遂在永乐十三
年被抄家灭门。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比细书了,锦衣卫当然受到了大“洗牌”,而吏治为之一清。试想,连最受皇帝倚重的锦衣卫都受到了清洗,还有哪个部门敢顶风作案?所以终永乐一朝,吏治最为清明。
云天没有听从皇帝的召唤,也没再到扬州等地继续整肃锦衣卫,相信通过苏杭两州血的教训,各地的锦衣卫一定不敢再像以前那样飞扬跋扈地株连无辜了。
他给皇帝奏书道:“人常说:‘生活的环境氛围决定一个人的日常行为。’草民自幼失去父母训导,不通礼法,而沾染上了许多市井陋习,哪敢在庙堂上给您丢人现眼呢!草民已经习惯了江
湖的环境,而且过不了多久就要归隐深山大泽,是以皇上不要让草民遭这份罪了。。。。。。”
如此云云,就是不想入朝为官,亦有我就不去京城,而你要想撕破脸就来抓我吧。永乐帝看后苦笑,只得等三年之期到后再说了。
永乐帝此时忙得很,立国之初百废待兴,许多事情得他亲自施为,他兢兢业业,日理万机,并广开言路,“直言以助益”。
一改太祖严刑峻法的治国方针,开始采取“明刑慎罚”“宁缓无急”的措施,赏罚分明。这样既镇压了反对派,又笼络了一大批能人为他效命。
他采取了“与民休息”的宽大政策并鼓励农耕,让百姓从数年的战乱后得到了喘息,社会生产很快恢复了发展。
他不断的以史为鉴,当朝对臣子们道:“帝王之兴,虽有天命,亦须修德行仁,才能保住江山社稷。”为此,决议让解缙等人编纂一部涵盖中华数千年历史上的地理、人文、宗教、诗歌、文
献等等的百科全书。
不料生**投机的解大才子和几个文渊阁的大学士,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凑合一部《文献大成》。
永乐帝看后龙颜不悦,道:“朕欲编书传给子孙后世,而你们这部书不仅简略不全,而且掺杂了个人的偏见。”
言此平复了下心情,复道:“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篇帙浩繁不易检阅。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之事,类聚而统之以韵,庶几考索之便,如探囊取物。”
一向自视甚高的解缙羞愧难当,忙伏地请罪,道:“请皇上把这几句写下来,当做微臣们的座右铭,以此时时激励我等。”(后来,解缙请求道衍和尚出面求得皇帝的墨宝,真悬挂在文渊阁
内)
皇帝微笑,道:“金玉之利有限,而书籍之利无穷。凡我文渊阁藏书有残缺不全的,可不惜重金向民间求购。”
稍顿,复道:“大英雄云天说过,环境最重要,朕就给你们一个良好的环境。从明天开始,你们就在文渊阁吃住,专心编篡大典。当然,每月也有几天假日,让你们回家与妻儿团聚。”
解缙等大学士忙跪倒,山呼万岁。皇帝让他们起来,沉吟后,道:“此工程不仅浩繁,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巨大,所以我让姚少保总负责这事。他对佛道两家都十分精通,阴阳术数更不
在话下,天下事都在他心里,应是最好的人选。解爱卿等当协助他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当庭下旨令太子少保、荣禄大夫姚广孝任《永乐大典》的总编纂,解缙为副。。。。。。
姚少保即道衍和尚也,解缙等人心里立刻不舒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