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利不禁倾耳细听,将感谢的目光投向武藏。
“武藏,真高兴!自你到本藩以来,藩里的士风已日益提升。如你所说,不管有多好的计划,政道能不能顺利推展,端看士道如何。贯穿士道中心的是文武二道。你的兵法可说是剑禅,文武一体。不错,兵法的修行无涯无际,所以你犹感不足,不过从我眼中看来,则是至上的兵法……”
武藏垂目低头说:“惶恐之至。”
忠利仍然兴奋地说:“武藏,你的兵法是导人入悟的兵法。说实话,我想从你由初步修起。但恐怕仍难企及。武藏,把你的兵法写成书,怎么样?我想以读佛经的心情熟读它。”
“遵命。”武藏满怀谢意,仰视忠利,两手伏地,答道,“我尚未臻及成熟,离悟道尚远,不过,在兵法方面,过去所行之路,并不觉得有误。今日所思,唯在如何将此兵法传诸人群。写书以达意,固然勉强。但主上相信,不只是人,即以文字为灯火亦可体得意之所在。为此,武藏愿竭尽心神,写出兵法大纲。”
于是,武藏自第二天起,即闭居室内,执笔撰写兵法三十五条。
十三岁离家不断修行兵法的武藏,什么时候,从什么老师学文习字的呢?至于这点,没有留下在何文献,也没有传说与旁证。他的绘画与雕刻亦然。
武藏在其后写成的《兵法五轮书》卷首写道:
若善将兵法之利推及于诸艺能之道,则万事皆可成,我平生无师匠。今作此书,不借佛法儒道之古语,不用军纪军法之古事。
诚如此语,武藏在修行兵法途中,未从任何老师修习,全凭自修而悟。而且在惯用儒佛古语的时代,武藏能勇敢直陈不用古语,由此可知,武藏不仅在兵法上,就是为人方面,也堪称能独立创造的哲人。
虽非字字推敲琢磨,武藏竭尽心神,一月有余,方完成此书,呈献给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