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易作品大全集(全15部共144册)-第六章 绝世高人2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章 绝世高人2(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陈式走惯江湖,知机道:“徐爷远道来此,怎都要让陈式尽点地主之谊,吃过午饭方上路。我还可安排车马,保证徐爷可赶上贵属。”

徐子陵长身而起道:“事不宜迟,陈当家的好意心领啦!他日有机会,再来找当家喝酒欢聚。”暗中打出手势,着陈式找借口离厅。

陈式也算脑筋转得快的人,立即道:“徐爷请稍待片刻,我有点东西要麻烦你带给九指,这就去拿给徐爷。”说罢忧心忡忡地去了,虽说徐子陵名震天下,可是天策府有备而来,若徐子陵在这里有什么三长两短,寇仲不血洗弘农才怪。

徐子陵重新坐下,瞧着陈式消失在门外,蓦地大喝道:“陈式你竟敢出卖我!”

窗门纷纷破碎,敌人潮水般涌进厅内。

王世充在皇宫与近臣议政的别院接见他,陪在左右的尚有王玄应、王玄恕两兄弟和宋蒙秋,加上郎奉,都是王世充最亲近的人。

宾主坐下后,寇仲劈头就道:“大唐军终于出关了!”

王世充微一错愕,皱眉道:“少帅可否说得清楚点。”

<!--PAGE 6-->

寇仲道:“大唐军已把辎重粮草运往关东,准备大举东侵。”

王玄应带点不屑地说道:“少帅入关久矣,所以并不晓得关外形势的最新发展,唐军的动员,是因宋金刚借得突厥战马,在太原北并州边境结集兵马,随时南下直捣李家发迹的老巢太原。据闻李渊派李元吉出镇太原,当然须继续在物资上作出支援。”

寇仲早猜到东突厥的爪牙会乘机发难,只没想过会是李元吉去应付,顿感李世民的手段莫测高深,大为头痛。

王玄恕道:“这回李家的形势并不乐观,皆因蒲坂的王行本向东突厥称臣,大幅削弱李家在太原的力量,而王行本与宋金刚互为声援,更令太原的李军两面受敌。”

宋蒙秋幸灾乐祸地说道:“宋金刚对时机看得很准,趁关内因杨文干之乱搅得乱糟糟时,骤然发难,深合兵家攻其不备的要旨。”

王世充反是最不敢轻视寇仲才智的人,问道:“少帅有什么看法?”

寇仲尚未把消息完全消化,顺口问道:“王行本是什么人?”

郎奉答道:“王行本是旧隋的将领,在蒲坂拥兵自重,名义上归顺唐室,李渊曾数次命他到长安,均被他拒绝,现在终于造反。”

寇仲肯定李元吉非是宋金刚的对手,所以最后终须李世民出面应付,哪还有余力进犯洛阳?但又隐隐感到实情非是如此,只好顾左右而言他道:“瓦岗军的余孽形势如何?”

王世充道:“瓦岗军现只剩下归降唐室的李世勣部队,仍控制着东至海、南至大河、西至汝州、北至魏郡的广阔土地,不过只要窦建德击垮宇文化及,在窦建德和我们南北夹击下,他肯定挨不了多久。”

寇仲忽然脑际灵光闪现,剧震道:“我明白了!”众人愕然朝他瞧来。寇仲道:“李世民是故意要让李元吉吃败仗。”

王世充皱眉道:“兵败如山倒,哪有故意吃败仗之理。”

寇仲分析道:“在一般情况下,李世民当然不会做这么愚蠢的事。可是基于内外两个因素,李世民却不得不行此险着,险虽险矣,却是非常高明,真亏李小子想得出来。”

众人不解的待他续说下去。寇仲道:“先说外的因素,假若李世民出守太原,会是怎样一番局面?”

王世充微颤道:“说得对,若守太原的是李世民,此子守城的能力天下无人能出其右,宋金刚虽强,仍只会是僵持不下之局。”

寇仲道:“但这对唐室没半点好处,一旦李世勣给圣上和窦建德联手击垮,太原和关中的联系势将断绝,李世民只有弃守太原一条出路。”

王玄恕色变道:“少帅是否指派李元吉去吃败仗,竟是李世民诱敌南下深入之计。”

寇仲断言道:“假若刘宋按兵不动,由于偏处北陲,与东突厥接壤,在李阀避与颉利正面冲突下,北征刘宋实智者所不为。可是一天不解决刘武周和宋金刚,李世民仍难安心东进。唯一的方法,是诱刘宋的大军深进太原,再以李世民一贯的手法筑垒坚守,断其粮道后路,待其粮尽才起兵击之,圣上认为如何?”

<!--PAGE 7-->

王世充深吸一口气道:“这是外的因素,内的因素又怎样?”

寇仲道:“内在的因素牵涉到唐室的内部斗争,从现在的情况看,杨文干之乱并没有动摇李建成的太子宝座。建成元吉一向反对李世民东征,怕他声势坐大,出关后更难控制,所以李世民以退为进,任得李元吉去太原碰钉子,自己好作支援。”

王玄应奋然道:“攻打关中,正其时也。”

寇仲叹道:“假若窦建德已击溃宇文化及,李世勣自顾不暇,确是攻打关中的最佳时刻。若我所料不差,李世民屯军关外,实是一举三得的策略。既可支援太原,又牵制圣上的大军,令圣上难对李世勣施展全力,最厉害是若引得圣上派军往攻,那就正中他下怀。”

王世充笑道:“少帅是否太长李世民的志气?我们只要把李世民逼回关内,往守太原的李元吉将成孤军。倘若少帅肯屈就再作朕的军师,那时何愁大事不成。”

这正是寇仲来洛阳的目标,可是自猜到李世民暂时志不在洛阳,顿感形势逆转,若郑军攻唐,李世民表面似是被动,事实却刚好相反,主动权全在他手上。寇仲自己知自己事,无论武功兵法,他都是善攻而不善守,就算守城,也以奇兵突击为主。李世民不但善攻,更是善守。以寇仲的攻对付李世民的守,会是怎样的结果?苦笑道:“圣上信得过小弟吗?”

王世充坦然道:“唇亡齿寒,现在朕和少帅利益一致,不信任你信谁呢?”

寇仲振起精神,断然道:“好!就这么决定,一天关中未破,我们仍是并肩作战的盟友。”

王世充传谕道:“给朕立即把张镇周、杨公卿召来,大郑的兴衰,就要看此战的成败。”众人轰然领命。

最先攻至的是李神通的双拳和裴寂的忘形扇,两大高手联击之威确是不同凡响,分从正门和南窗破入,劲气隔远把徐子陵锁紧。换过是吸取舍利元精前的徐子陵,唯一可采之法就是往上破顶而出,若是如此,便正中敌人下怀。徐子陵不能不冒这个孤单作战之险,最有用的是让敌人晓得高占道等是往冠军去这句话。只有这样,才可令敌人追失方向,最妙的是可逼陈式这地头蛇为他圆谎。徐子陵微微一笑,两手按往圆桌,桌子立时离地飞起,先撞得桌边几张椅子四散激飞,然后急旋着往从大门杀进来的李神通猛撞过去。徐子陵同时腾身疾起,右足尖点在桌面中心处,双掌迎往李神通的双拳。

激飞的椅子在空中爆成纷飞的断木残片,累得裴寂和其他强攻入厅的几名高手应接不暇,无法与李神通形成联手之局。徐子陵敢肯定敌人的主力是在瓦顶之上,那无论他从哪扇窗或门逃走,他们仍可居高临下看个一清二楚,布置攻击。加上伏在外围的箭手封挡他的去路,能轻易把他重重围困。适才进来时,他曾用心看清楚厅堂形势,内厅的大门有长廊通往前方主宅的大堂,大堂正门外是广场、外墙和大街,只要闯到外街,他逃走的机会将增至最高。在一般情况下,李神通绝不会惧怕徐子陵的双掌,无论如何也可把他截停、缠困或击退,但任他自视如何高,仍不敢在力挡他双掌之际同时应付急旋着当胸撞来的桌子,无奈下只好往旁闪开,狂喝道:“他要从正门出逃!”

<!--PAGE 8-->

“轰!”桌子没法飞过大门,给门框撞得粉身碎骨,门墙亦给撞塌。徐子陵如脱笼之鸟,先往桌面扑去,到身体与桌面成三十度斜角,脚尖用力撑向桌沿,迅似炮弹般往长廊另一出口射去,门外的拦截者虽刀剑齐施,哪猜到他地去势如此迅捷,全砍劈在空处,连他的衫角都沾不上。

徐子陵扑进大堂,竟空无一人,显然早给清场,好方便对付他。守在大门外的柴绍领着十多人杀进来,徐子陵从地上弹起,往横掠开,一个筋斗,破侧窗而出,落到大堂侧和外墙的空地上。箭弦疾响。伏在墙头瓦顶的十多名强弓手众弩齐发,劲箭从各方交叉射来。徐子陵知道敌人给他弄得阵脚大乱。这样仓忙射箭对他根本不构成威胁,反而因搭箭需时予他喘息之机。足尖一点,腾空直上。环目一扫,庞玉和段志玄正从瓦面领着二十多人扑至,李神通和裴寂此时可能追进大堂去,故不见踪影。正是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凌空换气,在十多丈的高处改向横移,避过敌人第二轮劲矢,越过布满敌人的外墙,落往街心。足尖一点,再腾云驾雾的升上对街的屋顶,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

由于张镇周身在偃师,往返需时,所以寇仲给安排在城南一处小院落休息。王世充本想把他留在皇宫,却给寇仲婉拒,更谢绝派来婢仆侍候。送他到该住处的郎奉给他打发走后,他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大睡一觉,到被叩门声惊醒,已时近黄昏。来访的是老朋友兼战友杨公卿,久别重逢,当然非常高兴。

杨公卿没带任何随从,坐下后问道:“秦叔宝和程咬金为何一去不返?少帅若不方便说出原因,我绝不会介意。”

寇仲苦笑道:“圣上有否把这事算到我头上来?”

杨公卿道:“这事相当奇怪,我曾在他面前两次提起他们,都给圣上岔到别的事情去,似乎不愿深究。”

寇仲道:“这叫问心有愧。”接着把来龙去脉,王世充为何要借宋金刚之手企图把两人和突利一并害死的事,解释一遍,笑道:“我和小陵亦是圣上加害的目标,幸好我们及时晓得,将他的毒计化解于无形,否则突利恐怕永远回不到家乡。”

杨公卿扼腕叹道:“程咬金和秦叔宝都是身经百战的猛将,只因生性率直,不肯逢迎太子,还在战略布置上与太子意见相左,故不为太子及圣上所喜,可是人才难得,总不能因这种小争拗弃之如敝屣,还阴谋加害。唉!对着这样的主子,谁不心寒。”

寇仲大吃一惊道:“心寒归心寒,现在大战迫近眉睫,杨公最紧要撑着大局,否则洛阳危矣。”

杨公卿凝神盯着他好半晌后,沉声道:“你是否知道程咬金和秦叔宝在李靖引介下,已投向李世民。”

<!--PAGE 9-->

寇仲失声道:“什么?”

杨公卿摇头道:“我有时真不明白,你若助王世充击败李世民,于你有何好处?”

寇仲正容道:“首先,我怕的是李世民而非王世充;其次,我要争取喘一口气的时间,以建立我的少帅军。你当我不清楚王世充是什么货色吗?”

杨公卿犹豫片刻后,压低声音道:“少帅有兴趣收留老夫吗?”

寇仲吓了一跳,低声应道:“这可非说笑,不过在目前的形势下,杨公考虑选择的人该是李世民或窦建德,何时轮到我寇小仲?”

杨公卿爽然失笑道:“少帅太谦虚啦,老夫环顾天下豪雄,只有你寇少帅始有与李世民一较高下的能耐,想我杨公卿自大业十年在邯郸起义,纵横不倒,什么人物没见过,却从未见过像你寇仲那么高瞻远瞩,诡变百出却不失忠厚之道的人,为你効力,本身已是一种称心的乐趣。”

寇仲给赞得尴尬起来,苦笑道:“杨公的赞赏,小子愧不敢当。我当然希望能和杨公并肩驰骋沙场,只是眼前形势于我大大不利,故实不想杨公陪我一起吃苦。”

杨公卿微笑道:“既是如此,少帅何不索性解散少帅军,乐得逍遥自在,无忧无虑?”

寇仲虎目闪亮,沉声道:“我自出道以来,早习惯不断挣扎求存,与强权的斗争,就像呼吸般自然。正因所遇事情都几近不可能成功,到头来仍为我与子陵一一摆平,我才从艰苦中感觉到其中的乐趣。这回长安之行,更坚定我认为高门大族已腐朽入心,没有资格为人民带来幸福安稳的信念。看看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等人,谁都该明白我的感受。李阀里只李世民像个人样。”

杨公卿拍掌道:“说得好!我杨公卿自被李建成害得家破人亡后,一直是孑然一身,为的就是没有任何牵累,做什么都不会有所顾忌。”

寇仲一震道:“李建成害得杨公家破人亡?”

杨公卿若无其事地说道:“此事勿要再提,只问少帅对老夫的提议是否愿意接纳?”

寇仲伸出大手,肃容道:“难得杨公这么看得起我寇仲,寇仲只有感激和欢喜。”

杨公卿一把握紧他的手,双目神光闪闪,说道:“这事我思索良久,非是出于一时冲动,少帅今后要老将怎么做?”

寇仲道:“当务之急,是借王世充的力量以抗唐军,杨公手下有多少可用的人。”

杨公卿道:“我手下将兵给王世充左削右减,剩下不够五千人,但都是追随我多年的亲信精锐,忠诚方面全无问题。”

寇仲道:“我们的事,只许我们两人心照不宣,杨公切勿在言行上泄露出来,免致惹得王世充起疑。”

杨公卿用力再紧握他一下后,放开手点头道:“少帅放心,老夫自有分寸。”接着叹道:“少帅有多少成把握保住洛阳?”

<!--PAGE 10-->

寇仲苦笑道:“原本还有一两成,现在半成也没有。”

杨公卿愕然道:“何有此言?”

寇仲盯着他叹道:“杨公你正是活生生的例子,说明大郑人心离散,除非我们初战能大破李世民,否则唐军东来,不用伤一兵半卒,可像收割禾草般接收向他们归降投诚的城市,到洛阳变成一座孤城,还能挨得多久呢?”

杨公卿点头道:“的确会有这种情况,张镇周私下曾在我面前多次臭骂王世充的排斥旧部,大封亲族,他极可能是第一个向李阀投降的人。”

寇仲失声道:“什么?”

杨公卿耸肩道:“有什么奇怪的,我比他不是早行一步吗?只不过对象非是李世民吧!”

寇仲听得哭笑不得。旋即又想起一事,问道:“王世充有否把荣凤祥收拾?”

杨公卿愤然道:“这是另一宗教人不满的事。我真不晓得王世充为何对荣凤祥有那么多的顾忌,不过自荣凤祥被少帅行刺后,久未露面,但洛水帮的控制权,仍操在他手上。”寇仲亦苦思难解。

杨公卿离开后,寇仲回到厅内,正思忖是否该到街上逛逛,微响传来。寇仲大感愕然。难道这么快便有敌人摸上门来,寻他的麻烦吗?

<!--PAGE 11-->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