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的名字也常年出现在年级前十的名单中。其实他有点偏科,语文每次都拖后腿,否则他绝对能跟我一争第一的宝座的。
我们还一起参加过数界奥数、物理和化学比赛。虽然我们交流的不多,但基于一起参加过好多次各种竞赛了,虽然不是每一次都在一个小组里,但怎么也混了个脸熟。所以我对他的名字还算熟悉。
但我跟他性格比较相似,应该说他的性格比我冷多了,我又是个懒得交朋友的性子,而他只要坐在那就永远一副生人勿近的冰山冷脸,所以我们彼此并不算太熟。我们之间的熟悉程度大概只有见到面点个头示意的程度。
不过他会出现在普通班级的名单中,我倒是挺意外的。因为他家跟我家在一个别墅小区,虽然我们两家隔得挺远的,但他家条件应该挺好的,毕竟这个别墅小区里住的本来就是非富即贵。
在此之前我以为他会进入一中的国际部。
因为一中有很强大的国际资源,所以选择考一中的一部分家里实力不错的尖子生就是冲着一中的国际部来的,所以一入学就会直接进入一中的国际部学习,然后申请世界著名的top10的名校offer。他们学的科目跟普通班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也不参加国内的高考。
就我初中熟悉的几个同学里,就有好几个都进了一中的国际部。
以这个男生的家庭情况和他的成绩而言出国留学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所以他会出现在普通班级中,然后参加国内的高考,留在国内上大学,让我挺意外的。
一中需要参加高考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家境普通的学生,甚至有不少家境贫困靠学校的奖学金支撑的学生。这部分家境贫困的学生大部分是外地人。一中就这点好,这个学校的教育理念都比较包容。没有那么多的地域歧视。申城的很多学校没有本地户口是根本无法报考的。但一中不这样。
只要是真正有实力的人,不论家境都予以培养的机会。这也是我很喜欢一中,每年都让爸爸多捐一些钱的原因。这么好的学校,现在已经不多了。
我承认人因为能力的高低,相同的时间创造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但生命本身的价值应该是一样的,所以应该被平等对待。特别是在教育上。什么地域优势,地方保护政策简直蠢透了!
如果不是孔老爷子当初的“有教无类”,未必能有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
所以就从这一点来说,一中的校长真的是个非常值得尊重的老人家了!
虽然一中的整体教育理念是很好的,但普通班跟国际部的学生差距还是很大的。我们普通班的人所在的教学楼跟宿舍都跟国际部不同,住宿也是分开的。只有食堂是相同的。
但国际部的学生一般不会去吃食堂的廉价食物,而是会去小餐厅点餐。
可以说国际部的学生生活配置是豪华版,普通学生的生活配置是普通版。这还没进入社会呢,明显的阶层区分就已经出现了。但这是整个社会都无法规避的问题。
我胡思乱想着这些,没有在门口过多的停留,而是直接迈步进入了大门洞开的教室。
但是当我一出现在新班级的门口时,整个教室瞬间安静了下来。我知道,他们大多数都是惊艳我的颜值。我没有理会,也没有去寻找自己认识的那个人。我没有在陌生的环境中跟认识的人套近乎寻找安全感的习惯。
所以我只是找到自己的位置,径直坐下,然后自顾自的整理上课需要用到的东西。
我的位置在教室靠窗第三排的外侧。
我的同桌是一个圆脸的可爱女生。自从我坐下开始,她就一直带着一副好奇又渴望的表情,似乎一直在纠结要不要主动给我打招呼的样子把我逗乐了。
我对她浅浅的笑了一下,然后说道:“你好,我叫纪樗。你可以喊我初初,很高兴成为你的同桌。”
圆脸女孩听完我的介绍,小脸红了一瞬,然后也腼腆的说道:“你,你好,我叫钱青青,你可以喊我青青,我也很高兴成为你的同桌。”
从她说话的语气,我看的出来,她胆子有一点小。但从她丰富的肢体动作来看,她又是个很活泼的小女孩。真是一个性格矛盾的小朋友。
说完,我们彼此又对笑了一下。然后周围的气氛就活起来了,前后都不断有新同学围过来跟我介绍他们自己。也有人大着胆子问我一些比较私密问题的,比如问我有没有男朋友,是不是有很多人追之类的。
对于这些旺盛的好奇心,我只是一一微笑以对,并不回答。我的沉默让一些人撇撇嘴,一脸的不高兴。但我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
他们自讨没趣了一会后,也就自行散开了。但我依然能感觉到,从四面八方扑面而来的窥探目光。
对此我已经完全免疫,几乎可以做到完全熟视无睹了。
八点十分一到,学校的上课铃声就响起了。这时候,从教室门口走进来一个四十多岁满脸慈祥的中年妇女。我知道这个女人肯定就是我们今后的班主任了。
新学期的第一、二节课也果然是互动大会。
首先,每个人依次按学号上台介绍自己,然后由班主任鼓励大家上台表演一些节目,活跃气氛。等大家熟悉一点之后,再由班主任引导学生们一起选出班级干部并制定出相应的班级规则。
最后老师再做个总结,然后说一些勉励大家的话。整个流程就能结束了。
基本上这个流程一过,一上午的时间也就过去了。
真的是无聊至极。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需要群体的支撑,所以合群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但是我的人生跟大部分人都不同。我知道我从一出生,我的家庭条件就秒了这个世界上99%的人。我的颜值加智商又秒了一大部分人。可以说现在的我就算什么也不做,我所拥有的东西也比这个世界上99.99%的女人努力一生所获得的东西还多。
我小学的时候就学完了国内大学的大部分基础课程。除了基础的数理化之外,还系统学习了四书五经和道家的一些经典古籍。妈妈说,外婆活着的时候就告诉她,中国的国学经典就像一个种子一样,会随着人年纪的增长,对人的灵魂进行全面的洗礼。
它们能够让一个人往更高的层次发展。认真习读过经典的小朋友,永远都不会长成一个歪曲的大人。
所以从小越是聪明的人,启蒙的经典就应该越难。我小时候的启蒙书就是《论语》。而且是自学的。辅助的书籍就是外婆的手稿笔记。
说实话,我从中受益良多。小时候常常拿来研读。但等我长大以后,我却更加喜欢道家的著作了。
我小学的时候学的内容已经比肩大学生的课程了。所以我根本没办法合群,那些同龄的小朋友喜欢干的事对我完全没有任何吸引力。
等上了初中以后,这种差距更加大了。我有超高的智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差距只会随着时间更加加大。所以让我去合群真的是强人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