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夷信步走进来,对着子书祯附手行了一礼,而后从宽袖中掏出一封密函,道:“陛下,这是姜承治的密函,他那边已经准备妥当,只要陛下肯借兵,与他里应外合,即可一举将姜炎琢拿下。”
听到这话,海云智警惕地凝起了双眸。
子满将密函呈给子书祯,子书祯在半信半疑中打开了密函,短暂的安静过后,他让子满把信递给海云智,似笑非笑地看着身穿绛纱袍的师长夷:“丞相认为朕该向姜承治提什么条件?”
师长夷脸上端的是一贯的从容自若:“臣以为,这是陛下打破死局的唯一机会,至于条件,姜承治既然有求于陛下,想必陛下提什么他都会答应。只是陛下如今需要什么?国土么?丢失的国土即便夺回来,陛下就能击败大翰王和晋王了么?”
他的话直戳子书祯心中之痛,子书祯面色沉凝,并未作声。
海云智看完了密函,直言道:“丞相大人所言甚是,但一切的前提是这封密函确实出自姜承治之手!”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抑扬顿挫地说完这八个大字,师长夷哼笑一声,一甩绛纱袍前襟,径直屈膝跪地,附手说道:“臣昭和二十五年官至丞相,辅佐先帝五年有余,先帝有子书明心咒相助,却从未怀疑过臣。兴启元年臣确实意图拥子书珩为帝,但那已是过去,臣知他并无称帝之心,便再也没有提及此事。陛下与子书珩都是臣的学生,臣一直都知道,因臣曾经更偏爱子书珩,陛下便信不过臣。”
他说的全都是事实,子书祯静静听着,脑海中不知不觉地想起在魏王府读书的日子,风雨飘摇十多年,老师依旧是那个出口成章的儒雅先生,两鬓却已有了银丝。
“为官的十多年,臣为大凉鞠躬尽瘁,至此仍在为陛下筹谋破局,陛下既信不过臣,臣又何必再自取其辱。”说着,师长夷将头顶的乌纱帽摘下,双手高高举过头顶,倏然间抬高嗓音,“臣,师长夷,今向陛下请辞大凉丞相一职,还望陛下恩准!”
话落后,他的余音在紫极阁久久回**。
目睹这一幕的海云智、子满皆是愕然不已。
子书祯坐在案桌后,面无表情地俯视着跪在地上的人。
他在问自己,你不是千方百计想找到师长夷的把柄,趁机借题发挥,削弱相权,将他从神坛上拉下来么?
如今他主动请辞了,为何你丝毫没有感到开心?
恍然间,子书祯想起了那个天真的自己。
那个想要赢得老师信任的自己。
身为一国之君,他何尝不想身边有一位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能臣?
但他试过了!努力过了!
在他和子书珩之间,师长夷的选择是后者!
若非师长夷,恐怕子书珩根本无法活着离开檀京,更可恶的是,师长夷还三番四次挑拨他们叔侄!
“老师到底想要什么?”问出这个问题,子书祯说不出自己是怎样的心态,好像已经变成了一个局外人,只是单纯的想要一个答案。
师长夷说:“草民……”
子书祯打断道:“老师莫要着急改口,朕还没准呢。”
师长夷眸色沉静,丝毫不为所动,回答:“臣想要的不过八个字,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子书祯挑了挑眉,“老师正值壮年,请辞后还怎么完成心愿?”
师长夷说:“只要有心,总有力所能及之事可做可为。”
子书祯笑了起来:“今夕不同往日,朕放你走,子书珩得知消息,定会不计前嫌请你为相,你就不怕朕暗中派人杀了你?”
师长夷目露坦然:“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好!这可是老师亲口说的。”子书祯略略抬高嗓音,“来人,赐酒!”
子满在心中疑惑地“啊”了一声,没敢应。
子书祯抬眸,冷漠地看了他一眼。
陛下这是真的要赐毒酒啊……子满喉结滑动,应了一声“是”便躬身退了出去。
紫极阁里静得仿佛一潭死水。
海云智站在一旁,发现自己心跳地极快,他知道天兴帝早有削弱相权的意图,甚至还想利用师长夷引出晋王,让他们互相残杀,但他无法确定天兴帝到底想不想师长夷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