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獭是生活在北方海洋中的一种动物,并非鱼类,中州世界的博物学家用卵生、胎生来区分动物和鱼。
据《海外异经·北海卷》记载,海獭鼠头猪身,鸡爪蛇尾,音如牛鸣,喜食金枪鱼;其追逐鱼群往来于北极和东海之间,见之者多金。
大多数博物志是迷信、传闻和幻想的混合,作者亲眼见到并深入研究的事物只占十分之一。比如“见之者多金”,意思是看见海獭的人能发财,这显然是子虚乌有胡说八道。“鸡爪”也不确切,海獭的四肢同鱼鳍类似,非常锋利,当作武器用。
海獭的体型相当于三头牛首尾相连,与陆地动物比是庞然大物,少有可及,在海中则算不上出奇。它的攻击性很弱,除捕食外不伤害其他生物,遇见船只便远远绕开,胆小温顺。外加上肉质粗劣,因此水手们从不捕捞海獭。
今天,一大群海獭却惨遭人类的屠杀。
海面上六条身影飞掠,手中各持法宝,追逐海獭。他们不施展法术,纯以利刃攻击,从空中俯冲一击就干掉一只,紧接着身体平贴着水面回旋,顺势斩杀旁边的猎物。每个人都敏捷迅猛,显示出不凡的造诣。
幸存的海獭受惊,飞速潜下深水。
海獭靠肺呼吸,大多数时候浮游在水上,在水里面最多停留一个小时。这已经足够逃脱修道者的魔爪,尽管后者会分水术,但速度和灵活性远不能同真正的水族相比。
短短的袭击,留下二十多具海獭尸体。
在不远处,有一块超大的浮冰,随波逐流。冰面上摆放着着一些奇形怪状的杂物,仔细看,有的像案几有的像蒲团有的像床铺,极其粗糙简陋,仅具大概的模样。一名女修道者站在浮冰的边缘,眺望捕猎海獭的战况。
六名修道者取出鱼骨制作的弯钩,一手一个钩住死海獭,拖到浮冰上,来回几趟全部搬完。
浮冰上的女子打量满冰面的海獭尸体,满意地说道:“这次收获不错,除了当地毯之外,每人能做两件袍子。”
“还可以吃肉呢,这些天每顿都是鱼快要吃吐了,正好换换口味。”一名意气飞扬的少女嚷道。
这伙人便是从瀛台岛逃生的原道宗弟子,鸣玉、当归、贺亚男等七人。
那晚他们直飞到天明,力竭气虚,没能找到落脚点。正绝望之时,当归灵机一动,想出了办法。他施展“沸点术”,冻结海水制造出冰块。
在施法前没多少把握,因为海水在不停地起伏流动,很难冻结,只希望造一小块冰暂时歇息。出乎意料,当归竟有所突破,进入照神通幽的境界,引发起无穷无尽的暗能量。其原因在于,暗能量属于空间能,通俗地解释是高纬度空间对低纬度空间的势能,大海上空旷无障碍物,维度共振更容易发生。
“沸点术”凝聚起一块方圆十米、厚五米的大冰块,可容纳所有人。这不仅解决了栖息地,还提供饮用的水。海水结冰时,盐分基本上析出,冰块再次融化即成为淡水。
其他人瞧见沸点术的惊人威力,无不目眩神驰,叶知秋更感到庆幸,何当归果然有一套,跟随他逃生是正确的选择。
原道宗弟子在浮冰上休息,捕捉到两条黑斑鲭鱼,生着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