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道人别的好处不说,这讲经论道起来,着实是要比一般修成神通的高人都要明白许多,又是滔滔不绝,每一句话都能启发望舒的思想,叫他有些新的想法。原本只是一个模糊构思的神通,在熊道人和望舒的讨论之中,逐渐变得透彻而细致,既有了理论的支撑,又有了实践的手段。
从某种角度来说,神通法术本身,来自于玄妙无穷的道理,愈发高深的道理,就能够支撑起越强大的法术来。然而当法术修行到一定程度,却会反过来印象修士对大道的理解,可以说是“一叶障目”,也可也说是佛门所谓的“知见障”。归根到底,这是因为天道无穷,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便是这等道理了。
正常情况下,修士的修为和道行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其本身对于天道的解析和理解便会放慢许多,却是神通多种,天道浩渺无穷,有些神通法术的存在,本身是与已知或者未知的天道冲突的。一旦大能修士,强行理解领悟某些与自身修行体系违背的道理,就很可能引发对自己的怀疑,严重的甚至还会造成法力的失控,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故而诸多祖师级别的大能修士,其本身的道理也算是高深玄妙,却又都是少了一分灵动和天马行空,处处谨慎,以至于进展较慢,古往今来,升仙之难,也有这一个原因在其中。而天道浩渺无穷,探究天道的过程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多错误,唯有放开思想,才能勇于试错,在一次次的失望和振奋之中,找到所求的真理。
熊道人因着不修神通法术,故而在探究道理的时候没有太多忌讳,寻常天马行空不说,又是敢于怀疑和思考。当年未被逐出门派之时,熊道人便是出了名的难缠人物,却是他对经文典籍的理解,一日之内都可以发生几次变化,常人跟他讨论起来,完全跟不上他的思路,又是受限于自身所修行的神通体系,不敢与他深谈,往往都是得了一个错误的皮毛,便再不敢听他讲述正确的道理。
照理来说,不修行神通法术的凡俗,是不可能证得长生之道的,却是寿元短暂,区区百余年时光,即使有再高的天赋,也很难在钻研道理上有什么太深刻的见解。然而熊道人却是因为机缘巧合,不修神通,却得长生,岁月漫长,给了他钻研道理的一切必要条件,使得他这些年来,在道德理论上愈发走得远了,即使是灵均老道这样的道门高人,以及望舒这样先天而生的古神,面对熊道人的理论,都是会暴露出自身的不足来。
从某种角度上说,末法浩劫,是要破灭人道道统;那么熊道人本身的存在,就是这种道统的体现和具现。归根到底,一众修士高人,古神圣人,几多算计,千年暗藏,就是为了保护熊道人这样的存在。到得最终,就算是浩劫降临,大能陨落,只要熊道人这样的人物能够存活下来,人道薪火,就是不会断绝的。
这等道理,望舒在回到西南蛮荒之前,原是很模糊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为了什么而奋斗;然而回到巍宝山之后,看到上山的一众道士,在熊道人的引领之下,学习典籍,研修道理,心境平和,不贪不争,着实是叫望舒心中感慨,又是隐约晓得熊道人所作所为,乃是最正确不过,却是在保留道统传承的同时,从根源上避开了浩劫爆发的因果。
如果从一开始,道门便是按照熊道人如今的方式传承下来,或许最初的浩劫,根本就不会发生,也说不定。
整整一日的论道之后,望舒心满意足,诚心诚意感谢了熊道人的点拨和指点,以师礼待之,亲自侍奉熊道人回房歇息之后,才自己一个人走出三清观的大门,却见委蛇等人连同嘉月,正在三清观前的空地之上,拢起篝火,烤肉饮酒。
满头冷汗冒出,望舒也是走上前去,对嘉月说道:“师妹,再怎么说,三清观也是道家正统,南诏道统起源,供奉三清天尊的所在。你们这般招摇,在此吃肉饮酒,似乎不太好吧?”
嘉月笑嘻嘻往望舒嘴里塞了块肉,说道:“我还以为,你与熊道人要彻夜长谈了,看来始终你还知道分寸,晓得他血肉之躯,经不住这般耗损。道家正统也好,道统起源也罢,这里不过是一块空地,本质上与庖厨所在并无不同;在烟火庖厨中也好,在三清观前也罢,就是搬进去在三清天尊面前,又有什么区别?”
望舒一瞪眼,也是无奈坐下,知道要论嘴皮子上的功夫,自己无论如何都不是嘉月的对手,若是说得太多,搞不好还会被她左右了心智,迷迷糊糊认可了她,却是得不偿失。知道嘉月厉害,望舒自然也是闭嘴,又见委蛇等人,根本就没有留意他与嘉月的对话,只是不住给他递肉递酒,招呼他吃喝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