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望舒这一边的关系,整件事情以超乎张老道预料之外的程度顺利实现,原本在他心中,始终还是认为老和尚们虽然慈悲为怀,却始终不是彻彻底底地能够舍弃一切,故而张老道这边,多少还是做了些准备和安排,却是没有想到,望舒莫名其妙得了个正果之位,整件事情就这么顺利地完成了。
心中大喜之下,张老道也是表现出了许多年都不曾有过的友好,却是像一个热情的主人家一般,招呼几位佛门大德们一起用些终南山特有的瓜果。老和尚们始终还是血肉之躯,需要享受饮食供奉,见得张老道这般大方,倒也着实是叫他们出乎意料地高兴,不住感谢主人家的大方。
道家自古以来,都是推崇自给自足,很少接受别人的施舍和供奉,所拥有的一切种种,几乎都是靠着自己的劳动换来,遇到大荒之年,甚至还会周济贫苦百姓;与之相比,因为立教根本不同,佛门便更多地,是依靠着他人的布施而存在着,虽然僧侣们也会耕种些许,但是因着近数百年来突然兴起的“过午不食”戒律,僧侣们的劳动力也是有限,自是产出低些,接受布施和供奉也成了习惯。
几名老和尚始终是高僧大德,佛法精深,在享用了些许终南山特有的瓜果之后,便也由法雨和尚最先开口道:“南无宝月光佛!老衲先前便听闻得灵均道长的话语,晓得诸位有一番宏大考量。如今我等既然先到一步,不如就先将此事有个商量,不知几位意下如何?”
灵均老道闻言,自是连连点头道:“大师慈悲为怀,若是不觉旅途疲惫,我等自是可以开始。此事早一日做成,便有早一日的功德,能多一分的把握,自是最好。”
此番前来的三位佛门高人,都是有着高深佛法和浩大神通在身的,从望舒的观察来看,他们三人的手段应该相差不多,难以分出一个高下,却是这法雨和尚两番主动开口,隐约做了那出头之人,一时也是叫望舒十分好奇,不知道他为何能够代表另外两位大德高人。
也不怪望舒不晓得其中的关系,却是佛门在中原的传播,历史远没有道门来得悠久。中原道门,传承自上古三清天尊道统,如果一定要算,那么至少是在三千年前,封神战时,道门的雏形便已经出现,当年的哪一群炼气士,便是如今中原道门的先贤圣人。
然而佛门是发源自吐蕃以西的身毒,虽是封神战中,准提道人和接引道人也有出现,可那个时候的祂们,是以西方教教主的身份来此,与后来释迦摩尼如来所创立的佛教本身,还是有着些许区别。至于说佛门闯入中原,更是迄今千年不到,大概是在两汉时期开始。那个时候的望舒,已经化作一名婴孩儿,沉睡在终南山中,自是不晓得这其中的细节。
灵均老道见得望舒神情变化,也是晓得他心中所想,一时以心传心道:“中原佛门,在释迦摩尼如来之外,主要供奉观音、文殊、普贤和地藏四位东来菩萨,对应我道门十山三岛,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佛门便有这四位菩萨的道场所在。四大道场之中,又以普陀山观世音道场的信仰传播,最为广远,寻常凡俗百姓,大抵都会念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故而普陀山的法雨大师,在一众大德之中,声望是最高的。”
望舒闻言,一时点头,这才晓得,原来最先到来的这位法雨和尚,竟是在佛门有这样的地位。若是这般,法雨和尚一早赶到,其态度大概就可以表明佛门一方的诚意,看来这一次的末法浩劫,佛门一方也是十分重视,以灵均老道作为因果机缘,促成两家联手,其实也是顺应了他们的心意。
想到此处,望舒也是对法雨和尚高看一眼,倒不全是因着他的身份,而是其能够在观世音道场修行多年,本身所得的神通力应该也是着实惊人,此刻看他垂垂老朽的模样,只怕到时候真要借助几位大德神通之时,这位法雨和尚,便是关键人物了。
心念至此,望舒便对那法雨和尚说道:“大师的心意,我也是晓得。只是几位大师,千里迢迢而来,沿途风尘辛苦,或是先行休息,明日再谈正事,倒也不急。我之设想,如今尚且是空中楼阁,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圆满成就。耽误半日,算不得紧。”
始终几位和尚,都是血肉之躯,又是垂垂老朽,纵是神通广大,这肉身的衰竭,也是无法遮掩的。若是道门修士,老朽成这般模样,至少还有灵丹妙药可以支撑;可是一众老和尚,却是从来不在乎自己这一幅皮囊,一心尽快提供帮助,万一他们有什么三长两短,别说望舒,就是整个终南山洞天,都是无法承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