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死亡”本身,对天人师也还保持着神秘;即便他已经实现了最接近“不死”的状态,也不能亲自验证真伪,才不得不维持现如今这等状态,大概是处于一个混沌的情况下,自己也说不清其中的玄机道理。
一念至此,灵渊便莫名觉得轻松。才是这天地之间的奥妙无穷,远没有谁能够彻底阐述明白,便叫他晓得自己不比天人师差,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他想的更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用这句话来形容天人师的灌顶之术,大概是最合适不过的。
赤珠见灵渊脸上的表情逐渐松和,再不似先前那般紧皱眉头的神情恍惚,便也以为他已经接受自己的解释,这就得意洋洋地露出了笑容,道:“聪明人,怎么样?是不是恍然大悟,心生敬仰呀?”
灵渊也不多争辩,这就笑着点了点头,起身唱喏,道:“是了,是了!多谢女菩萨点化,小生便顿悟当场!我原是顽石一块,才叫女菩萨点透我心窍哩!”
赤珠笑骂他一声“贫嘴”,自己也是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道:“不过话说回来,老师这神通的确非同小可。才听闻大德高僧有转生之能,死后能重投人间而保留一切智慧;老师却更进一步,在世时就能以诸多报身行走人间。若是这神通叫别人学会,我就真不知要如何理解。东海虚皇天尊也是厉害,与老师的神通就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很叫人佩服。”
灵渊点点头,自知道赤珠所言不错,便是他这会儿已经隐约知道了虚皇和天人师的手段,晓得他俩都是用语言作为武器,一个是大刀阔斧地斩下,一个是穿针引线地雕琢;大刀威力虽大,却不能精雕细琢,细针虽是纤巧,却也很难伤人,才是虚皇能三言两语蛊惑人心,天人师却能重述本身自我,两者各有千秋,倒也都是桃源乡出来的武功,隶属同源。
只想到这里,灵渊便也忍不住问赤珠,道:“虚皇师尊和天人师,原本是一脉相承的手段;他两人也都不是那睚眦必报之辈,就为何会生出这几十年的龃龉?你在天人师座下更久,可曾听他说过其中的恩怨?”
赤珠摇了摇头,道:“老师与虚皇天尊的恩怨,早在他俩成名前就结下;那会儿还没有明行山,也没有虚皇天,便是个中细节,除了他们两位,再没有外人晓得。不过我倒听老师说起过几次,说是虚皇天尊与他理念不尽相同,却不知他俩不同在何处,也不好细问。”
微微点头,灵渊也知道这事儿只怕成糊涂账,就是名动天下之人,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自难瞒过旁人的双眼;可其成名之前,究竟是怎样的过往,就很难探究,毕竟谁也不能照见过去未来。不过天人师、虚皇和萧虚庭,都曾经从无生老母手中得到过桃源乡的武功,更各自保存有无生老母的真经,就显得他们三人关系非比寻常;想来无生老母那么大的本事,收几个徒弟倒也实属平常,便或许这三人乃是同门所出,便像姜映明和陈焕明之间有些矛盾,也说不定。
前辈人的事情,灵渊原本并不太关心;只是他身世不同寻常,似乎与萧虚庭有不清不楚的关系,才叫他不得不多问两句,也是为了弄清楚自己是谁,才不被蒙在鼓里,有能力把握自己的命运。
心想着,灵渊又是听见赤珠轻声开口,道:“我听说太后已经知道了经书失落,正准备召见老师当面说明。你若是听老师提起此事,或许能试着跟他商量商量,求他带你我同往,一并去盛京一趟。太后对我有莫大恩情,我自当与她多亲多近,之奈何明行山与盛京远隔千里,纵是我有心也不能时常陪伴在旁。”
这消息倒是来得突然,却也是意料之外而情理之中,想着天人师看那经书要紧,萧太后自然也十分重视;只是现如今众人在明行山一切平安,他倒是不愿在横生枝节,只随口糊弄了赤珠,也没太往心里去,便也是人微言轻,天人师自有考量,不一定会采纳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