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钲深以为然,点头道:“是啊。”
穆青侯道:“日后李公子在江湖中遇见我那不成器的不孝子,请公子看在老夫今日相待的面上,多少手下留几分香火之情。若是他执迷不悟,继续仗势为恶,老夫就不勉强公子了。”
李钲道:“他是受了晋王的蛊惑,才会如此。前辈的话我都记下了。”
穆青侯道:“其实为了这个所谓的‘禹王神鼎’和‘无字天书’,我出师之后特意去过阴山,还因此入了阴山教门下,但始终未曾找到禹王神鼎。而过了几年‘无字天书’忽然在江湖中出现,所以老夫才离开了阴山教,一路追寻。但直到我回到家乡,‘无字天书’的线索总是若隐若现而无法见其端倪,正在这时,高祖来信召唤,我追查‘无字天书’也就从此终止。等我再回老家时,‘无字天书’已因多年不闻风声而无法追踪了。李公子出自名家,心地忠厚,胸襟博大,若是见着‘无字天书’,最好退避三舍,不要自寻烦恼的好。”
李钲想起纳兰关于“无字天书”的告诫,原本已经说到嘴边的话硬生生刹住,道:“前辈教训得是,晚辈感佩莫名。”
这才明白,原来穆青侯并非阴山教弟子,他是为了破解禹王神鼎的谜团而假意入教,江湖传言说阴山教一分为三,也并非穆青侯“破门出教”,而是他自行离开,和后来阴山教的分裂根本毫无干系。
穆青侯接着道:“李公子乃高祖龙孙,为了大唐国运之所计,李公子不妨好生利用身在江湖的便利,暗中查找传说中的禹王神鼎,只要找到禹王神鼎,‘无字天书’和禹王神鼎之间的关系,大概也就能分辨明白了。”
姬玉笙道:“禹王神鼎只是见于传说,没人见过真容,老先生这么一说,我们纵算有心,又上哪里去找它?”
穆青侯笑道:“此事只说机缘。实在与它无缘,也无法强求。但如李公子所言,鼎乃国家神器,李公子乃是龙子龙孙,正应这一说法,所以老夫说李公子不妨试一试而已。禹王神鼎不宜现身世上,让人所知,李公子若是找到神鼎,当想法让它从此在世间消失为秒。”
李钲道:“这又是为何?”
穆青侯道:“历代王朝皆以九鼎定国、以玉玺传天下,鼎、玺乃是皇朝正统的标志。自从祖龙收天下贡金所铸九鼎在泗州莫名失去踪迹,尚能证明皇朝正统的就只有传国玉玺了,若是神鼎出世,未免于世不吉,单独一鼎,未免于‘龙气’有扰。因此这个鼎万万不能令它再现人间了。”
姬玉笙道:“这禹王神鼎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穆青侯这才道出来历,上古自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娘娘补天之后有史所载,中原洪水泛滥,虎豹横行,百姓民不聊生。
禹王与后稷、伯益三人奉帝舜之命治水,烈山焚泽,驱除虎豹,历时十有三年,禹王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水成功。
帝舜去世,按理当立帝舜的儿子商均继位,但商均不肖,天下诸侯景仰禹王的丰功伟绩,纷纷前去阳城朝拜禹王,并推举禹王做了天下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