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因定‘五服’之数,收天下诸侯朝贡之金熔铸九鼎,更以九鼎之名,划定天下九州版图,今日炎黄之九州便因此而来。九州九鼎的故事,大凡常人无不知晓。
但少有人知,除了禹王划定九州、镌九州风物于其上、后来不知所踪的九鼎之外,世间还有另外一个‘禹王神鼎’存在。
禹王虽做下了不世基业,最终成为天下诸侯拥戴的氏族首领,但他也还是有些私心的。
他希望自己辛苦打出来的天下能传给子孙后代,于是他废除了他的祖先颛顼立下的规矩,将‘择贤而立’的‘禅让制’改成‘家天下’的‘传袭制’,并另外秘密派人铸造了一座‘禹王神鼎’埋在‘龙脉’起源的地方,以镇压天下的‘龙脉’风水。
姬玉笙咦地一声道:“炎黄子孙,莫不知‘龙脉’起于昆仑,怎么会跑去阴山了?”
穆青侯一笑道:“你但知其一,不知其二。‘龙脉’起自昆仑,那是主山;昆仑龙脉向东延展,到了阴山深处,以山水相生之故,水脉延伸,联通四海,则四海之地皆属我炎黄版图。你想想,中华大地,物华天宝,是山多,还是水多?这么一想,你大概就明白了。”
他咳嗽了一声,接着说道,禹王自小聪明无比,深晓兵机,五行八卦、天文地理、文学武功无所不知,这座禹王神鼎上镌刻的便是禹王的一言一行,文治武功无所不载。
要知禹王能一统天下,号令群伦,绝非只靠治水之功赢得臣民的拥戴,有可能禹王本身就是一位不世出的武功高手,后世的野史中,也曾有记载禹王孔武有力,武功独步天下,无人莫之能匹的英雄事迹。
因为九鼎定天下,剩下那个鼎如果出现世间,难免于皇运有碍,因此禹王铸鼎之后,当日参与铸鼎的工匠都被一一杀掉殉葬,禹王去世后神鼎从此深埋地下,埋藏位置再也无人得知。
至于铸鼎的缘故,一说是禹王治水完成不久,他手下的巫师发觉各地虽不再有水患,但‘龙脉’起伏难以安稳,久而久之,对禹王后世的沿袭只怕大有关碍。
因此禹王集众巫之见,再铸神鼎,埋之深阙,用以镇压‘龙脉’。
神鼎埋下,‘龙脉’果然从此安定,江河湖海波澜不惊,百姓因此富足长达三百多年。
另外一说,则是说神鼎上刻有禹王留下的不世神功,但老夫所见,后者的可能性极小,因为禹王名震天下,囊括九州,他的武功自然会传给他的后人,为什么要刻在一个从此不见天日、无声无息的鼎上?
但也正是这个缘故,禹王去世之前,从未对人提起阴山铸鼎的往事,禹王神鼎是个什么样,也从此无人得知,我们要想知道它的样貌,大概只能从图书中的传国九鼎去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