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王恢复了旧日的残暴统治,为了向天竺表示感谢,便将从新朝国王手里夺来的那部经书卑躬屈膝地献给了天竺的大日王。”
西门藏端起酒杯向众人敬酒,接着说道:“那位在乱军中不知死活的新王,就是喀礼的祖父,那部被夺走的经书,就是不知何时从波斯流落到尼泊尔的‘戒日神功’。‘戒日神功’在尼泊尔并不是这个名字,而是天竺大日王得到经书之后亲自改的名,‘戒日神功’这个名字,就是从天竺大日王的年号‘戒日’而来。”
李钲大吃一惊,这才知道原来这部声威显赫的戒日神功,居然有着如此血腥的往昔,不禁开口问道:“那喀礼和李密的结交也一定不是所谓‘朋友’那么回事,他一定是私下有求于李密了?”
西门藏道:“正是。”
喀礼从小就把祖父辈的血仇记在心里,他少年博学,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聪明的特质,长大以后他隐姓埋名通过国家的科举考试,获得了尼泊尔王室的任命。
他后来官职越做越大,竟一度给他做到了尼泊尔国典藏库的总管,相当于我国大内书局的管事,这在尼泊尔几乎是除了宰相之外最高的文职官衔了。
他做到这个官职以后,暗中培养复仇的后辈,他的弟弟被他秘密送去一个天竺的奇人异士那里,学了一身惊世骇俗的武功,在国内等待他的号令。他打听到炀帝出巡不在京师,于是连夜入宫,向尼泊尔王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他对尼泊尔王说天朝可汗听说了‘戒日神功’的威名,想‘借’书一观。原来当日尼泊尔王送给天竺大日王的‘戒日神功’只是一个副本,真正的原本还藏在尼泊尔的王宫中。
喀礼希望王室任命他做典藏库的总管,也是因他孤心苦诣要求证这个传说的缘故。
在尼泊尔国的典藏库中,喀礼找到了‘戒日神功’真本,他见到祖父留下的这本传世奇书,却并未拿走。
而是借着隋朝的强大软硬兼施,威逼尼泊尔王自己乖乖地把书交给他。这样他在尼泊尔的官职能够保住,家人也不会受尼泊尔王的威胁。
尼泊尔和天竺方面自然也都不敢向天朝求证喀礼的话到底是真是假。那一任尼泊尔王昏庸无能,被喀礼这个天衣无缝的计划一吓,果然命人把书交给了喀礼,并且任命喀礼为遣隋使,带着经书和国书,即日出使大唐。”
李钲道:“原来‘戒日神功’是这样来到大唐的。”
喀礼自以为这手做得鬼神不知,哪知心急之下,还是留下了一个破绽。
他的一位学生无意中听到了他和弟弟的密议,这位学生贪图富贵,出卖老师,把这件事密告给了尼泊尔王。
尼泊尔王虽然昏庸,却诡计多端,知道了内情之后暂时示弱,装得不动声色。
喀礼离开尼泊尔之后,尼泊尔王便血腥捕杀了喀礼全族,他家族六百多人都被尼泊尔王给杀掉,他的弟弟死里逃生,逃到大唐,前往京师寻找兄长,希望可以从隋朝借兵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