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江湖(1-3册)-第二章 素月青霜照碧痕 (六)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素月青霜照碧痕 (六)(1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周远在下课钟声敲响,所有学生起立和教授道别后的第一个瞬间,就从后门闪出教室,快步冲下了楼。他再也不想去回忆刚才课上那窘迫欲死的一幕,另外,他也需要立刻赶往“梨花渡”。

“梨花渡”是燕子坞校内的渡口,供来往于本部和曼陀山庄校区之间的穿梭渡船停靠。

渡船每天从卯时到酉时每隔半个时辰往返一次,周远在一个月里有一半的时间在早课结束以后,都要马不停蹄地赶午时的那一班渡船去曼陀山庄。

曼陀山庄校区大约有燕子坞本部的一半大,主要是博士备选的生活和住宿区域。周远不是博士备选,他去曼陀山庄的原因是因为那里有整个江南最大的武学图书馆“琅嬛玉洞”。从上个学期开始,周远已经离开了食堂,开始在琅嬛玉洞图书馆打工赚取生活费。

周远从语嫣楼后面的小径抄近路到了“梨花渡”,一艘能容纳十余人的大乌篷船已经停泊在那里。

周远踏上渡船,照例在船尾找了个地方坐下。每天坐校船往返于本部和燕子坞的,无非是三种人。第一种是同时带学士生和博士生的教授,他们可以享受到渡船的乌篷内休息的待遇。第二种是从校外回来,经本部回曼陀山庄的研究生,他们约定俗成地都会坐在船头。第三种是在曼陀山庄任职的各类后勤人员,他们都坐在船尾。像周远这样去研究生院打工的学士生非常少,上个学期这一班船上就只有周远一个,他总是在船尾最角落的地方找个靠船舷的位置坐着。

周远刚坐下不久渡船就起锚了,一前一后两个船夫三下两下,就把渡船撑入了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中。

曼陀山庄是个神奇的地方,它离燕子坞有大约七里的水程,处在一片巨大的芦苇**的中心,没有人知道它的确切位置,甚至不知道它到底在燕子坞的哪个方向。罗盘那样的定位仪器在那里会神秘地失灵或者给出错误的指示。想从烟波浩渺的太湖上直接达到曼陀山庄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经由燕子坞的这条水道。

周远在两个校区之间已经往返了好多次,起初因为好奇,他都会靠在船沿上尝试记住渡船在芦苇**里那些岔路上的七拐八绕。但是很快他就放弃了,因为船几乎每撑几下就会遇到一个岔路,而那些岔路口的芦苇丛又极其相似,随着湖风的吹拂又仿佛随时在改变形状。

听人说,这些渡船的船夫靠的是燕子坞自古传下来的一套口诀才能在这条水路上行船而不至迷失。这些船夫世世代代都在燕子坞居住、撑船,终身都不能离开这里。

船行了大约一刻钟的时间,周围的雾气一下子浓了起来。刚才高照的日头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浓雾慢慢遮蔽,四周的湖风也陡然间变得更加阴冷。周远将衣领往脖子周围紧了紧,尽管在两个校区间摆渡过多次,但是他对这段路程还是没有能完全适应。

太湖的万顷碧波养育了周围的鱼米之乡,但是在它浩瀚的湖水深处也尘封着许多未解之谜。没有任何人能解释为什么即使是在晴空万里的天气里,这一段的水程也总是被一股浓烈的雾气笼罩。这些雾气仿佛粘滞在这片湖面的上空,即使湖风吹来,也只是把这些雾气扭曲成各种诡异的形状,并不能将之吹散。这些浓淡不定的雾气让本来就迂回复杂的芦苇**变得更加难辩方向,原本可见的路口有时会被浓雾突然封锁,而一些从未出现过的路口有时又会被骤然散开的雾气暴露出来。据说在这段水程里只要走错一个路口,就会误入一片阴森黑暗,污浊诡异的芦苇**中。那片芦苇**中到处都是陷在里面的动物腐烂的尸骨,空气中散发着让人会昏迷的瘴气,而水底则游动着不名的怪兽。这是一个有去无回的地方,燕子坞以及太湖沿岸居民和水上人家都把这片芦苇**称作“鬼蒿林”。

但是“鬼蒿林”也成为了曼陀山庄校区的天然屏障,让那里成为了一个不受外界打扰的世外桃源。而那些世世代代忠诚的燕子坞船工也从来没有走错过路。

不过在学生当中也流传着十几年前曾发生过几个本科生企图擅自夜闯曼陀山庄,而误入“鬼蒿林”,从此消失于世间的故事。这个事情现在已经完全无从知晓真伪,因为寝楼里至少流传着十几种版本,有一些已经是纯粹用于睡前夜谈的鬼故事了。

又行了一刻钟,浓雾渐渐散去,渡船三转两折,芦苇丛一下子散开,眼前豁然开朗。一座被曼陀罗花树环绕的岛屿横在前方。正午的阳光垂直透过薄薄的云层,把这个岛屿照得晶莹剔透,如同仙境。

在“鬼蒿林”中行进的时候周远已经感到了腹中饥饿,当船终于停靠到曼陀山庄的“茶花渡”时,周远已经饥肠辘辘了。他迅速穿过一片山茶花树围绕的小径,走过一段坡路,来到岛一端的一块巨大的山岩之前。一幢宏伟的木楼依着山体建起,这里就是和少林寺藏经阁齐名的琅嬛玉洞图书馆。

曼陀山庄原为慕容家族的一支亲族所拥有,后一同并入了慕容家的产业。慕容家族的先人见岛上这块山岩突兀奇伟,便倚傍着山势,从外省运来上好的木材搭起七层高的木楼,同时又凿开山体,建成这座一半在山里,一半在山外的绝妙建筑,取名琅嬛玉洞,将多年来收藏的各种子集经卷,武功秘籍存放其中,供族人在里面静思阅读,修养心性。

家族的后人又几经扩建和改造,将历年收集到的方志、礼、乐、射、御、书、数等方面的典籍藏于其中,自武当会议后,更是将各门各派本着武学共享的宗旨发布出来的内功心法,招式秘籍以及新的研究论文等逐一收录。等到燕子坞学院成立时,这里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学校的主图书馆。

周远出示了学生字牌,进入馆内,径直上到了二楼。琅嬛玉洞图书馆的每一层都由山岩外的木楼部分和山岩内的藏书洞部分组成。二楼的藏书洞内都是各类主要的武学报纸、期刊以及研究生常用的教科书。藏书洞外半圆形的楼面则被隔成一个个小的房间,供研究生们自习、研究或小组讨论使用,还有一些小房间被专门分给攻读博士生的学生。

周远来到一个半掩着的门前,门上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博士备选 张塞”。

周远推门走了进去,那是一个出奇地杂乱的小屋。屋里只有一张书桌、一个书架和两张椅子。书架上东倒西歪地塞着各种线装书籍和零散的资料,显然经过多次不负责任地抽取和塞入,书架两边的地上也堆满了很多教科书和期刊,书桌上更是重叠着各种参考书,杂志,报纸和论文书稿,几乎都要埋没了角落上的油灯。

整个桌面上,只有一小块地方空着,那里垫了一张“武林日报”,上面放了一盒盒饭,旁边则已经吐满了一堆鱼骨头。

书桌的后面,坐着一个头发蓬乱,穿着一身皱巴巴衣服的男生,正一手端着一个饭盒,一手捏着一条红烧小黄鱼的尾巴啃着。

这个男生是武林历史系的博士研究生张塞,他是周远在燕子坞唯一的朋友。

“这是今天的日报吗?我还没有看呢,”周远轻轻嘟囔了一句,抓起报纸上的饭盒。饭盒里是米饭青菜和红烧大排。大排是周远的最爱,他知道是张塞特意为他留的。所有在琅嬛玉洞打工的学生都会得到一顿午饭的补贴,在午时发放,周远因为在本部上早课,张塞总是会帮他在分饭时留下一份。周远拿起筷子,狠命地开始往嘴里刨饭。

张塞“噗”地一声又吐了一堆骨头到报纸上,看了一眼狼吞虎咽的周远,问道,“怎么样,在杨教授的课上有所表现了么?”

周远一听这话,顿时一股难过涌上心头,他把饭盒放到桌上,轻轻叹了口气。张塞看出情况不对,便没再说话,周远低头愣了一会神,才慢慢把刚才课上的事情说了。

“这个……”张塞自然也知道周远保研的梦想可能已经泡汤,但他还是马上安慰道,“那……你喊出来的答案,究竟对不对呢?”

“答案当然是对的,”周远肯定地说,“问题是……”

“那就不算最糟啊,”张塞打断他,“教室里别的人不知道,杨教授一定知道的,他对你的答案做了评价了吗?”

周远摇摇头,“他只说让我傍晚去他的办公室。”

“唔……这不一定是坏事,”张塞说,“你想,有多少人有机会可以去杨教授的办公室?我就一直想见他却找不到门路呢。不如你到时候帮我问问,他为什么在杀死李天道之后居然放弃高官厚禄,选择回燕子坞读博?这事可是武林史上的一个谜啊……”

张塞看了一眼周远,见他一脸铁青,便知道眼下不是提这种要求的时机,于是接着说道,“杨教授骂你一顿是肯定的,可是骂完了说不定也会问问你学业的情况,你就可以趁机表现一下自己了……”

周远转动着手中的筷子,对张塞的分析并不是十分的信服。他抬起头,突然问道,“张塞,你说我的脑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

张塞笑了,“别傻了,你就是因为紧张了。换作是我,当时的样子可能比你更加不堪。”

“可是,我当时在黑板上看到了……奇怪的幻想。”周远认真地说。

“你看到了什么?”

“算学符号。”

“这有什么奇怪的,”张塞笑道,“你整天不就是在捣鼓这些东西吗?要我说,你要是看到美女的幻像,那才是要担心的呢。”

“可是那些算学符号组成了一些奇怪的公式,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

“你就不要再瞎想了,”张塞不让他再说下去,“我知道你这段时间为了找工作压力很大,你一定是太希望可以在杨教授面前表现得好一点,结果搞砸了。事情不是不可挽回,一会儿打完工你先回寝楼休息一下,到时候去他办公室的时候状态就会好一些。别再想刚才的事了,钻牛角尖不好的。”

“好吧,那不说这个了。”周远轻轻叹了口气,重又拿起饭盒,右手用筷子朝嘴里送饭,左手开始翻看《武林日报》,“今天有什么特别的新闻吗?”

“没什么新闻……”张塞虽然说得若无其事,脸上却露出兴奋的神情,“要看新闻也不看《武林日报》呀,上面又没有我的文章。”

周远“唔”了一声,继续把《武林日报》翻到第二页。

张塞见周远没有领悟他话里的意思,只得从旁边的乱书堆中抄起一叠报纸,重重地拍在他前面。报纸掀起一股风,带起了桌上的尘土。周远忙抱起他的饭盒扭到一边,同时,也终于明白了张塞的暗示。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