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良緣,桃花樹下陶聽雨。
柳觀風又驚又喜,心想哪有人出對子將自己女兒芳名嵌進去的?這分明就是給自己架個梯子,暗存提親之意麼。連忙對道:
百年好合,柳葉舟上柳觀風。
陶老爺哈哈大笑,拍拍柳觀風的肩道:「還記得我家住在何處吧?後會有期。」
婚事便這樣訂了下來。
柳觀風父母雙亡,陶家又只有一女,遂議定招婿入贅,傍兩老一起生活。柳觀風倒也願意,私下裏同小姐說:「不知為什麼,我見了老師便親,有這樣的父母,真是我幾生修得的。」
陶聽雨故作嬌嗔:「那日我特地同你說了我家住址,你卻不肯來提親,直到我父親去江邊找你,這才找了媒人。敢情你是看上了我爹娘,才肯娶我的?」
柳觀風忙施禮不迭:「那天我在桃花樹下見了你,覺得像是雲中仙人,哪敢存癡心妄想?見了你爹,只覺親切隨和,這才敢乍起膽子來提親呢;再見了你娘,更覺得有了生活氣,有了真實感,像個家了。」
聽雨說:「等我們成了家,你不要再打漁了,風裏來浪裏去的,太不安全了。就像你對子裏說的:柳葉舟上柳葉風,我聽著好擔心。」
觀風道:「好,等我們成了家,我就不打漁了,跟你爹一樣,改種花。種桃花。到時候,這山坡上全是桃花,我們就在桃花林裏安家,養雞,養鴨,養一群孩子,不問世事,不慕功名,一家人和和美美的,你說好不好?」
兩個年輕人為了自己的夢想癡迷著,彷彿已經見到了那夢裏的情景。那天分手的時候,兩個人都有些依依不捨,還是陶老夫人再三催促:「就要成親的人了,少見一時都不行?過了這個月就是一家人了,到時候有多少話說不得?」這才把準女婿送出了門。
誰也沒有想到,柳觀風這一出門,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江上的人說那天同他一起出船打漁,他一時興起,說要往上流去轉轉,還說等成了親,就再不打漁了,到時候想想還一次都沒見識過上流風光,會心存遺憾的。都說上流有大魚,也有急流,莫不是翻了船?
陶老爺請人往上流尋找,又花了不少錢雇人下水打撈,然而那些錢都打了水漂,柳觀風的影兒也沒見著,真像是化在風裏了一般。
漸漸的,眾人都相信柳觀風是死了,就算不死,也必是有了什麼奇遇,甚或是惹了什麼大禍,跑了。
一時間說什麼的都有,傳得沸沸揚揚的。陶老爺心煩不已,只慶幸婚事未成,還來得及收拾殘局,給女兒另尋人家。
然而陶小姐卻說什麼也不答應,她堅信柳郎不會死,更不會背信失約,他總有一天會回來找自己、娶自己的。母親再三勸她:你年紀輕輕,莫不成要守望門寡?這可不屈死人?
陶小姐卻只咬牙不肯,發誓要等漁郎回來,他一日不回,我等他一日;他一輩子不歸,我等他一輩子。
陶老爺認了命,嘆道:古有信人尾生抱柱而亡,今有義女陶聽雨望夫成石,罷了,罷了。
在那無數個關於等待關於希望的日子裏,陶小姐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繡花,繡桃花。那桃花林裏,有一戶人家,養了雞,養了鴨,還有一群歡天喜地的小孩子。
那些孩子的臉上都帶著笑,可是繡繃上卻濺滿了陶小姐的血與淚。陶小姐得了咳血症,常常繡著花,就一口血噴在繡繃上,染紅了桃花夢。然而她仍然在等,等她的柳郎歸來,同她一起種花,繡花,養雞,養鴨,還要再養一群孩子,一家人快樂地生活。她相信,這夢境早晚有一天會成真。
人們都說陶小姐瘋了,提起來就嘖嘖嘆息,說可惜了貌美如花聰明伶俐的一個大姑娘,怎麼就得了失心瘋呢。自古以來癡心女子負心漢,那姓柳的若非短命死了,就必是變了卦,這會兒還不知在哪裏逍遙快活樂不思蜀呢。
陶老爺夫婦也都老了,眼看著女兒紅顏漸槁,沉痾難癒,都是又憐又痛,不禁怨恨起那生死未卜的柳觀風來。
然而這天一早,卻有個年輕人匆匆上門,口稱「岳父在上」,納頭便拜。陶潛定睛一看,明明就是柳觀風,可是,三十年過去,他如何相貌不改,竟還就是三十年前被岳母笑呵呵送出門去的模樣兒?
正想細問究竟,夫人卻從後院跑進來,張惶地喊道:「老爺,快去看看吧,咱們的女兒不行了。」
柳觀風聽了,心下大驚,也顧不得禮,搶在陶老爺前便直奔了小姐的閨房。
當年豔若桃花的陶小姐已經瘦得只剩一個影子,頭髮早早地白了,只有眼睛裏還有一絲亮光不熄,看見柳觀風,那絲亮光忽然就燃燒起來,幾乎是拚了性命喊出一聲:「柳郎,你可來了!」
柳觀風一步搶前,跪在小姐榻邊哭道:「我來了,我一天也沒敢耽擱就趕了來,誰想到,還是來晚了。」
他哭訴著這番打漁奇遇──那天早上順水順風,他一時興起,便要去上游見識一番,誰想到中途遇到急流,不知怎麼的就漂到了一個地方,只見桃花夾岸,露出一個山洞來。遂繫了纜下船,尋洞而入,豁然開朗,只見良田千頃,雞鴨成群,有無數穿著秦朝服飾的人在其中穿行,自稱是在秦時避亂來此,已與世隔絕,定居多年。談論起來,他們甚至不知道有漢朝的存在,就更不知道魏與晉了。
他們難得見到外界的人到來,迎接柳觀風十分熱情,輪流宴請他到家中做客,殺雞宰牛招待。有戶人家,住著岳父母和一對小夫妻,那女婿是入贅岳家的,同妻子十分恩愛。奇的是,兩人的相貌像極了柳觀風同陶聽雨,他們養了一群雞鴨,生了一群孩子,一家人和睦逍遙,相待觀風就像自家子侄一般。
柳觀風不禁想起自己和陶聽雨的夢來,覺得那對小夫妻簡直就是自己同聽雨小姐麼,一時思鄉情切,便想接了聽雨和岳父母一同來桃花源居住。於是匆匆告辭,順流而下。沒想到回到武陵,卻見物是人非,一問才知道,他不過在桃花源待了三天,人間已經過了三十年。他竟然就這樣辜負了陶小姐。
陶老夫人聽見女婿這番話,又驚又疑,然而看著女婿一如往初的英俊相貌,卻又無法不相信,哭道:「人人都笑我女兒癡,說你若不是死了,就是變了心。只有聽雨堅持說你不會死,也不會變,一定會回來找她。原來,竟是真的,可惜,還是晚了,太晚了,我女兒的一輩子啊……」
聽見母親的哭聲,陶聽雨的眼角沁出了兩行淚,微微笑道:「娘,何必傷心呢。柳郎他沒有負我,女兒也沒有白等。桃花源的那對夫妻,說不定就是我們兩個呢。那樣,我的一輩子,不是很幸福嗎?」
陶聽雨說完這番話就死了。
柳觀風後來將她葬在了初相識的那株桃花樹下,碑上寫著:「柳觀風髮妻之墓。」旁邊寫著那幅對聯:
一面良緣,桃花樹下陶聽雨。
百年好合,柳葉舟上柳觀風。
陶老爺說,女兒說得對,既然山中方一日,人間已十年,雖然女兒在這世上孤獨地守了一輩子,但在桃花源裏,也許另有一個她,正過著幸福的生活呢。
陶老爺後來隨女婿去找過那個桃花源,可惜沒有找到。不久,柳觀風莫名其妙地得了一場重病,很快便死了。桃花源的故事,就更沒有人能說得清了。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