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业火红莲-第一章 魂归乾元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魂归乾元(1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1

昆仑山高万仞,山峰直插苍穹,五彩祥云升腾婀娜,流转群山万殿之间,一派仙界胜景。

那一日,太乙真人在玉虚宫中听过元始天尊讲道说法,正要驾鹤归去,却忽见层云堆叠之中,有个衣着华美的神,身披瑞霭千条,红霞万丈,自西昆仑天庭里巍峨的众殿之间,飘然而来。

那神脑后的瑞霭,名叫“天地之秩”,背后红霞,号曰“宇宙之序”,因此那神一走近,太乙真人就觉得像是有无边桎梏加上身。但他依旧面露笑容,迤迤然步上前去,撩起拂尘打个稽首,微微一拜,道:“太乙参见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

玉皇大帝面泛红光,笑道:“真人何必行此虚事!”

太乙真人闻言,方才直起身来,问道:“许久不见上帝[1],不知欲往何处去?”

玉皇大帝道:“寡人久居深宫,了无陪伴之人,今日忽然心血**,掐指一算,于修道初成之时在昆仑天池中种下无数莲子,今日当开,故欲一去观之。真人不若一同前去,如何?”

“哦?竟有此等妙事!”传言玉皇大帝自幼修持,苦历万劫方才证天道,而开神道之先河。他修成神道之日种下的莲子,肯定也绝非凡物!因此太乙真人欣然应允,脚下祥云升腾而起,便同玉皇大帝一前一后,飞往西昆仑天池胜景。

那神池浩渺,如空中浮镜,中有神仙造景,亭台楼阁各具神韵。天池四面环山,山外万顷园中,种有桃树三千六百棵,夭夭灼灼,全都枝繁叶茂,只是树上青桃不过才枣儿般大小。那桃树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待到花开果熟之际,西王母便广邀神仙,共聚于瑶宫天池赏玩品尝。

太乙真人跟随玉帝按下云头,西王母领着七位仙女已然静候在侧,身后桌台案几,摆满了玲珑果品、珍馐美味。众仙女欠身行礼,虽有轻纱遮面,却依旧可由众仙女之姿,想见西王母纱后桃李之颜。

太乙真人打个稽首,对西王母拜道:“贫道见过王母!”

西王母轻笑道:“不知道得多大的风,才能将太乙真人尊驾从乾元山吹到此地呢。”

“王母说笑了!”太乙真人环顾四周,见天池之水透明澄澈,一眼望去,就连莲叶也无,更遑论莲花了,因此疑惑道,“池中并无莲花……”

玉帝与西王母各自坐于青玉案后,西王母道:“道中自有理,真人且先落座便是。”

太乙真人依言落座,耳听仙女奏乐,面前案几雕龙画凤,琉璃盘、碧玉杯中各色香气扑鼻而来,他却端坐不动。玉帝知他乃玉虚宫得道金仙,也不劝他,便道:“真人常在玉虚宫中闻道听法,不知元始老师这几日所讲何经?”

一神一仙随即闲谈黄庭[2],浅论心印[3],讲返璞道归真,说造化通八卦。

太乙真人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玉帝虽出言不多,但字字切中要害,深得义理。太乙真人听到他话里暗藏机锋,不由得收了小觑之心,凝神以对,不敢有丝毫松懈,几乎都要忘记来此目的了。但看玉帝,则依旧泰然自若,气定神闲。

二人暗自斗法之时,一旁歌舞的七仙女中有个伶俐的红衣仙女忽然惊叫出声,玉帝闻声则喜,道:“正是破土之时!”便起身同西王母往池边走去。

太乙真人趋步其后,才到那天池边上,就看见澄碧池水正中似有无数芽儿破土而出,伸出三寸小茎。根根花茎遇水则长,不过须臾,竟已有腰身粗细,长出水面,随即便有雪白莲叶趁势铺开,将整个天池之水映出一片清光,又有无数拳头大小的花骨朵随清光绽放,尤其以正中那朵红莲,在满池白莲之中显得格外耀目。

那花旋转着,盛开出九九八十一片花瓣,花瓣由浅及深,初极雪白,至尖上已是如血深红。其间并无莲藕,绽开之际,却自放红艳光华。光华尽敛后,才出现一颗浑圆如同灵珠似的莲子,在那红莲正中滴溜溜直转。

“这……这是何物?”太乙真人惊道,“莫不是天生宝物出世?”

“拿来一观便知。”玉帝把手一招,那颗莲子灵珠便轻轻飘起,飞离了天池红莲。红莲花叶枝茎生得快,此时枯萎则更甚,灵珠刚离,莲花便缩入水中,正要消失,却被瑶池之水包裹而出,落入西王母手中。红花白叶,又有莲梗相托,通透可爱,西王母拿在手中把玩一番,才交给身后仙女瑶姬,道:“拿去放在宫中,做一盏莲灯。”

玉帝手捧莲子,先一皱眉,旋即又展颜而笑,喃喃道:“原来如此,既是转世轮回之种,何不将过往前尘断个干净,另辟新生呢?”说罢,便见他手中忽起一道清光,在那莲子上一闪而过。

太乙真人素来爱宝,此时见着这天生灵物,自然目不转睛,只是他方才坐而论道未能胜过玉帝,当然不便要来,正踌躇间,却听玉帝道:“真人不来瞧瞧这颗莲子吗?”

太乙真人下意识一伸手,那珠子便轻轻落在了他手中。随即便有一股磅礴之气、两声振聋发聩之言,从灵珠处直击太乙心神:“哪吒!”

太乙真人猛然一惊,那灵珠就闪耀着青、红二色微光,从他手中缓缓落在地面。触地之际,光华大盛,便化作了一个婴儿,在天池边呱呱啼哭。

玉帝见状,拊掌笑道:“妙!妙啊!这孩子出于莲花,入得真人之手,方才从莲子之中现出真身,定是真人道德高深,方才能得此天定之缘。”

太乙真人见玉帝有心,自问天道,即知与这莲中化生之子有两世师徒缘分,才道:“贫道便收这孩子为徒吧。”说罢,便将那孩儿抱在怀中,见他朱唇白面,十分可爱,又是灵物所化,便在天池无数白莲间喜不自胜道:“你既为莲中灵珠所化,贫道便为你取名灵珠子吧。”

[1]玉皇大帝全称为“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2]指《上清黄庭内景经》与《上清黄庭外景经》,为道教上清派主要经书之一,《封神演义》原著中多次提及。

[3]全称《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托言“无上玄穹主金阙大道君”所述,宣扬道教修炼法,主要阐述内丹炼养精气神之秘要。

2

当灵珠子一天天长大,叫出第一声师父之时,太乙真人无疑是喜悦的。

除却侍奉洒扫的童子之外,彼时的阐教仙人绝少收徒,自然无人能够领会眼看着一个襁褓婴儿,成长为俊逸少年,逐步领悟自己一生所学的愉悦。即便太乙真人需要不断为天不怕地不怕的灵珠子料理他闯下的祸事,但这又何尝不是漫漫仙途之中,一些增添色彩的趣事呢?

然而当命中注定的一切,以无可阻挡之势滚滚而来之时,即便是自由于天地之间的仙,也无力阻止。

那一日,灵珠子在为前时所犯之事面壁思过,便有一道法旨从金霞童子身前飞过,径直落在太乙真人手中。太乙真人看罢法旨,便道:“为师要前往玉虚宫拜谒天尊,你二人留在山中,切勿生事!”说罢,便驾起瑞鹤祥云,往昆仑山飞去。

云飘万里无依,鹤飞千年才及。

远远望去,那昆仑好似长在雾里云间,缥缥缈渺,幻幻真真。竹篁瑶草,奇花古木,飞去众童子,往来有群仙,仙鹤与白云共舞,瑞兽腾长虹霞举。正对面有一处陡峻山崖,仿佛刀削斧劈一般,上书“麒麟崖”三个大字。

太乙真人驻足麒麟崖下,早有接引童子快步上前,躬身道:“请真人往玉虚宫中!”

那宫殿修在青山之间,现于群峰之巅,玉虚宫灯万古长明,戊己杏黄旗[1]镇守中央,不借外势之雄伟壮阔,便自有一股巍峨天上的至高之气。

太乙真人行到八卦台前,于蒲团上行礼,道:“太乙拜见老师!”

便听混沌之中飘来一处清音:“先去一旁等候。”

太乙真人闻言起身,才见阐教门人已然来了大半,燃灯道人立在天尊身旁,台下是南极仙翁领头,另有九仙山桃源洞广成子、太华山云霄洞赤**、二仙山麻姑洞黄龙真人、夹龙山飞龙洞惧留孙、崆峒山元阳洞灵宝大法师、终南山玉柱洞云中子等立在其身后,再有新近上山的姜子牙、申公豹二人,与萧臻、邓华一道,垂手在侧。

太乙真人入列后,就听见黄龙真人说道:“早先师尊与师伯、师叔于紫霄宫前参见天道,竟见秩序源流开始流散,而恐上下之序混乱,恰逢玉皇大帝应运而生,苦历千劫百难而成亘古未有之神道,遂在西昆仑开天庭执掌流散秩序,将他拥立为天庭之主,主宰三界众生。只是源流逸散之事,仍不得解,此次召集众位师兄弟,莫不是便为此事?”

南极仙翁乃是阐教首席弟子,久在元始天尊身边,自然知晓为何。往日面上总是吟吟带笑,今日却一脸冷峻,满眼复杂情绪,望着身后众位师弟,一言不发。

广成子为玉虚宫击金钟首仙,召集众弟子的法旨便是由他所发,听见黄龙真人发问,他才轻叹一声,说道:“正是为此,乃是我等杀劫临头。”

众仙闻得“杀劫”二字,全都一惊,太乙真人问道:“师兄此话怎讲?”

广成子道:“前些时日师尊与老君、通天教主再至紫霄宫前,却见那天地秩序流散更甚,而天庭人手不足,自然无法全盘接下。三尊便在宫前商议,令门下弟子转修神道,在天庭担任神职。三教之中,八景宫仅有玄都大法师一人,而碧游宫弟子十倍百倍于我玉虚门下,倘若事成,恐怕碧游宫中得力弟子十之八九都要入天庭,师叔自然不肯,因此三尊商讨无果。正欲不欢而散时,却见那玉皇大帝手捧一榜一鞭,走出紫霄宫,对三尊拜曰:‘诸位老师命我执掌天庭,统管天道流散秩序,小神日夜看守,不敢有丝毫懈怠。今日来此巡视之时,却见宫中闪出一道凌厉红光,便斗胆入宫,方见此物。’说罢,便将那两样物件径直交与师尊手中。”

广成子说话间,又有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纷至沓来,皆问道:“这却是为何?”

广成子又道:“此正是我等之劫。那榜名为‘封神榜’,鞭名叫‘打神鞭’,榜上列有阐、截二教,教下名姓云遮雾绕,不能辨清,只是截教名下弟子无数上榜,我阐教亦有不少。师尊久奉天道,一算便知,道:‘是我门下弟子该有此杀劫。’师叔闻则不喜,只道:‘既是天命如此,吾自难逆天而为,只是既不知名姓,我便下谕帖勒令门下紧守,潜心修道便是。’说罢,便拂袖而去。”

慈航道人问道:“那打神鞭又有何用?”

赤**答道:“顾名思义,只打得榜上有名之神,打不得无名之仙。”

广成子点头应道:“榜上有名者,若是硬挨这一鞭,顷刻间便要身死成神,在那榜上现出姓名来。我等久久不得斩却三尸[2]而证混元圣道,今逢这杀劫,却不知是人来杀我,还是我等杀人了。”

众仙闻言,皆眉头紧锁。

此时,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及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联袂而来,虽见尊颜喜怒不形于色,但众仙面色凝重,也知有大事发生,一齐行礼问候完,便垂手而立,静候天尊旨意。

元始天尊坐在九龙沉香辇上,抬起眼皮扫视众仙,沉声道:“尔等之中,有人杀劫临头,有人合该命殒,只是截教门人若真奉通天之命而不出,天道秩序便永无稳定之日……”

那云中子乃是福德之仙,听闻元始天尊话中深意,遂道:“老师的意思,是叫我们……”话说一半,却见元始天尊面沉似水,连忙就此打住,敛口不言。

道行天尊却转而说道:“广收弟子,光大阐教,不成仙道者,助其成神道,亦非不可。”

一时之间,玉虚宫中众人皆噤声不语。

就在此时,太乙真人却听见金霞童子大叫“不好”,扑倒在玉虚宫外。太乙真人心头一跳,便听金霞童子颤声叫道:“师父,灵珠子师兄失手打死了碧游宫石矶娘娘门下的青云童子,师兄与她在乾元山打起来了!”

太乙真人怒道:“真是个天生惹祸精!”

话音刚毕,却见四周众仙,甚至元始天尊与燃灯道人,全都玩味地望着自己,太乙真人的心头霎时涌上一丝苦涩。

[1]《封神演义》中阐教元始天尊之物。

[2]指道教的三尸神。尸者,神主之意。道教认为人体有上、中、下三个丹田,各有一神驻跸其内,统称“三尸”。上尸好华饰,中尸好滋味,下尸好**欲。早期道教认为斩“三尸”,恬淡无欲,神静性明,积众善,乃成仙。

3

“师父,师父,玉虚宫上送来一张弓和三支箭!”金霞童子在洞外惊喜连连,那载着弓箭飞来的巨大纸鹤一经他手,便闪出一道清光,现出一卷尺长短轴。弓箭摔落在地上,金霞童子试了半天,却连支箭都拿不起来,嘴中嘟囔道:“还挺重的……”

金光洞中昏昏暗暗,金霞童子不敢掌灯,穿廊入堂。黑暗之中,忽然传出太乙真人之声:“放在洞外便是,你先去给你师兄送些丹药。”

金霞童子猛然一惊,方才道:“是……是。”随即把那卷玉虚法旨放在了真人身旁。

借着洞口洒进的微光,金霞童子突然发现,师尊原本灰白各半的须发,此时已然全白,仿佛一瞬间苍老了百岁一般。

“仙人也会老吗?”金霞童子心中疑惑,旋即想起灵珠子师兄被关在洞中,已经许久不曾进食了,便去丹药架上取了半葫芦辟谷丹,去金光洞洞底找灵珠子。

洞牢无门,人心自困。

灵珠子并未像往常一样躺在地上酣睡,流下一地哈喇子,而是极为反常地正襟危坐在窄洞之中。

每个人都变得好陌生啊。金霞童子忽然有些惧怕,正犹豫着不敢向前,却看见灵珠子在黑暗之中射出两道凌厉的瞳光,伸手道:“把辟谷丹给我。”

“隔着一百里我就闻着香味儿了。”灵珠子像嚼豆子似的,嘎嘣嘎嘣吃下了一把。金霞童子敛裳坐在一侧,一言不发。灵珠子口中嚼着辟谷丹,含混地问道:“金霞,你怕死吗?”

“怕啊,谁不怕死呢?”金霞童子愣了愣,说道。

“那假如死了以后,一切都又是新的开始呢?”灵珠子停下咀嚼,正色问道。

<!--PAGE 5-->

“我不知道。”金霞童子摇摇头。

“是了。你七岁那年,我和师尊于虎口之下救了你。你虽与道有缘,却没有成仙之资,因此,师父便叫你吃了长生的丹药。从那时候起,你就连一寸也不曾长过,行为做事也常如童子。一个永远处在童年的人,又怎么会想到死亡与新生呢?”灵珠子眼中的光又暗了几分,轻声道,“你出去吧,我累了。”

回到正厅,太乙真人依然在蒲团上打坐,玉虚法旨半展在旁,见金霞童子回来,便道:“今日允你下山,扮作得道高人模样,将这弓箭送往陈塘关中,至于来历,俱在此卷当中。”

真人话音刚落,便从手中弹出一道清光,落在了金霞身上。

只听金霞浑身骨骼咔咔作响,眨眼之间,竟已长成了一副青年模样。金霞好奇地打量自己,身上的童服已变成一副道人打扮。他手捧法旨去洞外取那副沉重的弓箭,这次却很轻松就拿了起来。他在阳光下细细端详,就见翎花之下写有“镇陈塘关总兵李靖”字样。

等待的时间煎熬且漫长,即便是心智未全的金霞童子,也在这漫长的等待之中,渐渐明白,天之天下,恐怕将有大变产生了。

玉虚宫灯万古长明。宫中灯火一闪,原是一只纸鹤飞出,带起云开雾散,径往乾元山而去。

灵珠子跪在真人面前,低头不语。

太乙真人手执纸笺,面色凝重,道:“你此前杀了石矶娘娘的弟子,天尊命你一命相抵,今日时候已到,你可有话要说?”

“弟子闯下祸端,无话可说。只是恨自己道行微末,不能杀尽那些为难师父的外教之人,连累师父遭受责难。”灵珠子抬起头,眼中尽是磐石一般的坚毅。

“并非为师不想保你周全,只是初见之时,为师算出你我有两世师徒情分。当时为师尚且不解,如今却才明了。”太乙真人不忍直视弟子之眼,却从袖中唤出金铃,罩在灵珠子头顶。灵珠子浑身一软,便瘫倒在地。

金霞童子见太乙真人带着混天绫、乾坤圈驾鹤去远,方才进洞,抄起玉虚符旨,见龙章凤文写就云篆之章:“兹命乾元山太乙真人门下戴罪弟子灵珠子,往陈塘关总兵李靖夫人殷氏腹中投生,今夜即往。”

4

李靖很焦虑。

早在探清夫人殷氏脉象之时,李靖就已做好准备,欲迎接他与殷氏的第三个孩子。可谁知这一等,便是足足三年零六个月。关内百姓常在茶余饭后议论此事,李靖不经意也听到许多言语,正在今夜对殷氏说道:“今日我出关时,听城中孩童歌曰‘孕怀三载,非妖即怪’。”

殷氏亦愁眉道:“我也觉此孕定非吉兆,因此日夜忧心。”

李靖抱着殷氏,柔声说道:“当年我李靖一文不名,夫人则出自朝歌殷氏名门,我自问无计可施,才狠心抛下夫人,孤身前往西昆仑求仙问道,拜了度厄真人为师。我学艺三年,师父说我尘缘未了,无法修成仙道,因此将我遣下昆仑,谁知夫人竟为我这等懦弱小人,而以死相逼违抗父命,拒绝无数豪门权贵。”

<!--PAGE 6-->

殷氏堵住李靖的嘴,温柔地道:“我看中的李靖,乃是顶天立地的堂堂男子汉,并不认识什么叫李靖的懦弱小人。”

李靖一七尺男儿,听闻此话,眼中已现泪花,他牵住殷氏之手,道:“只是如今夫人为我所累,每日晕吐不休,吃不下一口好饭,三年多来身体虚弱成这般模样,皆是怪李靖,让夫人怀上了这个妖物!”

殷氏安慰道:“你乃修道之人,怎会不知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等凡俗,顺遂即可。或许这孩子并非妖物,而是神仙也未可知。”二人枕边夜话一席,方才合被而眠。

是夜,殷氏熟睡而梦,梦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道,穿厅过堂,直入香房。殷氏惊异不已,正要斥骂,那道人却将一物往殷氏怀中一送,道:“夫人快接麟儿!”殷氏猛然惊醒,坐起身来,却见窗前灯火微明,随风摇曳。屋外蝉鸣切切,月光如水,破窗流入。

眼见屋中并无异状,殷氏正欲再睡,忽觉腹痛难忍,忙叫起李靖,痛呼道:“我……我可能要生了!”

李靖听了大惊失色,急忙起身叫来预备了两年多的产婆,筹备好接生所需的一切,便在前厅来回踱步,心道:“此等异相,莫不是哪方妖物趁我不备,投身夫人肚中?”掐指算来,也是吉凶未卜,便取下了供在桌上的宝剑,挎在腰间。

李靖惴惴不安之时,那香房里忽然传出一阵撞倒杂物的乒乓之声,李靖急忙冲进香房,把正要出门的两个侍女撞得东倒西歪。

李靖抓着侍女,急问道:“夫人怎样了?”

那侍女惊叫道:“夫人生下了一个妖精!”

李靖心中一滞,推开侍女,就见房中满屋红光,并有一股异香扑鼻。地上一个肉球,滴溜溜向他滚来。

李靖大惊,抽出宝剑就往肉球上劈去,轰然有利剑破体之声,那肉球便分作两半,跳出一个小孩儿来。小孩儿在地上打了个滚儿,映得满地红光,站在李靖面前,好奇地打量着他。

李靖看那小孩儿面如傅粉,右手套着一个金镯子,肚腹围着一块红兜,金光射目,俨然神圣形象,并无半分妖气。他便抱起孩儿,交与夫人看,殷氏怀他三载,就算吃再多苦也俱成了前尘往事,不由得笑逐颜开。

次日天色微亮,有一众陈塘属官闻讯而来,纷纷向李靖贺喜。

李靖抱着孩子坐在主席,手下将领纷纷啧啧称奇,赞叹道:“小公子在夫人怀中生长三载,一出世便能跑跳,当真奇哉!”

李靖心中暗自得意,却笑而不语,正欢宴之时,有个侍从前来禀报:“府外有一道人求见。”

李靖在昆仑学道,自然知道那些得道高人的脾性、手段,忙起身欲要出门相迎,却见一个鹤发鸡皮的道者已然步上大厅。

远隔十丈之外,李靖就觉一股仙风扑面而来,心中暗道,这道人定然不俗,当即谦恭相迎。二人行过礼,让与道人座位,李靖才开口问道:“不知老师于何处名山洞府之中修行?今日光临寒舍,又有何见谕?”

<!--PAGE 7-->

“贫道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是也。”太乙真人笑道,“至于说有何见谕,倒谈不上。实不相瞒,贫道实是为尊夫人昨夜所生之子而来。”

玉虚宫元始天尊亲传弟子,位列阐教十二金仙!

李靖对上太乙真人如炬双目,不知为何,只觉那扑面仙风尽化作凉风,送来彻骨寒意。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带走了长子金吒,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又带走了次子木吒,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方才诞下的三子还未起名,难道就又要被这太乙真人收徒带走了吗?

李靖垂下眼睛,正要开口,太乙真人却诡谲一笑,说道:“将军不必担心,贫道虽收了这孩子为徒,你们却可将他留在身边。”

李靖闻见太乙真人的笑声,心头寒意更甚。

5

金乌西去,复有玉兔东来,寒暑交替,不知不觉间,哪吒出生已有七载,长成了一副身高六尺的少年模样。

这七年里世上并不太平,因为哪吒时不时就能听到李靖满脸愤怒地念诵战报:

“东伯侯姜文焕起兵造反,领兵四十万直取游魂关!”

“南伯侯鄂顺起兵造反,领兵二十万直击三山关!”

天下八百诸侯,一口气儿反了一半,让李靖不由得忧心忡忡。陈塘关三军戒备,整日操练士卒,提防临近游魂关的野马岭等诸多要地。

李靖忙于军务,自然疏于管教哪吒。殷夫人生了三子,却并无一女,因而便将唯一在身边的小儿子哪吒当作闺女般养,给哪吒扎了丫髻,让他整日同她一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这年夏日,天气异常酷热。

哪吒对母亲说,想要去关外玩耍避暑。殷夫人爱子心切,便叫一名家将随同,带他出关去耍。

二人出了陈塘关约莫一里,哪吒便走得汗流浃背。远远望见一丛绿柳林,林荫密布,十分高兴,就对家将道:“我俩去那边乘凉如何?”

家将应了,怕小公子走多了路疲累,便将他背在了身上。那林子近疏而远密,初进林中时,还有斑驳光点透过横斜枝叶,愈往深处,愈发凉爽怡人。

“呀,那边有水!”哪吒见那密林深处有一条曲折河流,流着滔滔绿水,杨柳低垂,凉风习习,便从家将身上跳下来,笑道,“我方才走了一身汗,去那河湾中洗个澡便回!”

家将忙嘱咐道:“此河名为九湾河,水虽不急,却离东海颇近,小公子务必小心。”

“我就在河边洗澡,不往深处去。”

家将见哪吒脱了衣裳,甩着两个丫髻跃进河中,不由得失笑,寻了一处光嗒嗒的大青石躺了上去,眯着眼哼起小曲儿,很快便熟睡过去。

哪吒在九湾河里戏水,玩得好不开心。而他身上自打从出生起就套在腕上的金镯与围在肚腹前的红绫,一碰到河水就忽然放出耀眼的红光。红光过后,金镯变成了一个合抱大小的圈儿,内圈现出“乾坤”二字,刚好能套在他身上。红肚兜则变作一匹七尺长绫,无风自浮,飘在哪吒身侧。

<!--PAGE 8-->

这两件宝物现出真身,哪吒就忽然觉得体内仿佛有个封闭良久的闸门,突然被拉开了一般,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横生出直面天地的勇气。

哪吒见猎心喜,就在那九湾河中甩起两样宝物,蘸着水洗起澡来。那条红绫一入河水,就将整条河映成了九曲红河,哪吒扯起一边,红绫好似海浪一般翻飞,河面上并不见波涛如何汹涌,河中却已是暗流涌动,滚滚洪流直出海口,冲向东海深处。

哪吒戏耍玩闹之间,不知不觉又沿着河向东游了几里。

正玩得开心时,九湾河水突然掀起一阵大浪,随即炸开两半,从中跳出一个身高两丈的怪物。哪吒惊疑不定地看着那怪物,只见他面如蓝靛,发似朱砂,长得丑陋凶恶,像极了东海边龙王庙里的巡海夜叉。

那夜叉手持一把巨斧从水底出来,张开血盆大口,露出锯齿似的獠牙,哇哇怪叫道:“那个不男不女的小娃儿,你在此处作什么怪,把河水映红,使龙宫晃动?”

哪吒听见夜叉骂他穿女装,俏脸霎时一红,心中羞愤不已,脱口便回骂道:“好丑陋的畜生,吓了我一跳!”

“吾乃东海龙王点差之巡海夜叉李艮,你这小娃儿怎敢辱我!”夜叉李艮平素横行东海,哪里有人敢如此辱他?登时大怒,一斧将河劈作两半,抡起斧头便朝哪吒砍来。

哪吒常在李靖军中与军士打闹,如今体内又有了法力,自然不怕李艮。他右手一送,混天绫便直冲而出,将那大斧卷起,生生从李艮手中夺去。又一举左手,乾坤圈便高飞而起,在半空之中转了几转,直直朝李艮脑袋上打了下去。

李艮一着不慎,兵刃被哪吒夺了,又见那圈儿来势汹汹,竟然是仙家法宝,自知踢了铁板,慌忙跃入水中,想要逃回东海。

乾坤圈虽然入水,威势却仍旧不减。河水刚合,哪吒就看见一股污血激射而起,腥臭难闻。正想下河去寻乾坤圈时,那圈却打着转儿,带着李艮之血,直直飞回他手中。他只当这圈是平常物件,李艮知道了他的厉害,便潜入水中,不敢上岸,因此笑道:“真是个好宝贝,只是被那丑怪的血污了纹饰字号,还得再去那边干净的地方洗一洗才好。”

哪吒站在一处出水之石上,来回摆弄着乾坤圈,脏污之处尚未洗净,那九湾河入海之处突然涌起一道滔天巨浪,仿佛乌云压盖一般,往他这边排山倒海似的压过来。哪吒运起体内新生法力,才看清浪头之上,有一人披坚执锐,身骑异兽,领着无数虾精蟹怪,踏浪而来。

大浪顷刻而来,浪头那人一挥画戟,怒道:“李艮奉命巡海,如何不见了踪影?”

哪吒见他来势汹汹,却一点儿也不怕他,指着李艮下水之处道:“我看到他从那儿跳下去了。”话音刚落,便有虾兵蟹将从那处托起李艮的尸体,浮上水面。

<!--PAGE 9-->

那人怒道:“光天化日之下,是谁家小孩儿光着屁股在此逞凶?”

哪吒又羞又怒,将乾坤圈套在身上,使混天绫围住身子。他心中讶异李艮长得孔武凶恶,却经不起乾坤圈轻轻一击,又见那人盛气凌人,出口伤他,就兀自逞强道:“是我杀的又怎样?我乃陈塘关总兵李靖之子,在此避暑洗澡,那丑夜叉一出水就要拿大斧头砍我,我一时收杀不住,才将他打死。他本事不精又自寻死路,又如何怪我逞凶!”

“好个小贼,巡海夜叉李艮乃凌霄殿御笔点差之神,你胆大包天竟敢将他打死,还在此大放厥词,我便是赔上欺凌弱小之名,也不能容你在此撒泼乱言!”说罢,那人就提起画戟,要上前来叫哪吒抵命。

“慢着!”哪吒心中愠怒,“你问我名姓,我还不知你是谁呢,要是一时不慎又把你也打死了,也好有处通知,前来给你收尸。”

“我乃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是也,你这小娃竟敢如此辱我!”敖丙大怒,画戟翻浪,战向哪吒。

哪吒听了敖丙名讳便是一惊,东海龙族行云布雨,陈塘关百姓年年都要齐聚龙王庙前,祭拜龙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他要是不小心伤了这龙王三太子,恐怕龙王降罪下来,会叫陈塘百姓颗粒无收,那他的罪过可就大了。

这样想着,哪吒就任由敖丙翻浪而来,只是闪转腾挪,轻松便将画戟躲过,解释道:“三太子且先住手,其中定有误会。”

但敖丙深受龙王喜爱,在东海中也是众星捧月,哪有人敢像哪吒一般出言侮辱他。何况李艮一向与他交好,见哪吒怕了他要服软,更是痛下杀手,想在几十名虾兵蟹将前为李艮报仇。

哪吒见他本事不济,却招招狠辣,不肯退让,心头也是无名火起,挥起乾坤圈将敖丙击退,怒道:“倘若再这般蛮不讲理,就算你是东海龙族又怎样?惹怒了我,小心我打上水晶宫,将你家那条老泥鳅也一并抓了,剥皮抽筋!”

“你这不男不女的小娃,气煞我也!”敖丙长戟挟水,急冲而来。

哪吒见敖丙死不悔改,又讽刺他打扮,随即一揪混天绫,便将敖丙裹住。再随手一拉,就把敖丙拽下避水兽,翻滚到他脚下来。

哪吒踏住敖丙脖颈,举起乾坤圈便照着敖丙顶门敲去,口中怒道:“你服不服气?!服不服气?!”

敖丙受这一击,浑身一抖,便现出黑龙原形。他被哪吒打得面色狰狞,口喷鲜血,只是嘴上依旧不饶,口喷污秽辱骂哪吒。

哪吒气愤难平,敖丙多骂一句,他便多打一次,问一句:“你服不服?!”不料打了两三次下去,敖丙就一翻白眼,挺直了身子。

虾兵蟹将在远处都看傻了,看见这番景象,慌忙翻下浪头,跳进东海里,怪叫道:“三太子被李靖之子打死了!”

<!--PAGE 10-->

“这家伙好不禁打!”方才敖丙骂得哪吒“龙血喷头”,还没打解气他就一命呜呼了,让哪吒胸中怒火无处发泄,便道,“听说龙族浑身是宝,爹爹整日演武,正缺一副好盔甲,今日便把你这不讲理的黑龙扒鳞抽筋,做一副龙鳞宝甲给爹爹。”

说罢,哪吒便从敖丙身上扒下几块龙鳞,又抽了他的龙筋,在九湾河中洗净,拿混天绫卷了,心中怒火方才平息,起身往那处绿柳林走了回去。

家将尚在做梦,被哪吒叫醒了,见哪吒已经穿好了衣服,拿红肚兜裹着一团东西,就问道:“公子所拿是何物?”

“刚才我在那河中洗澡时,有个自称龙王三太子敖丙的人无理取闹,说我扰了龙宫安宁,还想杀我,反被我失手打死。我想大战在即,父亲缺副好盔甲,便拿了他几块龙鳞、一条龙筋,待回关内付与匠人,为爹爹打造一副龙鳞宝甲,你说如何?”哪吒泄了心头之愤,此时心情极好,面上吟吟带笑。

家将闻言,只觉天旋地转,腿一软便晕倒在地,吓得流出一摊屎来。

6

哪吒见那家将一身污秽,捏着鼻子吓唬道:“你稍待收拾便自己回关吧,只是千万得小心那龙王再派夜叉来拿你!”

家将闻言,也顾不得裆中遗物尚且热乎,软着腿脚,几乎两步一爬三步一倒,逃往陈塘关去。

哪吒暗笑两声,又把玩起今日新得的两样宝物来。将金圈套在身上,把红绫缠在手臂上,拿龙筋穿了龙鳞,却忽然觉得泥丸宫[1]中冒出一股热气,腾腾上涌,整个身体仿佛轻若鸿毛一般,被微风一吹,便随红绫而起,飞向天际。起初他还有些忧惧,但见红绫在风中摇曳,虽飞得飘然,却控制由心,不过片刻,他就像一只刚刚学会飞翔的雏鹰一般,在那九天之上肆意翱翔。

“传说天上白云之间,暗藏着无数宫殿,我便再往高处飞一飞,看看天上到底有何物。”

哪吒驱使红绫飞在天上,远看白云幻形,化作苍狗之相,时而鲸吞鱼戏,时而虎斗龙争,拍手叫好之间,已然身在彩云间。才从云间露头,便有一声鹤唳从头顶传来,哪吒一抬头,就看见一只翎羽洁白的瑞鹤,驮着一位须发皆白的道袍老者。而那驾鹤之人,却给哪吒带来一股不同寻常的熟悉。

哪吒尚未开口,那老道便笑道:“好久不见了,李哪吒!”

“你是何人,为何知道我的名姓?”哪吒闻言一惊,转而释怀,道,“是了,想来神仙高居天上,俯视众生,知人名姓亦不过寻常之事。”

“你这娃儿倒是伶俐,吾乃阐教门下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是也。”老道抚须道,“你乃是我弟子灵珠子转世投胎,只因你我有两世师徒之缘,因此你出生之时,我便已在你父李靖面前收你为徒了。”

<!--PAGE 11-->

哪吒看太乙真人面色慈祥,再听他名号,便已信了大半,却兀自道:“你收我为徒,既是经我父亲同意,那便与我一道儿去趟陈塘关,找我父亲一问便知。”

“哈哈哈,你携宝七年,却不想为何今日方才现出真相?”太乙真人抚须大笑,道,“你身上那两样宝物,一者名曰‘乾坤圈’,一者名为‘混天绫’,皆是我金光洞之物。你若不信,且再看来。”说罢,一招手,唤了一声,“来!”

哪吒只觉得方才还控制由心的混天绫,突然变得滑不唧溜,哧溜一下便抽身而去,到了太乙真人手上。而久违的重量却霎时回归,哪吒大叫一声,便直直朝着地面猛地坠落下去。

白云之上,传来太乙真人之言:“为师之话,你可肯信了?”

哪吒吓得几乎魂魄俱丧,大叫道:“弟子相信,弟子相信!”

只此两句之间,哪吒又往下坠了数十丈不止,眼看就要触地。翠屏山脚下的一处农田之中,那施肥老妪面上的惊骇之色,在他眼中几乎纤毫毕现。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