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庶白即向三人告罪,进里面更换衣服。一会儿出来,邀三人一同出门,乘街车到三马路一家徽菜馆里。刚走进大门,那当门坐在柜台里面的帐房,一见是彭庶白来了,忙走出柜台来迎接,满面堆着笑容。立在柜台旁边的几个堂倌,更是满身现出惟恐趋奉不及的样子,无论谁人,一见这种特别欢迎的情形,也必逆料彭庶自定是这酒菜馆里唯一无二的大主顾。彭庶白引三人上楼,选了一间幽静点儿的房间,让三人坐了,仍回身出去了一会进来,笑向农、霍二人道:“已打发人请那两个朋友去了,大约一会儿就来了。”
农劲荪问道:“那两位朋友是哪省人,姓名什么?足下既知道他们的履历,可否请先将他们的履历,给我等介绍一番。”
彭庶白刚待回答,只见堂倌捧来杯筷等食具进来,彭庶白即对堂倌说道:“就去教厨房先开几样下酒的菜来,我们要一面喝酒!一面等客。”
<!--PAGE 6-->
堂倌照例问了酒名,放下食具去了。彭庶白便邀三人入席笑道:“那两个朋友的履历,真是说来话长,请旋喝酒旋听我说。他们的履历,也有些儿是可以下酒的,要说他两人的履历,得先从这酒菜馆说起。
这酒菜馆的东家,是我的同乡,其家离我家甚近,从小彼此认识,因此舍间自移居上海以后,儿有喜庆宴会的帐,总是在这馆里包办的酒席,我有应酬请客,除却请西餐外,也多是在这里。这里的东家早已关照了帐房,对我特别优待。这帐房是湖南人,姓谭名承祖,甚得这里的东家的信用。其所以得东家信用,也有个特殊原因在内,也有一说的价值。这里的东家姓李,行九,人都称李九少爷,虽是一个当少爷出身的人,然生性极喜武艺,专聘了一个在北道还有一点儿声名的教师在身边,教他的武艺,十多年来,也练得有个样子了,更喜结交会武艺的人。这个谭承祖,并不与李九少爷认识,也不曾营谋到李家来当帐房。寒舍移居上海的前二年,谭承祖在上海一个最有名的富家哈公馆里当食客。哈公馆的食客极多,上、中、下三等社会的人都有,也聘了一个直隶姓张的拳师,常川住在公馆里,教子侄的拳棒。只因哈家是经商致富,对于武艺是绝对的外行,只知道要聘教师,于教师的能力怎样,绝不过问。那位张教师的气力,据见过的一般人多说委实不小,二百五十斤的石担,能一只手举起盘旋飞舞,哈家看了这种气力,便以为是极好的教师了。谁知谭承祖在少年的时候,也是一个喜欢练拳,并曾用过三、五年昔工夫,近年来虽没积极的练习,但也没完全荒疏,早晚睡起的时分,总得练几十分钟。和谭承祖同住一房的,也是哈家的食客,知道谭承祖也会武艺,就想从中挑拨得和张教师较量一番,他好在旁看热闹,其他的恶意却没有。”
彭庶白继续说道:“一次张教师正在教哈家子侄的拳脚,谭承祖与同住的食客,都反操着手在旁闲看,谭承祖不知怎的,忽然扑哧笑了一笑。张教师回头望了望谭承祖,谭承祖便转身走开了。这个想挑拨的食客,背着人就对张教师说道:‘你知道谭承祖今日为什么看你教拳,忽然扑哧一笑么?’
张教师道:‘他没说话,谁知道他为什么呢?他对你说了么?’
这食客笑道:‘他自然对我说了。’
张教师忙问:‘他说笑的什么?’
这食客做出忍了又忍,忍不住才大笑道:‘你不要生气,我就说给你听。’
张教师自然答应不生气,食客就说道:‘他说你教拳的姿势,正象一把茶壶,所以他看了不由得好笑。’
张教师心里已是生了气,面上还勉强忍耐着说道:‘他不懂得拳脚工夫,知道什么?懒得睬他。’
<!--PAGE 7-->
这食客咦了一声道:‘你说他不懂得拳脚工夫吗?他表面是一个读书人,实在拳脚工夫还很好呢!我与他同住一间房,他早晚练拳,我都看见。’
张教师听了动气说道:‘他既是会武艺,同在外边混饭吃,就不应该笑我!他还对你说什么吗?’
这食客更装出待说不说的样子,半晌才摇头说道:‘并没说你什么,你也不要疑心追问,万一闹出是非来,人家都得骂我的口不紧。’
张教师听了这半吞半吐的话,以为谭承祖必是在背地里议论了他许多话,当下就气得什么似的,但也不说什么。
次日便特地到谭承祖房间里来坐谈,开口就对谭承祖拱了拱手道:‘我听得某某说,老哥的武艺了得,如今早晚还是拳不离手的做工夫,兄弟钦佩极了,特来想领教领教。’
谭承祖做梦也想不到同房的人从中挑拨,看了张教师的神色和言语。不觉愕然说道:‘这话从哪儿说起?我若会武艺倒也好了,张师傅看我的身体模样,也相信是会武艺的么?走路都怕风吹倒。某某与我同房,我知道他是素来欢喜开玩笑的,请不要听他的话。’
张教师就是因谭承祖的身体瘦削如竹竿,加以满面烟容,毫无精采、才存心瞧不起他,今听谭承祖这么说,更不放在心上了,随即点头道:‘我因听得某某这般说,本来我也是不相信的。不过你昨日当众笑我,使我过不去,你不懂武艺倒罢了,若果真懂截艺,我便不能模糊过去。’
谭承祖哈哈大笑道:‘你教武艺,不许旁边看的人笑,难道要人哭吗?我笑我的,与你有甚相干!幸而你是教武艺,会武艺的本来可以欺压不会武艺的人,若你不会武艺,用旁人的手艺教人,有人看着笑了一笑,你又怎么办呢?我国会武艺的人,其所以不能使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看得起,就是这种野蛮粗鲁,动辄要郅人拚命的原故。我姓谭的从小读了几句书,凭着一只笔,在外混了半世,还愁谋不着衣食,不靠教武艺混饭吃。你靠拳头我靠笔,各有各的生路,两不相犯,譬如我在这里替东家写什么东西,你就在旁边笑一个不休歇,我也不能说要领教你的文墨!’
张教师是个粗人,一张嘴如何说得过谭承祖呢?被这么奚落一阵,回答不出话来,只得忍气退出。将话说给那存心挑拨的人听。这人笑道:‘你不逼着他动手,他是瞧不起你武艺的人,懒得和你纠缠,所以向你开教训。可惜他谭承祖不遇着我,我若有你这种武艺?他对我如此,我就没有你这样容易说话。’
张教师道:‘他不承认会武艺,又没当我面说我不好,我如何好逼让动手呢?’
这人摇手说道:‘不用谈了,将来传到旁人知道,定骂我无端挑得你们相打。你是离家乡数千里来教人武艺,凡事忍耐忍耐也好,不可随便寻人动手,打赢了还好,若被他打倒了真难为情呢!’
<!--PAGE 8-->
说罢,就走向别处去了。
张教师独自越想越气,越气越没有办法。凑巧过不了几日便是中秋节,哈公馆照例逢年节必有宴会,酒席丰盛。主人亲自与众宾客欢饮。张教师一时高兴,多喝了两杯酒,筵席散后,张教师乘着酒兴,忽然想起要和谭承祖动手的事来,一团盛气,找到谭承祖房里,空空的不见一人,转到后院,只见青草地上,照着光明如昼的月色,月光之下,约有十多个人,同坐在铁靠椅上赏月清谈。哈公馆的花园,是上海有名极堂皇富丽的花园,最宜赏月。张教师一心想与谭承祖动手,无论什么好景,也无心领略,直走到十多人当中,就各人面部一个个细看。恰好谭承祖正在其内。张教师一见面就伸手握住谭承祖的手说道:‘来来来!我今夜无论如何得和你较量几下,看你是什么大好老!’
谭承祖笑道:‘哎呀呀!不得了,不得了!张教师一身的本领无处使,要在我这痨病鬼面前逞威风了,请诸位老哥救救我!’
谭承祖一面这么说,一面被张教师拉向花园坦宽之处行走。同在一块儿清谈的十多人,多莫明其妙,只得跟在后面看,约走了二、三十步远近,张教师刚将手一松,不知怎的突然退后一交,竞跌到一丈开外。这一交实在跌的不轻,只把那个张教师跌得头昏眼花,躺在草地上,半晌还爬不起来,谭承祖倒行所无事的走过去笑嘻嘻的说道:‘张老师好快的身法,怎么这般快就到了这里,酒喝多了,请回房歇息去吧!这青草地上露水太重,起来起来!’
边说边将张教师拉起,张教师这才自知不是对手,次日一早就辞职回原籍去了。
当谭承祖打倒张教师的时候,凑巧这里东家李九少爷也在那十多人之中。十多人看了,都不明白张教师如何跌倒的,唯有李九少爷是一个内行,一望就知道谭承祖是用什么手法打的,觉得谭承祖的武艺不错,当夜就与谭承祖谈了一番,甚是投机。过不了几日,李九少爷即到哈家交涉,要聘请谭承祖来家佐理家务。哈公馆的食客多,去一个人算得什么。谭承祖一出手,打破了张教师一只饭碗,却到手了自己一只饭碗。到李家后,因来历与别人不同,又时常能和九少爷谈论拳棒,所以独见信用,委他在这里当帐房。
我刚才打发人去请的两个朋友,就是由谭承祖特地从他家乡地方接到这里来的,一个姓杨名万兴,一个姓刘名天禄。两人的年纪都将近六十岁了,为什么不远数千里,无端把两人接到这里来呢?只因谭承祖平日与九少爷谈话,不谈到武艺上便罢,一谈武艺,便免不了提起杨万兴、刘天禄两人,功力如何老到,身手如何矫健,某次在某处和某人是如何打胜的,谈到精神百倍,唾花四溅。九少爷是公子哥儿脾气,听了兴高彩烈,问刘、杨两人是古时的人物呢,还是现在的人物呢?谭承祖道:‘自然是现在的人物,若是古时的人物,已死无对证了,又何须说呢?’
<!--PAGE 9-->
九少爷见说其人还在,随即教谭承祖写信打发人去迎接,谭承祖道:‘写信不见得能接来。’
九少爷就教他亲自前去,随即拿了五百块钱,给刘、杨两人做安家费和三人同来的路费。于是不到一个月,刘天禄、杨万兴已到上海来了。初到上海的几日,九少爷因见这两人的本领确实难得,谭承祖平日所谈的并无虚假,也就十分钦敬,备办了几桌酒席,陪款两人。凡是上海会有些武艺的人,平时与九少爷有来往的,无不请来作陪。我因是同乡的关系,也在被邀之列,我如今且把当日在李家所见的情形,先说一说,再说他两人的履历。”
彭庶白说到这里,堂倌已送上酒菜来,忙起身替三人斟了酒。大家一面吃喝,一面听彭庶白继续说道:“我从来与李家来往很密,刘天禄、杨万兴的声名,早已间接听李九爷说过多次了,想瞻仰的心思,也不减于李九。众陪客中唯我到的极早,到时只见李九爷、谭承祖和一个土里土气的乡老头儿,同立在客厅中,三人都面朝上边望着,好象看什么把戏的样子。找也不向他们打招呼,跟着朝上边一望,原来还有一个身体瘦弱些儿的乡老头,正用背贴在墙上,双肩向上移动,已爬上几尺高了,仍不停留的向上移去,转眼便头顶着天花板了。这种壁虎功,原不算稀奇,我在小孩时代就见过,不过壁虎功向上走是容易,能横行的却没见过。此时这乡老头儿的头,既顶着天花板了,就将两掌心贴着墙壁,靠天花板横行起来,并且移动得甚快,只在转角的时候,似乎有点儿吃力的样子,走了两方墙壁,才溜下地来,对李九爷拱手说献丑。我也上前打招呼,始知道显壁虎功的是刘天禄,立着看的是杨万兴,因见有客来了,不肯再显能为。
据李九爷这日在席上对众陪客演说,刘天禄、杨万兴两人的轶事道。’
我不与刘、杨二公同乡,在今番以前,又绝没有亲近过二公,对于二公的历史。应该无从知道,只是有谭君朝夕替二公介绍,所谈不止数十次,因此两耳已经听得极熟了。我初听了谭君所谈的,心里异常钦仰二公的能耐,孜孜的想能会面才好,打发谭君去迎接的时候,我心里却又异常惴惴,唯恐迎接二公不来。今日在座诸君,于二公先见面,后闻名,不劳想慕,很是幸福。我如今且把我所知道的二公轶事,说两件出来,给诸君下酒。
刘公是长沙人,十四岁的时候,从湘阴最有名的大教师刘才三练习拳脚,不间断练了十年,就跟着自己叔父去辰州做木排生意。这一去,就是十多年不通音问。刘才三仍是到各处教拳脚,所至之处,从学的都是本地练武艺有名的人物。湖南的风俗,教拳的没人敢悬金字招牌,唯有刘才三无论到什么地方教拳,总是带着一块金牌同走,开场之日,便将红绸盖在招牌上,悬挂大门外面,燃放鞭炮庆贺。如遇有来拆场的打手,在未动手前,刘才三必与来人交涉妥当,若打场被人拆了,刘才三打不过人,将金字招牌劈破,即时离开本地,如拆场的本领不高,反被刘才三打败了,便得挂红陪礼。刘才三从教拳以来,经过拆场的次数,在一百次以上了,没一次不是打得来人挂红陪礼的,因此金字招牌上所挂的红绸有二、三百张之多,望去只是一个红球,不象是招牌了。南州地方有几个有钱的人,喜欢练武,闻刘才三的名,派人专诚奉请,说好了两千两银子,教一年的拳脚。那时两千两银子教一场武艺,在寻常教师是没有的事,而在刘才三却非高价,因刘才三教拳,至少非有二千两银子不教。刘才三平时告诫徒弟,有三不打的话:一、出家人不打,二、乞丐不打;三、女子不打。因这三种人不会武艺便罢,会武艺的多有惊人的本领。刘才三常说,在一般人的眼中看这三种人,多以为是没有能力的可怜人,练了武艺去和这三种人动手,便先自担了个不是的声名,万一遇着武艺高强的,挨一顿打,更不值得。刘才三既以这三不打教徒弟,他本人自然存心不和这三种人动手,到南州教了半年,并没有敢来拆场的。这日忽来了一个和尚,到门房里说要见刘师傅,门房进去传报,刘才三听说来的是和尚,即连忙摇手道:说我不在家就完了。门房退出对和尚道:对不起!刘师傅今日出门拜客去了,不在家中。和尚点了点头,折身就走。第二日那和尚又走了来,门房只得又进去传报,刘才三对门房说道:不是会武艺的,不至一次又一次的来找我,我的规矩,不与出家人动手,你还是去回报他不在家。门房出来说了又不在家,那和尚面上已露出不高兴的样子,然也没说什么,就退出去了。
<!--PAGE 10-->
第三日又走来对门房说道:今日难道刘师傅又不在家么?门房明知刘才三不肯相会,便答道:今日果然又不在家,和尚找他有何贵干?和尚这番就不似前昨两日那么和平了,高声发话说道:好大的架子,连看他三日,三日都不在家。我不相信有这么凑巧,若真不在家,可放我进里面寻找,寻找不着,就坐下等他回来。门房说:不行,不行!你是出家人,如何好放你进里面去,里面住着家眷。和尚不依道:我只寻刘才三,与里面的家眷无涉。我长途跋涉的到这里来,也不知受了多少风霜劳苦,为的就是要见刘才三。
他若是怕了我,赶快将金字招牌劈破。旋说旋捋着两只大袖往里面走,门房哪里拦阻得住呢?此时刘才三正藏身在二门后,听外边的言语,见和尚公然冲了进来,慌忙退到厨房间,脱了脚上鞋袜,换了大司务的衣服,托了一盘茶出来,看和尚已坐在客堂椅上,两眼不住的向各处张望,看了刘才三托茶出来,也不在意。刘才三问道:大和尚是来会我师傅的么?他出门看朋友去了,我师傅的规矩,是不打出家人的,可惜我师傅的大徒弟,也跟着师傅出门去了,只留我这个不行的灶鸡子在家。你是来找我师傅比武艺的么?说时将茶递上去,和尚一面接茶,一面答应不错,茶杯还不曾接妥,茶盘已劈打将下来,和尚的手法好快,尽管在他无意中劈去,他避开茶盘,顺手就将刘才三的衣袖拉住,两边都朝自己怀里一拉,只听得喳的一声,衣袖被拉去半截。彼此各不相下的,就在客堂里动起手来。也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材,打了二、三百个回合,没有分胜负。和尚忽然跳出圈子,指着刘才三说道:你不就是刘才三吗?假装什么灶鸡子?一个月后再来领教,那时定使你知道我的厉害。说毕扬长而去。刘才三看断了的半截衣袖,断处五个指爪印,就和五把极锋利尖刀刺破的一般,心想这和尚的本领,在我之上,我尽我的力量,才勉强支持一个平手,占不着他半点便宜,他若一个月后再来,我如何对付他呢?
我的金字招牌,难道就要在这地方劈破吗?心里越想越着急,越没有对付的方法。
光阴易逝,一霎眼就过了二十日。刘才三还是一筹莫展,只急得病倒在床,水米不能入口。所教的徒弟,虽都情愿帮助师傅,然哪有帮助的力量呢?当时在南州的湘阴人,都听说这么一回事,也多代替刘才三耽忧,因刘才三是湘阴最著名的好手,若被人打败了,同乡人的面子上多不好看,只是希望刘才三打胜的人虽多,然谁也没有办法。这事真是巧极了,刘才三十多年不得音信的徒弟,就是这位刘天禄先生,不知被一阵什么风吹到南州来了。这位刘公因驾着木排到南州,并不知道自己的师傅在南州教拳,与和尚相打的事,更是毫不知道。但是岸上做木排生意的,多湘阴人,见面闲谈起来,不知不觉的谈到刘才三身上去了,这位刘公便说道:刘才三么?是我们的师傅,如今既在这里教打,我又恰好到这里来了,免不得要办点儿礼物,去给师傅请安。做木排生意的听了笑道:你要去请安,就得快去,若去迟了,只怕他不能等你。这位刘公问是什么原故,那些人将和尚来访的事由说了,并说刘才三现已三日不沾水米,睡在**,只奄奄一息了。这位刘公哪敢停留,礼物也来不及备了,迳向刘才三教拳的人家走去,照例请门房通报。刘才三想不到十多年不通音信的徒弟,无端会到这里来,以为又是来较量武艺的,连连对门房摇手说:病了不能见客。喜得这刘公能写字,当下向门房借了纸笔,写出自己的姓名履历,又教门房拿了进去。刘才三见了自家徒弟来了,心里虽安了些儿,然逆料自家的徒弟,本领必难胜过他自己,但欣喜有了一个可以托付后事的人,随即教门房将这刘公带进去。刘公的性情最厚,一见自家师傅病到那种憔悴样子,不由得心酸下泪,跪倒在床前问候病状。刘才三忍住不肯将病由说出来,刘公问道:师傅不曾请医生来服药吗?刘才三叹道:我这病不是医生能治好的,用不着请医生。刘公道:弟子也能治病,只请师终把病由说给我听。刘才三问道:体这十多年来,也曾另觅师傅,你在外面已听得人说和尚来拆场的事么?刘公道:南州的人,谁都知道这回事了!刘才三道:你这十多年来练了些什么惊人的本领?刘公道:硬本领练到师傅这般地位不容易高强了,弟子练的是软工夫,和人动手确有把握。刘才三道:你且使一点儿给我看看,不问什么软工夫!刘公知道师傅还不相信自己的工夫,能敌得过和尚,当即使出重拳法来,将床前做榻凳的一块方石,只轻轻一掌拍得粉碎。刘才三看了,一厥劣就翻起身来坐着说道:我的病已经好了。不知刘天禄如何对付和尚,且俟第六十回再说。
<!--PAGE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