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出现孤零零的一座建筑。
丘弹冰说:“好像是个庙。”
走到跟前,只见匾上三个大字——“卜雁祠”。
丘弹冰问符大闰:“什么意思?”
符大闰摇摇头。
进门靠右的小室里点燃着一支线香。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女子在**闭目打坐。
丘弹冰小声嘀咕:“她是尼姑吧?”
符大闰说:“她有头发的。”
“也许是带发修行呢?”
符大闰显然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
丘弹冰又猜测:“也许她是卖门票的?”
“那么,”符大闰说,“我们进门一步,她就会睁开眼睛,叫我们买票。”
于是符大闰领着丘弹冰直往里闯。
他们没被叫住。
符大闰说:“我想,等那根香燃尽她才会停止打坐吧。”
他们走到庭中,那儿有古井一口,井栏上刻着“盛衰泉”。井中有水,水面离井口约十几米。
井边没有水桶,却放着一个用长绳维系的牛皮袋。
丘弹冰惊讶道:“用这个能打水?”
符大闰说:“显然它就是打水用的。”
好奇的丘弹冰立即动手尝试。
一而再,再而三,她失败了。牛皮袋太轻,根本沉不进水里。
符大闰试了试,也未成功。
这时他们听见脚步声。
被丘弹冰说成“带发修行”的女子走了过来。
她从符大闰手中接过绳索,细细整理成一盘。
然后她左手挽绳,右手持袋,走上井台。说时迟那时快,她手腕一抖,那皮袋牵着长绳直飞井中。只听“哗啦”一声,转眼间提起满袋清泉。
将皮袋掷入水中要猛还要准,不能让袋子碰到井壁。
符大闰钦佩地问:“你们……”他环顾祠内,未见旁人,“你平时就用这袋子取水?”
女子说:“是啊。”
丘弹冰问:“为什么不用桶?”
女子将牛皮袋倒空:“因为这是——文化。八百年前的一天,徽钦二帝被从韩州押去五国城,曾路过这个小庙,据记载,他们就是用腰间皮袋到井中取水的。韩州就是现在的吉林省安图县,而这里已是黑龙江省的北边,他们要走多少路啊。”
符大闰问:“我们该怎样称呼您?”
“叫我何老师吧。”
“何老师,这井名有什么讲究?”
“古书上说这井能彰显国运,‘汉盛则泉枯,胡盛则泉溢’。”
“那么,何老师,”聪明的丘弹冰说,“徽钦二帝那时是不需要使用您的飞袋取水的绝技的。”
“为什么?”
“因为那时胡盛汉衰,泉水会从井口漫出来,直接用袋子舀水就行了。”
“有道理,”何老师说,“虽然国运的盛衰未必能跟水位挂钩,但地下水在不同时间呈现出升降变化则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