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卿堪解下自己以备急用的超长领带(它比一般领带要在脖子上多绕几圈),将一端缚住那个被拽下来的铜铃。
鱼长跃莫明其妙地摄下这情景。
祝卿堪对鱼长跃说:“我的领带还不够长,把你的也借给我吧。”
鱼长跃只好照办。
祝卿堪便将鱼长跃的领带接到自己的领带上。
接着他提着领带上的铜铃走到栏干边。
然后他朝塔下看。
鱼长跃忍不住问他:“你看什么?”
祝卿堪说:“看塔的影子。”
阳光下,塔的影子比塔还长。
可是,要取下葫芦顶,看塔的影子有什么用?
祝卿堪说:“刚才在下面看塔时,我记得塔顶上长出了一棵小树。这棵树可以利用。但现在我们看不见这棵树了,就像看不见自己的头发。我就来看塔的影子,从影子可以确定小树的位置。”
真的,鱼长跃用这种办法看见了塔的头发——那棵小树,他不能不佩服他的这位学弟。
祝卿堪调整好自己的站位,将领带拴着的铜铃“嗖”地抛上塔顶。
他再一拽领带,拽不动了,显然铃铛已经挂紧了树枝。
他身子腾了空,再来一个“珍珠倒卷帘”,轻松俐索地上了塔顶,又把领带放下来。
鱼长跃虽然在华光读的是文班,但学校强调文武相济,文班学生也被训练得身手敏捷。带着摄像机的鱼长跃同样成功登顶。
由于是尖顶,所以塔顶是有坡度的。
他们身边便是那个银制的葫芦。在塔下看去小小的一个,靠近了才知硕大。
塔顶面积有限,祝卿堪蹲在葫芦的这一面,鱼长跃蹲在另一面。
鱼长跃拍摄着葫芦,一边说:“学弟啊,葫芦上还雕着字呢。”
祝卿堪说:“是啊。”
“我这边只看到‘正气’二字。”
“我这边看到‘长存’。”
“让电视观众有个完整的印象……”
他们俩便围绕葫芦顺时针地蹲着走了一圈。——为什么不是逆时针?因为中国古代的书写习惯是从右到左,顺时针才能拍到“正气长存”,逆时针只能拍到“存长气正”,不像话了。
拍完“正气长存”,该搬动葫芦了。
葫芦顶固定在一副“金龙爪”中,四根铜爪将整个葫芦有弹性地卡住。——为什么是四根呢?因为元朝以前的龙每只脚只有三个脚趾头,到了明朝才增加到四个,出现五爪龙那是清朝的事了。
他俩要合力将差不多一人高的葫芦顶拔起,使它脱离金龙爪。用力太轻,拔不起;用力过猛,则可能失衡坠塔,人物两伤。
祝卿堪问鱼长跃:“你们文班也学过‘息息相关’的吧?”
鱼长跃说:“这属于基础功法,都要学的。”
需要两人合作发力时,就用得到“息息相关”。用它把双方的呼吸节奏调整到一致,才能保证出力均匀,可放可收。
但施用此法须确定主方和客方,以主领客,客随主便。
祝卿堪说:“我当主方。”
鱼长跃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