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周锐写中国 棋-第11章 梅家三道茶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梅家三道茶(1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祝卿堪又来到詹公塔下。

他是想到:塔的底层四周装饰着一些浮雕,是不是能从这些浮雕中找出一点有关“二卒”的蛛丝马迹。

这是一座八边形的塔,底层除去塔门,还有七面墙。

祝卿堪还没细看过这七幅浮雕。他以为浮雕的内容应该有关詹公抗倭,现在才知并非如此。

好像是一些戏剧场面。祝卿堪对传统戏曲接触不多,知之甚少。但他认识哪吒,其中一幅浮雕里有个穿肚兜拿圈圈的小孩,应该就是哪吒。

还有一幅浮雕里,一位白发老将不戴头盔,向着石碑一头撞去,碑上写着“李陵碑”。祝卿堪听说过有出戏叫《李陵碑》。

最让祝卿堪注意的是这样一幅:一位大官和一位女将似在下棋,那大官钻到桌下捡拾果子,女将就一脸坏笑地趁机移动棋子。

棋盘上只有两个卒。

“怎么这么巧,”祝卿堪心想,“它们一个朝着北边,一个朝着西边!”

祝卿堪苦思冥想,但百思不得其解。这幅浮雕里的两个卒,是暗藏着什么玄机,还是纯属巧合?

祝卿堪打电话向姚教授请教。姚教授愿意来一趟,他住得很近。

姚教授来到塔前,领着祝卿堪看浮雕。姚教授的专业是历史学,又是戏曲爱好者,讲解起来自然头头是道。

姚教授说:“宋以后的古塔常有这种浮雕装饰,会选用二十四孝这样的劝善故事,也会用常见的戏曲。大多数戏曲浮雕只是为装饰而装饰,没有什么特别的用意。”

“那么,姚教授,”祝卿堪追问,“您看詹公塔浮雕有没有可能属于少数,会不会有一些特别的用意?”

姚教授笑了笑:“难说。比如眼前这幅——”

“是哪吒吧?”

“不错,这出戏叫《陈塘关》,也叫《哪吒闹海》。哪吒手里的圈圈叫乾坤圈,他骑着的是东海龙王的三太子敖丙。如果说有什么用意,那么倭寇便是来自东海……”

祝卿堪忙说:“有道理!”

姚教授又说:“这出《李陵碑》,会不会把为国捐躯的杨老令公跟詹公联系起来?”

祝卿堪赶紧把姚教授拉到男女对弈的浮雕跟前。

“姚教授,您看棋盘上的两个卒!”

姚教授说:“这出戏叫《棋盘会》,演的是战国时齐国皇后无盐与赵国丞相白猿下棋,以决两国胜负。那无盐打仗时有万夫不当之勇,但在棋盘上却不是白猿的对手,眼看要输,她想了个歪主意。”

“什么歪主意?”

“她悄悄把几个‘山里红’果子撒到白猿脚下,引诱白猿弯腰去捡,她就趁机移动棋子耍赖皮。”

祝卿堪说:“但我怎么也想不出这情节跟突围求援有什么关系。可这里偏偏就有一北一西两个‘卒’,若说巧合的话那就太巧啦。”

祝卿堪请姚教授把浮雕上的七出戏原原本本说一遍,他细细记下,希望能按图索骥,找到有用的线索。

在讲到雕在塔门右侧的《大回朝》这出戏时,姚教授说:“按照自右往左的顺序绕一圈,这是最后一出戏了。中国人讲究大团圆,希望有好的结局。这本是唱功戏,演的是商朝太师闻仲得胜回朝后劝说纣王的事。但因为它有得胜回朝这一段,后来就成了专门庆祝胜利的戏。六十多年前日本投降时,各地剧团都演这出戏。闻太师出场前不是要有小兵开路的吗?”

“对啊。”

“本来都是用四个小兵,也就是四个龙套,为了场面更火爆些,有的戏班用了八个龙套,而且班子里的头牌武生也参加跑龙套、翻跟头,这在平时是根本不可能的。”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