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卿堪点头:“为了抒发胜利的喜悦。”
“还有,”姚教授说,“除了本来的四个龙套变成八个龙套,本来的四个兽形也增加到八个兽形。”
“什么叫‘兽形’?”
“就是人扮的动物。闻太师的军队里也有动物,因为闻太师的坐骑是麒麟,麒麟乃百兽之首嘛。”
“有哪些动物呢?”
“原来只有狮、熊、虎、豹四种,后来就临时加上狐、狗、猴、鹿什么的。”
祝卿堪想像着,六十多年前的戏台不会很大,这么多龙套和兽形上了台,会比较拥挤吧?他又想到,四百多年前制作这浮雕时,也是为了庆祝抗击倭寇的胜利才选中了这出《大回朝》的吧?
祝卿堪记住了这七出戏:《陈塘关》,《李陵碑》,《棋盘会》,《白帝城》,《天水关》,《上天台》,《大回朝》。
他忽然注意到《大回朝》的左下角不怎么显眼地刻着几个字:
梅会开泐石
他问姚教授:“‘泐(lè)石’就是在石上雕刻的意思吧?”
“对,”姚教授说,“梅会开应该是这七幅浮雕的作者,是个石匠。石匠在作品上留名的情况别处也有。甚至在有的石窟群里,高大的佛像旁边会有个既不是佛又不是神而跟真人差不多高矮的石像,他一手拿锤,一手拿凿,这是石匠雕了个自己,是一种立体的留名。”
祝卿堪想了想,说:“这七幅浮雕跟抗倭史实的联系云遮雾绕,似是而非,其中好像有谜可解。这个叫梅会开的石匠应该有机会经历当时的激战,他会把他的记忆留一点给他的后代吗?”
姚教授说:“如果这个石匠是张王李赵这样的大姓,要找他的直系后代会很费事。但他姓梅,目标会集中一些。”
祝卿堪思索道:“本市最有名的姓梅的人应该是梅花拳传人梅疏影了……”
祝卿堪久闻梅疏影的名声,但从没交往过,就以大尹集团的名义打了电话去,说了征集“二卒”线索的事,表示希望上门求教。
梅疏影嘟哝道:“大尹集团……有个什么‘打击少女’是你们搞的吧?”
祝卿堪受宠若惊:“您还知道‘打击少女’?正是在下负责的项目。”
对方忽然暂停了对话,似在跟家人嘀咕什么。
然后便问:“你也是华光学校毕业的?”
祝卿堪诧异:“您为什么说‘也是’?”
“因为我女儿是华光学校的。”
“她是哪一级?”
“春级。”
“啊,我是卿级。”
“你是文班还是文班?”
“武班。”
“好……下午我在家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