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千问:“祝老师,我们是不是要踏着这排倒挂台阶登上天台?”
祝卿堪说:“我记得华光学校安排过有关的课程,你是不是觉得有难度?”
“不是这样的。”廖春千挺兴奋,“我是庆幸辛苦练就的另类本领终有施展之日了。”
祝卿堪又问:“曲先生,我猜您也准备绳索了吧?”
“当然。”曲川从包里掏出长绳。
于是祝卿堪对众人说:“我先上去,好把绳子放下来。曲先生,您能爬绳吗?”
曲川支吾道:“嗯……我弟弟能爬。”
“明白了,如果您弟弟不行,您也会说出其他亲戚的。那么这样,廖春千第二个上去。”
“行!”
“你可以帮我把曲先生拽上去。”
“没问题。”
“梅春随,梅小白,你们俩就留在下面吧?”
“绝不!”
“那就各自小心,注意安全。”
布置完毕,攀登开始。
祝卿堪背上绳索,向着石壁猛冲过去。
曲川等还在担心会发生头破血流,祝卿堪的皮鞋脚已踏上了“龙脖子”。这动作叫“浑天绫”。浑天绫原是哪吒闹海时所用法宝,借来形容这种壁上翻腾技巧的优美的弧度。上壁后的行走,要领在于保持连贯而有力的快速移动,以产生足够的惯性,一鼓作气抵达顶点。稍有犹豫和松懈,就难免失足坠落。
黑暗中,皮鞋敲击青石的声音脆极了,犹如疾驰马蹄自下而上。这声音很快停止。
天台上传来祝卿堪报平安的一声喊。
曲川问:“看见石人了吗?”
上面回答:“看见了。”
不一会儿,拴在石人脚上的长绳垂放下来。
但廖春千不愿借助绳索。
她练的是“女娲步”,据说女娲补天时就是这样脚踩着天穹(qióng)头朝地。那时的天空是彩色的,因为女娲是用五色石补的天。踩着彩色而透明的天走来走去,挺梦幻的。
但廖春千用女娲步走在弧形石壁上是对引力的挑战,绝无梦幻可言。跟祝卿堪的套路不同的是,有一连串的空中摇摆的动作,这是为了克服向上的阻力走着S形。
廖春千也顺利登了顶。
她帮祝卿堪把以绳系腰的曲川拽了上去。
轮到梅春随了。
祝卿堪在上面嘱咐道:“需要时可以利用绳索。”他没多说,怕伤了女孩的自尊。
梅春随也用的女娲步。
她的空中摇摆比廖春千更婀娜(ē nuó)多姿。
但最后几步她支撑不住了,眼看要掉下去了,只得以灵猫捕鼠之势扑了过去,抓住绳子……祝卿堪对梅春随曾经的评价是“腰部力量不够”,这时得到了证实。
殿后的小白没学过浑天绫,也没学过女娲步,只好老老实实靠绳子了。
所有的人都登上了天台。
他们都看见了那个石人。
他跟真人差不多高矮,站在一个圆形底座上。
廖春千指着石人的脸,对梅春随笑道:“你看他像不像你爸爸?有一点像吧?”
没等梅春随反应,廖春千又说:“他的帽子好好玩,像一个盘子。”
祝卿堪说:“不是像一个盘子,它就是一个盘子,它叫‘承露盘’。汉武帝为了求长生,把承露盘置于高台,盘里放个玉杯,用来承接甘露。道士告诉汉武帝,甘露里放点玉屑,喝下去,就可以——”
小白说:“就可以‘今年二十,明年十八’?”
好奇的廖春千说:“祝老师,把我抱起来。”
祝卿堪问:“为什么要把你抱起来?”
“我想看看承露盘里有没有杯子。”
祝卿堪就把廖春千抱起来。
廖春千朝盘里窥望,说:“真的有个小杯子。”
放下廖春千,祝卿堪说:“大尹集团拍过有关汉武帝的电视剧,我跟过剧组,所以对有关的情况了解了一些。汉武帝时的承露盘是由铜人捧着的,而这里是由石人顶着盘子,各有千秋。”
跟别人不同,曲川对石人的脸不感兴趣,却只注意脚下,已经用电筒照着绕了好几圈。
他对祝卿堪说:“按那题词的意思,关于‘一卒一棋’的什么应该藏在石人脚下的。你比我健壮,能把石人抱起吗?”
祝卿堪说:“一个跟真人差不多高的石人,应该比真人重很多,但还在我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他静心站桩,将炉火般的丹田之气提升上来,灌入两条臂膀。
然后,他以抱起廖春千的把握去抱石人。
却是没成功。
他对曲川说:“好像石人的脚下有根,连着什么。”
他也绕着石人转起圈来……
忽然他叫:“曲先生,拿手电来!”
众人围到祝卿堪手指的石人身后,见电筒光柱下现出一块奇怪的扇形。
祝卿堪说:“你们看,石人的脚和底座属于一块整石,而底座和下面的平台是可以分开的。如果石人以靠近底座边缘的一点为圆心向后旋转,就正好能摩擦出我们看见的这个扇形。”
“是的,”曲川挺激动,“清晰的扇形痕迹证明了石人可以转动并且已经转动了无数次。问题在于,石人为什么要转动?几乎只有一种答案,就是为了露出圆形底座下面的洞口!”
“那,”廖春千说,“我们就来让石人转动一下!”
祝卿堪说:“先往顺时针方向推。”
于是众人一齐用力。
曲川说:“我出的力气比较少,就再出点声音吧。”
他就大声喊着:“一,二,三——!”
在曲川喊到“三”的时候,大家就协力猛推。
可石人纹丝不动。
他们又换成逆时针方向,还是不行。
四个练武之人加上一个虽未练武却已成年的男人,被一个石人累得人仰马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