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上请来的阳神真人王克玄面色复杂,心中却嘀咕:“这泼道将太祖皇帝封印后,居然如此明目张胆地给这孽龙邀功,简直岂有此理!”
他和张牧之有杀子之仇,虽然不见得会因此闹出纷争来,心里还是难免对这位新天师有些看不惯。
当然他也不能把自家想法说出来,因为在他旁边,那几位来自灵宝派,神霄派,天心派的阳神真人正满脸喜色
他们那天亲眼目睹“张天师大展神威收服孽龙”,今日又能见证张天师散去孽龙身上的龙气,自然觉得“与有荣焉”。
时至午时,天朗气清,微风和煦。
张牧之燃香供奉法坛上中天紫微大帝和后土皇地祇两位大神,焚表上奏曰:
“……明洪武年间,我天师教下有不肖弟子刘、张二人,奉乱命行斩龙之事,遗祸千年,使朱明后中原难以孕育真龙天子,有异族窃居正统之患……”
“……百龙精粹孕化水德黑龙一条,然如今朱明国祚尚存,并非山河革鼎之时,此龙受臣教化,愿散龙气归于天地……”
“……望两位上帝垂怜人间,使我华夏永为天地正统,臣俯首以拜!”
表文焚烧之后,场中风声止歇,袅袅青烟笔直而上,这是两位上帝收到了表文。
法坛旁那负剑童子张元吉表情严肃地捧着一个水钵,张牧之焚表之后持波中柳枝朝四周泼洒甘霖,又念神咒:
“元始安镇,普告万灵,岳渎真官,土地袛灵,左社右稷,不得妄惊……护法神王,保卫诵经,皈依大道,元亨利贞。”
场外观礼的诸多道士都一起随着念诵《安土地神咒》
其实今日这场科仪,并未被记载在各部道家经典之中,因为历朝历代,谁也没遇见过“斩尽天下龙脉”这种荒唐事。
自然也就不需要做这种散去龙脉回归天地的法事。
但修为到了张牧之如今境界,做法事时种种科仪皆可随心所欲了,不必再拘泥于具体的形式。
说的直白些,道家除了道士自己修行得来的神通外,其他大部分的科仪法事,如启坛、诵经,请神等等,皆是借诸神之力行法而已。
修为高了,请神自然有灵,有许多心思细腻的道士正一丝不苟地记忆这场由第四十六代天师首创的“斩龙安天下”科仪。
礼毕之后,张牧之又从法坛上拿起一柄桃木剑,踏罡步斗片刻,喝到:“水德真龙且近前来!”
蛟魔王从容来到场中,伏地拜道:“小龙拜见紫微大帝、后土大帝,拜见张天师!”
张牧之桃木剑上已经加持了紫微大帝和后土皇地祇的法力。
紫微大帝主人道王朝更迭,后土大帝主山川河岳等地上万物万灵化生之事,今日正好借二位大帝的法力来令百龙精气回归天地。
蛟魔王拜过之后起身,跪在场中闭目不动。
“今日百龙归天地,他年真龙定山河!”
但见张牧之神情肃穆地持剑在蛟魔王头顶金冠三寸高处凌空一挥!
蛟魔王忍不住身子一抖,好似正在经历极大的痛苦。
“昂!”细微的龙吟声响起,蛟魔王身上飞出七八条小儿胳膊粗细的龙形金光,瞬间冲上高空往四面八方飞去。
这些龙气和蛟魔王被斩掉的胳膊不同。
蛟魔王胳膊所化的那条黑龙具有懵懂的灵智,同样也继承了他对朱明王朝的怨恨。
而现在散去的金色龙气却无五行属性,无灵智可言,只会回归山川灵脉之中。
张牧之手中木剑动作不停,脚下禹步一踏,又一剑挥出,从蛟魔王右臂旁三寸外的虚空中斩落。
蛟魔王眉头一皱,额头青筋暴起。
龙吟声再起,又有几条龙形金光飞出,散入天地之中。
就这样张牧之脚下动作不停,踏着禹布绕着蛟魔王旋转,手中一剑一剑不断在蛟魔王身子四周虚斩。
十几剑过后,那蛟魔王的身影已经变成了一道虚像,跪在地上就似一团朦朦胧胧的人形雾气,仿佛风一吹就会消散。
张牧之停下手中动作,来到蛟魔王身前,抬起一剑朝蛟魔王心口刺去:“安魂定魄,正神归位!”
桃木剑一下刺进蛟魔王身体之中,蛟魔王面色狰狞,忍不住开口大叫,然而却没有声音传出来。
一点璀璨的金光从桃木剑的剑尖处亮起,照亮了蛟魔王那虚幻的魂体。
张牧之拔出桃木剑,伸手一点蛟魔王眉心:“黄河正神显圣灵源王还不醒来!”
蛟魔王感到头脑一清,身上所有的痛苦都消失不见,连忙拜谢:“小神多谢张天师敕封,日后我当恪尽职守,为华夏百姓谋福祉。”
于此同时,天地之中有一道道玄妙的气息归入蛟魔王身躯之内。
那是属于黄河水神“显圣灵源王”的香火愿力,自上任水神冯夷氏被杀之后,这些愿力就消散在天地之间。
新的黄河水神继位,这些香火愿力再度汇聚而来。
蛟魔王那虚幻的身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凝实起来,身上那黑袍金冠也变成了黄色的衮服、冠冕。
今日这场法事,最繁琐复杂的是散去龙气归还天地的过程,因为这不是张牧之自家本事,而是借的紫微大帝、后土大帝的法力。
<!--PAGE 5-->
而最后封神的步骤却十分简单,甚至连水德星君的排位都没有供奉。
只因那上任黄河水神被杀后,这神职符篆本就在张牧之手里,如今直接把他赐给蛟魔王就是了。
张牧之回转身,念诵送神咒后结束了这场法事,又过来把蛟魔王扶起来,上下打量几眼,笑道:
“显圣灵源王虽然是靠香火愿力重聚的身躯,按理应该算是业龙,但这一身法力却可比你神道真龙了!”
显圣灵源王躬身:“还是多亏了天师再造之恩。”
张牧之摇头:“是你自家品性中正所致,又有天地正统龙气的底子在,干我何事?”
显圣灵源王依旧连声道谢。
张牧之只好道:“你也无需谢我,今年雨水频发,你上任后如能尽力维持黄河不决堤,便是大功一件。”
显圣灵源王面容一肃:“既如此,那小神这就去黄河上任,在此拜别天师了。”
张牧之点头:“你自去便是,过几日自有天庭水府的仙官将册封旨意、金印降下。”
显圣灵源王拜别之后,腾云往北方黄河上任去了。
张牧之命人收拾法坛,朝前来观礼的众修士致谢。
朝天宫里,无论佛道都齐声赞颂张天师的大功德。
众人散去,张牧之留下守静老道,嘱咐道:“灵应观弟子都在四方行道,道长成就阳神之后,可做这朝天宫主持之位。”
守静老道迟疑道:“朝天宫毕竟是皇家宫观,此事仍需燕京陛下下旨才可。”
张牧之笑道:“朝天宫地下封印的魔龙都没了,这主持之位皇家哪会在意?左右只是一个虚礼罢了,我进京后再为你请封。”
守静道长点头应承了下来:“既如此,那我便将灵应观选个得力的弟子打理。”
半个时辰后,张牧之带着张元吉在街上逛的累了,一边往孙家药铺走,一边随口询问:
“侄儿,经此一事,不知你有何感想?”
张元吉依旧背着剑,思索片刻后回答:“侄儿觉得这皇帝地位虽尊,但他们说的话有时候也不一定对。”
“就像这蛟魔王,皇帝说他是魔龙,我看他行事光明磊落,比许多人强得多了!”
张牧之摸摸张元吉的脑袋:“所以这天师之道,并不是一定要愚忠皇帝,而是要合乎天道自然,自己辨别是非善恶才是。”
张元吉点头:“二叔说的有理。”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