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道的境界,随时在定中成长、培养,一个凡人变成世俗所谓称的“圣人”境界,叫做长养圣胎。
一切法门,一切修行人修行都离不开禅定。
一切所得所悟,都需要静中参悟,心不静则一事无成。
欲入禅定,必须先深度睡眠入梦,然后在梦中修行,渐次改造肉身,打通全身气脉。
但气脉怎么样才能通呢?
只有六根清净,不逐六尘,不散乱不昏沉,正念坚定,人身的元气才能生机不绝,旺盛圆满。
当心静久不动,元气一步一步的积累,到在一定的量后,气脉自动会被旺盛的元气打开。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打通气脉的方法:那就是心静,不求不迷不急,静静等候。
等到肉身突破到一定的强度,精足气足神足时,气脉自然会通,三昧定境自然会入,丝毫强求不了。
心魂促进肉身的成长,肉身反过来又支撑心魂的壮大。
心身都必须同时兼备双修,否则身心平衡打破,这样的修行也是误入歧途,是不行的。
所以心魂境界修练上来之后,肉身也要随之跟上来节奏,身和心的修行既要区分开来,又要双方互相结合。
世上不管什么法门,离开了心去修,离开静去修,都是邪法。
一直心无所住,心无所求,心无所迷地坐禅,才能打通气脉,修有所成!
倪琦也是静中参修,坐悟圣胎。
这个圣胎前期要打通全身气脉,祛除百病,基本开始入道。
后期还要参悟阴阳,明白宇宙天地的阴阳二道,使自身逆转阴阳,鼎定乾坤,打下最扎实的根基。
所谓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这个二,一是指混沌,二就是指这个阴阳,或者说是天地。
人坐禅时,六根清静,心志既不散乱也不昏沉时,每一刻钟能化一口真气。
当真气化生时,其一由督脉上行百会再下行到口腔上颚的龈交穴时,会化成“金津”;其二由任脉上行到口腔下颚的承浆穴,会化成“玉液”。
“金津”和“玉液”在口腔内混合后就是唾液(俗称口水)。
唾液清且甜,俗称“甘露”,吕洞宾有诗为证: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甘露也是修士练功夫到一种境界的时候,从脑下垂体下来的一种甘味的**,从头顶下来。
此时应用吞律法将津液吞入腹内,即舌顶上腭不动,将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喷呛时引颈吞下。
这样引吞,可直接入任脉,化为阴精,是造精之捷径,健身之妙法。
注意应在呼气时吞下,在吸气时吞咽容易风邪。
唾液不甜,虽然不能计为圣胎凝结失败,但也有润脾胃的作用。
道家叫人要经常咽津液,咽津液则自然纳气,气跟着津液一直送到胃再到丹田。
但怎样才知道津液是化了气了呢?
当气由督脉上升到达头顶,慢慢到舌头牙齿缝,甜甜的津液,不是白糖的甜,而是自然的甜味,源源而来。
不要经常咽,等满口时,舌头翘起,不要像喝茶般地粗咽;要轻轻地、慢慢细细地咽,送下胃,自然气下沉,自然到达丹田。
女人则沉到胃(中宫)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