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凝气住,此即化了。
津液变甜了,佛法谓之甘露,甘露未来即气未化,这是说的咽津纳气。
咽津纳气,久而久之,皮肤及全身都是另一番滋润了,有如温玉。
咽津纳气如蒸馏水,精化气,气化神,乃至神还虚都是化学作用。
炼精即身上后天之精变成先天之精;炼气即是由转河车,在此轨道上再蒸馏一番即是。
何谓蒸馏?
水蒸馏后,最干净的蒸到锅盖上,由顶上一滴一滴地滴下来,干干净净的,一点杂质都没有。
故炼精化气,即是将此后天之精蒸馏、提炼,化了,变成甜的津液下来,才是化了气。
然后此津液配合上各种荷尔蒙,在身中若再经过一段时间“定”的酝酿,依天然规律,气脉会再起变化。
此类精气所化的津液再变而为“神”,即光明。
人坐禅时,心亦不可动,心动则气动,气动则气散,真气元气散乱了,不能进入任督二脉化为唾液。
当心昏沉欲睡时,真气元气也化不出来。
像人的思想散乱一天,那一天口都是干的。人睡觉睡一天,口也是干的。
只有心既不散乱又不昏沉时,真气元气才能化生。
初坐禅时,未入真定前,如果心处于不散乱又不昏沉时,一刻钟能化满满一口清甜唾液。
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荤香辣,专持清斋素食淡饭,以除原味。
不食过饱,过饱则伤神。不食过饥,过饥则伤气。
饮食要调合得中,饥则加餐,食可则止。
此节即饮食之道,凡修真者,不可不知也。
道家炼精化气,要洁净脏腑,真气清纯,远声色,薄滋味,才返先天。
荤腥之物,乃血肉有情之品,味厚气浊,经脾胃消化吸收,所化精气,皆后天浑垢,不堪采用。
其二多食则生痰动火,蒙蔽清窍,使人好生贪欲之心,争斗之念,故真心修道者,要多远之。
修行到达了圣胎之后,就算清淡饮食依然效果已经不佳了,最好还是要辟谷,以丹药取代饮食,补充体力。
丹经有云:气满任督自开。精气神充足,自然会冲开全身气脉而得道。
耳泄精,口泄气,眼泄神,心虑伤血。
所以道门有训:不根植于虚静,即是邪术。
人体的一切机能,都是在静极状态下恢复的,万物也从静中生长,这就是老子所言:“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但是,要知道静须在动之后,否则这个静就不是静,而是枯、滞、死,也就是老子所言:动者,静之基。
所以,切不可只打坐而不运动,圣胎须动静双修。
动以强体,静以安禅。
只知静坐修禅,不知习武强身,坐禅既久,体羸病生,病体何能载道,体弱常遭魔侵,此即前人所言“静坐孤修气转枯”。
要知道,动则生阳,不动则气血凝滞,身体阳气不足,进入迷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