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欲为诸佛龙象,先做牛马众生。
是曰已过命亦随减,如水少鱼,斯有何乐。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普入诸佛力,普住诸佛智;作佛所作,净佛所净。
应知一切心识如幻,应知世间诸行如梦。
远离一切虚妄想着,如是究竟到于彼岸。”
心道:“我欲渡众生,反为众生所渡,众生本与我为一。
众生皆是未开悟的佛,佛即是开悟后的众生。
何以开悟,万事不违本心,然此一句,世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凡人之心总有尘埃,时时勤拂拭,亦为我修行,境界有提升,明心自见性,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而人之有三境,一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为看山非山看水非水,三为看山仍是山看水仍为水。
一者心灵纯粹,无有杂想,似人之孩童时期,以心所观,人心不长,道心有存,方得事物之本相。
然而随人在尘世中长大,体有所求,道心便蒙了尘埃,人心生,生而有私欲,有欲而有所争。
此为人之二重境界,亦是绝大多数凡人所停留迷失的阶段。
他们在世间历经磨难,遭遇各种不如意后,便心也变得复杂,不再纯粹。
眼睛有了色彩,事物有了形状,即便是一块石头也能赋予其绊脚石或垫脚石的意义,看山非山,看水也非水。
为了在这二层境界中生存,人们劳累奔波,满足眼睛所看到的各种欲望。
而为了满足这无止尽的欲望,或多或少都会以出卖自己的良知和灵魂来获取。
这本无可厚非,人生于尘世间,总要经历此阶段,可惜有太多人一入世却再也出不来,总将这里当成了终点,忘了自己来时的路,看不透世界的本质真相。
直至悟到第三重境界时才会豁然开朗,十年苦参不及一朝顿悟。
人的最终修为乃是返璞归真,当以心来观照自我后,一切将又变得明朗起来,这时才知我们所有的烦扰痛苦都是源于自己的外求不得。
心如水止,则本相不再模糊,物来顺应,物去不留,无我执之心,返老还童,复得天性,重得道心,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心底声音又诵道:“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
涅槃生死等空花。无明妄见轮回,无明妄见众生。”
云游心道:“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万物阴阳总会依道而达中和,天道昭彰,何须人为。
人无为,心有为,在天一气,在地成形,同气相求,同声相应。
顺从本心即是顺从良知,不为躯体所使,即是无为而为。”
心底声音又响:“人之求长生,殊不知有形之物必有耗,有耗必有尽,有形归于无形,长生者乃终是无形之物。
而无形之于人,非是身体,乃是意识与灵魂,意识与灵魂长存,则人长生。”
云游心道:“身体如器件,坏了再更替,千百年后,本身已不复在,我还是我,因为保留了意识与灵魂,只此不朽,可人生意义何在?”
那发自于心底的声音哈哈一笑:“世人一生都在探求人生的意义,那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
云游沉思一阵,心想:“其实意义也是一样,没有绝对的有和无,总是相对而言的。
在宏观上说,放眼整个宇宙,人类渺小如沧海一粟,生命白驹过隙,可有可无,却在谈论人生意义,不免可笑。
人生本就是一场幻梦,你会对自己的一场梦境来总结其人生意义么?
或许早已忘记,对于醒觉者来说自然也就毫无意义。
然对于身处尘世中的人们来说,这里就是真实,于他们而言便有了所谓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是满足各种欲求,或是几于某种道德责任,是一种物质上的满足和自我精神上的慰籍,是自己活下来对抗无尽虚无的理由。
醒觉者当然无法去否定他们的人生意义,因为现实与梦境终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兴许在沉睡者眼中,醒觉者反是沉睡者,只当是一个疯子,黑与白又哪有什么对与错,各行其道而已。
以天之道的视角来俯瞰人之道的人间,意义自然无存,而身为凡人,便应立于人之道,从而又有了自己的人生意义。”
那心底的声音又问道:“那么几于人之道,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云游一生所悟的也是人之道的意义,毕竟他也是凡人,哪怕是圣人神仙,也都是由凡人修炼而来。
人生若有意义,那这意义是什么?
他回首自己的一生过往,像是在总结经验,登时灵光乍现,顿悟说:“人只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知道这世界最为重要的是什么?
那时的自己随心而走,将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你就会明白,自己一生所求的都是虚妄,能够带走的只有今生的业障与灵魂。
而这恰恰又是我们所忽略的,沉睡者在人间占据了主导,从而颠倒梦想,哪怕知道自己身处梦中,红尘过身,岂能世外?
所以看得太透未必是好,有时活得糊涂一些,骗骗自己反是好的。
圣人有圣人的使命,大盗亦有大盗的快乐,无论今生所选择是什么,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
那声音问道:“所以人生的终究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何要来到这里?”
云游微微笑道:“若非要赋予人生一种意义,来这人间的使命的话,我想那就是修行。
我们人本具有神性,只是为尘埃所染,蒙蔽了心灵,越来越偏离自己的道。
被眼前的物质世界所迷惑,已然忘了自己来到人间的使命。
只有修心正己,方能破见自我,寻回天性,使自己修正的近于人之道,让自己的灵魂在去时比来时更加纯粹,近于天之道。
人在世间总会生出许许多多的欲念,这正是我们破欲现道的业障,每克制住了自己心中生起的恶念,便能获取一份善的果业。
人生最大的敌人从来都只是你自己,只有将“自己”杀死,不断使自己的行为与良知而合,至无我利他之境,方能找到自我,找到使命。”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