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晚饭过后冯华和李九杲正在厅中商量后面这些时日该如何安排突然刘三儿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冯爷、李爷外面来了两个人要求拜见二位爷。”
冯华和李九杲俱都为之一愣:他们来京并未大事声张呀!而且除了有数的几个人没人知道他们住的地方。可是现在才刚到京师几天就有人找上门来真是让人感到纳闷。
“来的是什么人你问过他们的姓名没有?” 冯华沉声问道。
“是两个书生打扮的人其中一人大约三十多岁另一人也就二十出头他们只是说自己姓康、姓梁有要事拜见二位爷!”
“康、梁!”冯华不由得心中一惊:“难道是康有为、梁启这两个维新派最著名的领袖?他们怎么会知道我住在这里?他们找我究竟有什么事?”
稍微沉吟了一下冯华对刘三儿说:“好吧!赶快将他们请进来。”
看到冯华站起身准备出迎的样子李九杲急忙拦阻:“大哥还是小心一点儿不要被有心人算计了。”
微微一笑冯华答道:“应该没有问题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两个人可能就是那天去都察院上书的康有为、梁启。”
“康有为、梁启他们来干什么?大哥不管来者是谁都要小心为是我还是要布置一下。”虽然李九杲对大哥的判断十分信服但为了确保大哥的绝对安全他仍旧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看着李九杲的认真劲儿冯华心中禁不住再次一热。无奈地摇了摇头冯华也随着他走了出去。
康有为偕同梁启静静地站立在院子门口从表面看来他的神色异常从容其实他此刻的思绪却如同万马奔腾根本就无法平静下来:从青年时代起自己就立下了‘竭吾力之所能为以救世人’并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凌云壮志。中法战争之后目睹国势日蹙自己以一介布衣之身愤上书万言极言时危请及时变法。《马关条约》的签订更是让自己忧愤之极积极联络在京应试的各省举人再次上书当今圣上。希望皇上能大胆破除旧习更新大政以图自强终雪割地赔款之奇耻大辱。然而此次“公车上书”虽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但是却一如上次始终无法送到皇上手中……
都说侯门深似海宫廷府衙之深又何止是深似海啊!为了能让万言书尽快上达帝听这几日来康有为、梁启等人几乎走遍了京城所有的重要衙门拜访了能够拜访的所有朝廷大员。可是这些人或者婉言拒绝或者干脆闭门不见几日下来竟是没有半点儿进展让他们心中不由得又焦躁起来。
也是机缘巧合今日下午康、梁二人去都察院时无意中听到取得辽东大捷的临榆镇总兵冯华进京面圣的传闻这让绝望中的康有为又看到了一线新的希望。为了稳妥起见二人又专门跑到兵部从一位在兵部供职的同乡嘴里不但证实了冯华来京的消息而且还得到了冯华在京城的准确住址。
在刘三儿的带领下康有为和梁启刚刚通过垂花门进入内院就见两个同样是书生打扮的年轻人从里面迎了出来。
“来的可是康南海与梁卓如二位先生?冯华、李九杲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闻听此言康有为和梁启不由得惊愕不已。虽说他们对冯华之名早已是如雷贯耳但仍然没有想到这已经干出惊天动地、名垂青史大事的冯华以及李九杲竟然都如此年轻。而且本以为这二人乃是一介赳赳武夫可谁成想却如此彬彬有礼、儒雅非常。
“冯将军、李将军南海康有为、新会梁启冒昧来访多有打扰。” 虽然还有些疑惑但康有为、梁启却未有丝毫的怠慢二人连忙上前答道。
此刻冯华一边打着招呼一边也在暗暗地打量着康有为和梁启并通过自己对他们的了解不断对二人的性格特点进行印证。年轻些的自然是梁启他虽因乃师在前而沉默不语却一点儿也不失其风采。挺拔的身材奕奕有神的双目以及厚重的双唇上一丝温和的微笑都给人一种英姿勃、敦厚儒雅的感觉给冯华的第一印象就像原来想象的一样非常不错;而康有为的深沉不露却让冯华感到了一丝诧异史书给他的印象是康有为虽然学识渊博、充满爱国漏*点但他同时也是一个狂傲固执、缺乏容人雅量之人。可眼前的康有为却儒雅沉著、谦恭有礼绝对是一种学者泰斗的风范实在是有些出人意料。不过从他那锐利如剑、有些咄咄逼人的目光中却仍然可以感觉出一些“狂人”的斗士姿态来。
“康南海与梁卓如的大名冯华闻名久已。日前两位先生领导十八省举子进行‘公车上书’更是京师震动举国皆惊今日能得一见真是三生有幸!两位先生快请至客厅一叙。”对康、梁二人的来访冯华表现的极为热情。
将康有为、梁启让至客厅分宾主落座后冯华再次肯切地说道:“二位先生的高风亮节、才情见识冯华一直深感佩服早就急欲一见。只不过此次奉旨来京后一切才刚刚安顿下来未能抽出功夫。今日得此一见真是人生幸事呀!”
冯华如此热情多礼以及一再对二人表示敬意让康有为、梁启既觉得惊讶又感到心里热乎乎的。这几日为了“万言书“一事他们可是看够了朝廷中一些王公大臣的冷漠嘴脸看来这个冯华到是一个可以倚重之人。
“冯将军太过客气了我们二人只不过是一介书生只是看到国家危亡在即尽力奔走呼号而已如何能够与两位将军在前线浴血杀敌、尽忠报国相比!”康有为朗朗地答道紧接着他话题一转语气变得更加激昂起来:“二位将军都乃是人中俊杰、国之柱石自也知道我大清如今确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但是先事不图临事无益亡羊补牢犹为未迟只要皇上能自此愤图强则救亡图存尚不算晚。冯将军我二人今日前来就是希望将军能从大局出将这份儿重新修改过的万言书代传至当今圣上还望万勿推辞!”说罢他从怀中将一份儿誊好的“万言书”拿了出来。
康有为的这番洋溢着爱国之情的铮铮话语和殷殷的热切目光让冯华感动。自己虽然估计到康、梁二人冒然来访与“万言书”有关但如此直截了当地提出要求也让他犯了难:代传上皇帝书不但会极大地影响自己在后党心目中的印象给义勇军将来的展带来极大的困难而且康有为的那些主张虽然很是振奋人心但是很多内容都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还会与自己将来要实行的改革主张生很大的抵触。可是如果就此一口回绝也必然会在自己与维新派之间产生一道不可弥补的裂痕这件事究竟该如何处理呢?
<!--PAGE 5-->
迅地考虑了一遍此事的利弊得失冯华正容说道:“二位先生的一片赤诚之心冯华甚为感佩只是此次在下也是奉旨进京连自己也不知何时才能见到圣上更何况代传万言书了。不过冯华绝不会坐视此事不理我明日就将其转呈给翁同龢翁大人请他设法递交给皇上不知二位先生以为如何?”
康有为、梁启也知道冯华说的都是实情他目前确实见不到皇上能通过他的手将万言书转呈给翁同龢已经是非常不错的结果了。当下二人一拱手对冯华的援手深表谢意。
麻烦虽然暂时被应付过去了但是冯华深深地知道既然已经涉足其中就不可能再置身于事外看来这件事他还是要未雨绸缪呀!(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IaoShuo.com)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