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内阁制越是危机关头,越不稳定,很容易在短期内,形成多次倒阁。使国家陷入混乱之中,容易导致战乱的发生。
……”
在我发言结束后,张骞很快提出了问题,“话是如此,但内阁制很符合中国传统的‘君权高而虚,相权低而实’。到时候,支持的人不会少。”
我慢慢的说:“自古以来,君臣间善始善终的,并不多见。舌头还有碰到牙的时候,两者的意见不一致,是很平常的事,闹矛盾也就难免。再说实际点儿。皇帝的地位稳固,不会动摇,会一直持续下去。而总统是有任期的,心甘情愿的作为象征,不表示意见,不想发挥作用的总统,恐怕是罕有。所以,两者的矛盾,只会比君臣多,也就更不稳定。”
武炎康从另一方面,提出了疑问,“会不会有人,以中国缺乏民主传统为由,提出更适合限制当政着权力的内阁制?”
我想了想,答道:“这就是,我起初提到的目标的问题。我们肩负国民的重托,代表民众行使权力。我们做事的准则,就是中国的国家利益。我们的目标,是中国的富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是需要稳定发展,还是需要民主?
我想,答案毋须说。
民主是潮流,只要民主深入人心,就终究会有实现的时候。然,国家的发展机会,是有限少见的。所以,选择权力集中的总统制,也是理所当然的。
再说,有什么比全民选举,选择的总统,更具有民主性。”
……
8月3日,国会经过激烈的辩论,通过了第190023号决议案,决定中国实行总统制。
在众议院辩论中,有人提出了《临时约法》,要求遵照其执行。
黄仲碧反驳说:
“《临时约法》制定的情况,我们都清楚。
起初,众人均主张内阁制,希望选举孙小山为总统,黄兴为总理。
然,孙先生闻讯后,坚决反对内阁制,说服了黄先生,遂通过了总统制。
但是,孙先生在卸任时,为了限制续任的袁先生,又决意推行内阁制。
……
所以,《临时约法》实在不能作为依据。”
此外,在我的大力推荐下,国会还通过了国旗、国歌、海军旗和陆军旗。其中,国旗为:上红下黄各半的底色,图案为二十六条龙拼成的中国地图,代表了中国的二十六省,都是炎黄子孙;国歌是杨度作词作曲的《中华》;海军旗是白底的青龙旗;陆军旗是黄底的有翼白虎旗。
加之,我在重要场合,身穿汉服以为礼服。与驻外使节规定穿的西服,截然不同。
所以,时人遂评论说,“袁世凯看起来新式,本质却是旧的;董正朝看起来旧,实质都是新的。”
但是,评价很快发生了变化。
1919年11月7日,这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中国第二届国会,历经216天的紧张工作,终于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
《宪法》规定:
“一,国会;
二,总统;
三,司法;
……”
《宪法》制定通过后,总统选举也就提到日程上来。
根据第二条的规定:“总统选举为间接选举;由各省选出选举人,然后,在国会选定的日期,选举人进行投票,选择总统;每名选举人可选两名候选人,其中至少有1人不是选举人同省的居民;获得半数以上票数最多的候选人,当选总统……”
不行了,脑袋成浆糊了,先就这么多,下午再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