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远是真的知道答案的,如果给他五分钟让他平静下来的话他可以闭着眼从头到尾推出每一步的细节。这些细节不仅表示他理解杨教授所提出的问题,而且还说明他对武学基本原理掌握得非常娴熟。但是此时此刻的周远却紧张的头脑一片空白。他抬头去看黑板,想从杨教授写的板书中去寻找头绪,可是不知为什么,那些黑板上的字符却像突然舞动起来那样不断变幻,组合成完全不知所云的图案。
周远站在那里半天不说话。杨冰川教授露出略微失望的表情,挥手示意周远坐下,然后回转身准备继续。教室里其余的同学们也发出一片轻微的叹息。
周远颓然地坐下,心中满是悔意。可当他身体一放松,黑板上的那些如幻想般的图案就马上消失了,熟悉的公式定理又立刻从头脑里涌现,一切推导和结论又突然变得那么明显和简单。
“接下来要换元,然后用俞莲舟变换法则求解……”周远屁股还没有沾到座椅上就又猛地脱口而出。
他的声音没有第一次那么响,可是在寂静的教室里已经足够刺耳,整个班级彻底震惊了!刚才那次大家只是惊讶,而这次,许多人都低低地“哇”了一声。大家都觉得这件事情突兀得都开始有了喜剧效果,几个调皮的学生脸上带着唯恐天下不乱的表情,等待着杨教授的反应。
杨冰川教授面对着黑板愣了一会儿,然后转过来对周远说道,“你晚上酉时三刻,到我的办公室来!”
周远当然意识到自己再次犯了多么愚蠢的错误,他颤动着嘴唇想解释,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惊愕,后悔,羞耻,这些情绪强烈到一定程度后,都变成了一样的麻木。他只能点一点头,然后把脸埋到自己的双臂之间。他恨不得可以挤落到地板的缝隙里,永远地消失在语嫣楼下的泥土中。
就在刚才的几分钟里,他或许已经彻底失去了被推荐保研的机会了。
杨教授接下去的讲解依然清晰地传来,但是周远却感觉到离他很远,一如空洞的回音,不过这些内容对周远来说其实早已熟知。
另外两个和张三丰体系矛盾的武学现象分别是六脉神剑和凌波微步。
无论是六脉神剑还是凌波微步,都曾在很久远的武林著作和史料里被提及,那些都是相当权威的著作和信史,里面有清晰和详尽的描述,应当是充分可信的。但是对这两种武功的描述,无论是在指尖激发连续的无形剑气,还是在水上踏波而行,在黄裳——张三丰的理论体系下都是无法合理解释的。
如今的武学界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坚持认为从前的那些记叙有偏差。由于那时候对武学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对一些武学现象还不能理解,所以会使用一些过于玄妙的语言来描述,后人在转述和记载的时候也有可能做了夸大的曲解。实际上六脉神剑和凌波微步都是在张三丰的框架下发展到极致的两种高深武功而已。
但是更多的武学家坚持认为六脉神剑和凌波微步都是真实存在的。张三丰理论并不是武学的终点,而是可以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从而为更多绚丽多彩的武功提供可能。他们中的许多人穷尽一生,对张三丰理论进行修补甚至重构,以使这两种神秘的传奇武功重现江湖,但至今都没有任何实质的进展。
杨冰川教授略微介绍了一下过去几年里最前沿的一些方向,然后叫学生讲一下自己的看法。周云松、袁亮、毛俊峰、章大可等人立刻纷纷举手发言,他们从少林寺山门外著名的“段誉石”上的六脉神剑剑痕讲到三丰常数,从《洛神赋》讲到阴阳定律,洋洋洒洒,头头是道。即使是武术理论系的学生,虽然知道他们讲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也羡慕他们那种潇洒的谈吐。
而周远依然把头深埋在臂弯里,煎熬地等待下课钟声的敲响。
这间教室里的所有人,包括杨冰川教授,包括周远自己,都没有想到,在不久的将来,他竟会成为有史以来对这三种武学现象理解最深入和透彻的人。